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诸葛”星二代诸葛瞻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推手?

“诸葛”星二代诸葛瞻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推手?

时间:2022-08-03 18:45:13来源:洞鉴史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洞鉴史书的《星二代诸葛瞻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推手?》,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许云辉

(诸葛瞻)

公元263初冬,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令钟会率东路主力军十余万进军汉中,邓艾与诸葛绪分率三万余人组成西路军和中路军,三路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蜀汉发动毁灭性攻击。

姜维面对三路大军气势汹汹的分击合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巧妙布阵,摆脱邓艾,诱退诸葛绪,将钟会大军牢牢钳制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使战事处于对蜀汉有利的胶着状态。

邓艾剑走偏锋,在“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的奇袭计划获准后,率部二万余人偷越“七百余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的阴平道,出其不意神兵天降至绵竹外围涪城城下。守将不战而降,邓艾占领涪城后,养精蓄锐,剑指成都。成都平原无险可守,成都城岌岌可危。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厦将倾之际,后主刘禅祭出镇国神器,令驸马率部驰援涪县,全歼孤军深入的邓艾所部。

率部增援涪县的定海神针,正是蜀汉万众瞩目的政坛新星、诸葛亮的独生子诸葛瞻。

(刘禅)

(一)相门之后

诸葛瞻出世时,诸葛亮早已是蜀汉一枝独秀的军政大明星。所以,诸葛瞻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父亲是万众景仰的丞相,自己是星光照耀下幸福成长的神童。诸葛瞻八岁时就已“聪慧可爱”,少年时精通书法绘画,博闻强识,才思敏捷,颇有诸葛亮的风韵。

诸葛亮因曾有错用马谡的前车之鉴,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因国事维艰,自己日理万机、戎马倥偬,很少有机会对儿子耳提面命,心里很是愧疚。所以,诸葛亮临终前,特意为8岁的儿子写下《诫子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铭刻在心。

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在父亲的光环下顺风顺水成长大成人。17岁时,他被刘禅迫不及待召为驸马,从此扶摇直上,步入蜀汉政坛高层,成为星二代中最为璀璨的明星。

在蜀汉,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终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家万户尊崇的贤相。“蜀人追思亮”,爱屋及乌,把对诸葛亮的敬爱转移成对诸葛瞻的无条件信赖和宠爱,“咸爱其才敏。”甚至,朝廷颁布某项利民措施后,即使该措施与诸葛瞻毫无关系,百姓们依然奔走相告:“葛侯之所为也。”如此过分的赞美和吹捧,明显言过其实。它如毒品一般麻醉了诸葛瞻的神经,使他心安理得躺在父亲功劳簿上吃老本,并产生自己真是诸葛第二的虚妄错觉。

带着这样可笑的虚妄错觉,诸葛瞻坦然走上战场,“督诸军至涪停住”,准备与从阴平道偷渡奇袭涪城的邓艾交战。

(刘禅,诸葛亮)

(二)沙场迎敌

诸葛瞻从小养尊处优,骤然被命运从歌舞升平的京城推到生死无常的前线,满腹文采无从展示,统兵常识一无所知。因仓促上阵,诸葛瞻对能否战胜敌军毫无信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大军到达涪县后,“瞻盘桓未进。”

尚书郎黄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见诸葛瞻不谙兵法,面对强敌既不敢战又不敢退,队伍如游山玩水般松松垮垮,便多次建议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

黄崇的建议非常合理:邓艾所部冒险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无人区抵达涪城时,已陷入“粮运将匮,频于危殆”的地步。邓艾占领涪城后,虽然得到粮草补给,但部队人困马乏,兵微将寡,无力立即发动攻击。蜀军如果加快行军速度,迅速抢占沿途险要关隘,固守阻击敌军,将强敌抗击于成都平原之外,甚至聚而歼之都有可能。如此,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且邓艾长途奔袭,将士喘息未定,势如强弩之末,难以迅速发动攻击。蜀军则以逸待劳,稳操胜券。

但是,娇骄的诸葛瞻根本不理睬黄崇。他认为,黄崇的建议带有强烈的个人目的。黄崇之父黄权原为蜀汉镇北将军,曾力谏刘备切勿伐吴。刘备很不高兴,让他督江北军以防曹魏趁势攻蜀。

(刘备托孤)

刘备大败而回后,黄权因返蜀的道路被吴军彻底阻断,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率部投降曹魏。蜀汉有司根据相关法令准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长叹:“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因为刘备的宽仁,黄权的家人才得以活命。但是,在诸葛瞻心中,黄崇之父黄权身在敌营,黄崇所献计策显然有居心叵测之嫌。所以,他据不采纳黄崇建议。黄崇披肝沥胆分析利害关系,依然无法说服诸葛瞻,伤心得“至于流涕。”

为证明自己是个将才,诸葛瞻令前锋向涪城发起试探性攻击。邓艾早有准备,将蜀汉前锋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诸葛瞻见大事不妙,指挥全军一路“退还,住绵竹”,准备在绵竹抗击邓艾。

邓艾出涪县后,一马平川,“长驱而前”,兵临绵竹城下。为减少不必要伤亡,邓艾写信诱降诸葛瞻:“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走投无路的诸葛瞻在生死关头,终于挺直腰杆,誓与蜀汉共存亡。他怒斥邓艾,“斩艾使”,号令全军,与邓艾在绵竹决一死战。

(邓艾)

(三)身死名灭

邓艾恼羞成怒,向绵阳发起总攻。黄崇身先士卒,高声激励部下将士务必抱定必死决心,与敌军同归于尽。城陷,黄崇与敌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黄崇的牺牲激发出诸葛瞻的血性,他将19岁的长子诸葛尚带在身边,父子们挥舞兵刃,舍生忘死上阵杀敌。蜀军无法对抗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大败。”诸葛瞻在激战中“临陈(阵)死,时年三十七。”其子诸葛尚“与瞻俱没。”

绵竹被攻破后,邓艾在无险可守的成都平原“长驱至成都。”刘禅接受谯周建议,投降曹魏,蜀汉灭。

诸葛瞻战死沙场,后人多赞其三代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血。“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晋武帝司马炎亦盛赞“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然而,客观而论,诸葛瞻除了忠孝之心值得褒奖外,其余才能乏善可陈,并非独当一面之才。

在朝廷,诸葛瞻为保住荣华富贵,违心袒护宦官黄皓,甘做缩头乌龟。他与被诸葛亮誉为“董令史,良士也”的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共同执掌朝政,其后尚书令樊建加入,组成三驾马车为刘禅保驾护航。当时,宦官黄皓趁“姜维常征伐在外”,在刘禅默许下“窃弄机柄”、“殄民误国。”诸葛瞻与董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但不针锋相对与他斗争,反而明哲保身公开为黄皓“操弄威柄”的恶行开脱辩护,也不敢对刘禅有所规谏。

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客观上极大助长了黄皓的嚣张气焰,更将蜀汉推向覆灭的深渊。因此,《华阳国志》载:诸葛尚在“驰赴魏军而死”前,痛心疾首感叹:“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

战场上,诸葛瞻更是个被强赶上架子的鸭子。失街亭被斩首的马谡虽“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好歹也算个军事理论家。诸葛瞻则是个典型的菜鸟,不仅听不进正确策略,还刚愎自用擅自退守绵阳,导致邓艾得以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将诸葛瞻子孙三代为之效忠的蜀汉纳入曹魏版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诸葛瞻无疑是导致蜀国灭亡的推手。

身为星二代,诸葛瞻居庙堂之高而不能除奸灭佞,率三军抗敌无法抵御外侮,一生心安理得生活在父亲星光熠熠的光环中,纯粹是个绣花枕头。若无光荣战死这块遮羞布,诸葛瞻应该羞于黄泉下面见父亲。所以,事实证明:打铁要靠本身硬!否则,即便上辈是星一代、官一代、富一代,也将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贾探春给贾宝玉写的信,短短二百多字,连用了哪八个典故?

赵飞燕有多美?舞技有多高超?你可能想象不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