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炮楼”山东大爷一家12口人同住炮楼58年,装暖气用了10年

“炮楼”山东大爷一家12口人同住炮楼58年,装暖气用了10年

时间:2022-09-22 11:45:18来源:云叙今古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云叙今古的《山东大爷一家12口人同住炮楼58年,装暖气用了10年》,希望大家喜欢。

日军侵华那段罪恶的历史,在很多沧桑的古建筑中还能见到痕迹。

山东青岛就有这样一所奇怪的建筑,它原本是一座炮楼,可在经过改造后,它变成了居民的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里住着12口人,可想要将这里变成真正的家,这户居民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为连装暖气都用了10年的时间。

炮楼的“前世今生”

在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39号,至今还有一处保存非常完好的日军炮楼,不过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全新的作用:家。

在2012年12月5日,有记者闻讯以后,专门赶到了这里,发现这栋三层的“居民楼”就伫立在路边,它的特殊性,只要和周围的房子一比就马上能够感受到,不过,当地的老百姓早都习惯了这件事。

这处建筑的最顶层,还有六个并排开着的小窗户,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出来这就是一个炮楼,那六个小窗户就是过去为架设机枪而设计的。

和战争时期的炮楼不太类似的是,这里充满着生活的景象,外墙上,还有着藤蔓植物。

至于炮楼的历史,还要回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

那会,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

日寇为了能够进一步攻占我国的领土,也就开始在境内修建炮楼,这些炮楼,也成为了他们的作战根据地点。

由于炮楼本身就具有着“防御反攻”的特点,因此绝大多数炮楼都非常坚固。

当子弹打向炮楼的时候,通常也只是会留下一个小孔,想要摧毁一座炮楼,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位于青岛的这处炮楼的主人,名叫孙从孝。

孙从孝是沧口街道的社区居民,他也是一位老党员了,退休之后的生活中,他就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街道百姓的宣传当中。

他非常善于交际,有的时候宣讲的内容明明很大,可在他的口中却总容易变成朴实无华的句子。

面对好奇的记者,孙从孝也毫无保留地讲述起过去的日子,他说:“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们一家人所居住的就是日本人留下的炮楼。”

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他依旧还记得炮楼最初的样子:在刚刚搬进去的时候,炮楼连一处窗户都没有,全都是铁栅栏,也根本不用去想什么暖气,也没有下水的措施,冬天的时候,一家人都挤在一起,在上面打起吊铺,中间生火取暖。

最初的时候,由于这附近有一处变电站,因此日本人也专门建造起了炮楼,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炮楼还是没有被拆除,停留在了原处。

这所炮楼同样非常坚固,在战争时代,它能够抵挡住大量的子弹,即使现在去看那所炮楼,还是能望见密密麻麻的子弹孔,那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不过,那会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还是比较落后的,很难派出重型武器去将炮楼销毁,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炮楼。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设施的规划也渐渐完善,炮楼连同周围的楼房一同被分给了当地的电力部门,附近绝大多数建筑都被改成了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这样也方便部门运营。

到了1961年,这里被当成住宅分给了职工,很惊喜,孙从孝就分到了这处炮楼。

可这所炮楼看似坚固,实际上,住着一点都不舒服。

面对记者的询问,孙从孝老人也有点无奈地说:“自从住进了这个房子之后,冬天特别冷,最初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装暖气,可到了夏天,这里又热的受不了,就像是蒸笼。”

按照这个思路,记者又继续追问了下去,果不其然,电线和水管在铺设的时候也遇到了相同的困难。

最多的时候,这里住着5代12口人。

孙从孝还说:“这看着和普通炮楼不太一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最初是没有第三层的,当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又在上面加盖了一层,也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由于是单位分的房子,这所奇形怪状的住宅还是顺利拿到了房产证。

为了能让大家庭温馨一点,孙从孝对这所房子还是很用心的。

考虑到上面的射击口“窗户”比较多,在改造的时候,把适合通风的口子都改成了窗户,10个射击口最终只留下了6个。

除此之外,阁楼上还有机关枪眼,这也被堵死了,不然冬天就过于难熬了。

在一楼,最初的时候还有放置武器的壁橱,后来也被孙从孝修改了一番,成为了储物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子人也都渐渐有了自己的工作,那么还蜗居在炮楼当中,就不合适了。

首先是孙从孝的弟弟妹妹,他们在参加了工作之后就离开了炮楼外出挣钱,而孙从孝认为自己是家中的长子,赡养父母的重任理应由老大来率先承担,就这样,孙从孝在炮楼中居住的时间最久。

按理说,居住了这么久的时间,孙从孝也渐渐适应了炮楼当中的生活,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孙从孝一家感觉到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房内无法通“两气”。

由于炮楼的主体材料是石头,厚度都能够达到70公分左右,想要让暖气通进来,难度特别大。

孙从孝考虑到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停止过装上暖气的想法,他始终在寻找合适的办法。

从1982年开始,孙从孝就为了暖气的事情四处奔波,可施工队面对坚固的墙壁,也都无可奈何。

孙从孝翻遍了整栋楼,也仅仅只是找到了一处枪眼,可暖气管道和一般的电线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施工队仍然没有办法下手。

在青岛其他居民都通上了暖气之后,只有孙从孝一家人还在炮楼中生火取暖。

一直到2012年的元旦,施工的方式逐步先进化,当地政府在了解到孙从孝的情况以后,专门安排了施工队前去研究,最终利用起一处枪眼开凿,为炮楼通了暖气,随后,当地政府还用了同样的办法为炮楼通上了天然气。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洋房

其实,孙从孝家中的特殊情况,老单位是知道的,也一直想着给他重新安置一套房屋。

到了90年代,厂里给孙从孝分了一套面积大约为20平米的房子,可那所新房子,基本是闲置的。

这个面积,顶多挤得下孙从孝两口子,想要将家中的老人一并接来,就没那么方便了。

住了半辈子炮楼,再加上和左右的邻里乡亲都渐渐有了感情,孙从孝也就没有想过去搬家。

可随着他的年龄也渐渐变大,上下炮楼就显得格外不方便了。

而孙从孝一家人的变化,他的老伴魏爱琴有着很大的发言权。

面对镜头,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想到,生活能过成今天这个样子,越来越幸福。”

在她的回忆里,当初嫁给孙从孝的时候,孙从孝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40元,而她的工资也才30元出头,两个人一边要工作,另一边还得照顾家中的老小,每当攒到一点钱,在顾住生活的同时还要修修房子,那是他们的“避风港”。

她说:“那段日子里,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张,冬天基本都是去吃大白菜,冬天的时候一个月能吃掉400斤,新衣服也根本舍不得去买,衣服要是破了,打打补丁就能继续穿。”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苦尽甘来”,这放在孙从孝一家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2015年的时候,孙从孝碰巧赶上了单位分得房子拆迁,他们家分到了接近50万元,老两口拿着这笔钱,在李沧区环湾大道购置了一套新房子。

当魏爱琴第一次走进新家的时候,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不过,一直到2019年,老人才考虑到身体原因彻底搬进了新家当中,按照此时来算,他们已经在炮楼当中居住了58年的时间了。

她说:“刚结婚的时候,做梦就是想要一套这样的房子,有卫生间,还有厨房,不用上上下下,孩子们可能对这套新房子没有太多的感觉,不过我们老两口都是吃过苦的,感受非常深刻。”

有了新房,孙从孝还是不适应,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过去的感觉。

夫妻两人其实都是惠民宣讲团的成员,老炮楼成为了大家聚集的场所,由于它本身就有着厚重的年代记忆感,经常有老街坊们来到炮楼之中喝茶聊天,听听孙从孝和老伴讲讲现在的生活,宣传下最新的政策。

孩子们的工作也渐渐步入了正轨,老两口终于口袋里不缺钱花了。

因此,他们俩也经常外出旅游,从国内游到了国外,拍摄下了很多幸福的照片。

看着国家越来越好,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魏爱琴说:“现在感觉我们国家发展的真好,才40年的时间,不光我们一家都住上了电梯洋房,而且还有机会去国外旅游,过去,压根都不敢去想象这样的日子。”

听到老伴这么说,孙从孝老人也补充道:“这40年,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家的炮楼比较特殊,像我们这样越过越好的家庭,全国还有很多很多。”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两口回炮楼,就像是上班一样,每天起床收拾一下就着急往炮楼赶,在那里和街坊们喝喝茶聊聊天,生活也是非常美妙。

在孙从孝老人的事迹被公布后,对于炮楼的去处,网友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部分人表示:这里应该恢复原样,改造成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记录过去的日军犯下的罪行。

也有人觉得:过去这么多年,这里都是孙从孝老人的家,炮楼究竟何去何从,应该由孙从孝老人决定。

2021年6月19日,孙从孝老人的女儿公布了一条消息:孙从孝老人得病了。

不过,她并没有具体说明父亲得的是什么病。

当年12月底,他的女儿再度公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孙从孝老人的精神好了很多,老人也在新房子中面对镜头面露微笑。

那所炮楼,依旧被孙从孝当成宝贝,而且,根据孙从孝老人女儿在2022年1月透露,炮楼依旧还在。

这里,是中国发展历史的缩影,同样也是孙从孝一家人的记忆,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搬入了新家当中,这一切,都和国家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

参考

青岛古怪住宅 原系日军炮楼 观察者网

青岛昔日日军炮楼成居民楼 入住5户家人 海口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