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怎么办?看看中国历代明君,是怎样促进百姓生育的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怎么办?看看中国历代明君,是怎样促进百姓生育的

时间:2023-02-19 12:55:22来源:摩擦知识火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摩擦知识火花的《出生率持续下降怎么办?看看中国历代明君,是怎样促进百姓生育的》,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执行了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2013年,第一次有了松动: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

2015年国家全面开放了“二胎政策”。

但即使开放了二胎政策,我国新生儿数量仍然逐年下降。2020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仅为1000万。1981-1998年中国生育生育高峰期,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都超过2000万,而201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不足1990年的一半。

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以来就已经很明显了。2015年有所反弹,那是因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多年积攒下来的有二胎意愿的存量,集中爆发出来的结果。

对于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生育主体变了,思想观念也变了。当年生育的主体是50-60后,现在生育主体是80-90后。两代人的思想观念不同。50-60年代的人,思想观念里面还残留着,来自其父辈的封建宗族传统思想,有较强的生育意愿。而80-90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那些传统思想的影响。

当初,生育主体是50-60后,这代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不能断了香火等等旧的思想观念。所以,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政策的时候,很多人仍然想方设法的超生。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生男孩的,更是东躲西藏,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当年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小品叫做【超生游击队】,就反应了这个社会现象。

现在,生育主体主要是90后。90后这代人就是听着、看着计划生育宣传长大的,而且本人也大部分就是独生子女。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代人已经接受了我们计划生育时期宣传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理念。现在,突然让90后变得和他们的父辈60-70后一样,想方设法多生孩子,那怎么可能?思想观念不是一天就能够转变的,否则那过去30年的宣传教育岂不是毫无效果?

比如我自己是一个70后,也只有一个孩子,因为那时候没有放开二胎。等政策放开的时候,老婆已经是高龄产妇了,不敢要了。以我的观念来说,一子一女两个孩子最理想,但对一个独生子女的情况也不排斥。最起码我不会为了多生一个孩子,去付出什么代价。我的意识里面就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就一个吧,那么多人都是一个孩子;那么多孩子,也都是独生子女;大家不都过得好好的嘛!

第二,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晚婚:90后受教育程度提高,读书年龄增长推迟了结婚时间:90后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他们的前辈,最低也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绝大部分完成了高中教育。

2007年至今,每年参加高考人数在1000万左右,高校录取人数700万左右;毫无疑问,受教育程度高,那么结婚时间就会相对较晚。比如那700万高校学生,22岁大学才毕业,男生30岁之前能结婚就不算晚了。

而70后的大学录取率较低,2000万人口,能上大学的不超过100万;那些没上大学的一般结婚就早一些。正常来说,没上大学的70后,农村20岁左右结婚,城市25岁左右结婚。

生孩子比以前要麻烦,90后分不出精力来:现在讲究优生优育。生孩子前,有很多备孕的准备工作。大致是这样的步骤:夫妻双方的常规体检—女性的妇科检查—夫妻双方不良生活习惯调整,比如戒烟酒酒—孕期身体锻炼,比如晨跑—避免高强度工作,避免劳累,注意休息,早睡早起—女性还要提前3个月到半年时间,每天坚持服用叶酸。

举个例子,夫妻两口子大学毕业5年,结婚。5年的打磨,两口子在工作单位也算基层骨干了,正是奋斗拼搏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要避免劳累,避免高强度的工作,早睡早起,怎么可能?这些根本就满足不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就在眼前,难道就这样放弃?

第三,经济压力比较大。

房贷压力大:以深圳为例,2004年,原关内比如南山区6000元/平的房子还不鲜见,一个毕业5年的普通本科毕业生(非985)月薪6000元很正常,属于中低水平。差不多一个月工资买一平方米的房子。那时候,原关外比如龙岗区,3000-4000元/平的房子也到处都是。一套100平方米的小三房总价50多万。而当90后准备买房的时候,比如2018年,原关内如南山区房子单价8-10万元/平,一套100平方小三房,需要近1000万。就是原关外的房子如龙岗,现在也就5万/平了。一套100平的小三房,需要500万。毕业5年的普通大学毕业的90后工资,拿到2万的算是比较突出的。1.5万左右是主流。双方父母一起使劲付个首期,后面的按揭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两个年轻人身上。

养孩子成本高:现在养孩子可不像以前,添上筷子就好了。从进口奶粉,到早教,到各种兴趣班、课外补习,周末,假期出门旅游什么的……花钱如流水。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搞得他妈的人生好像短跑。按道理来说,人生怎么也应该算是个马拉松。马拉松比赛,起跑线什么的有什么关系,抢跑有用吗?但理论是理论,现实归现实,虽然大家都明白人生不是一场比赛,更不是短跑比赛。但总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输在起点上。更担心,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怎么办,那就随大流吧,别管花多少钱,这钱不就是为孩子赚的么?还能带到棺材里面去吗?所以,养孩子的成本显著上升,养两个孩子压力就更大了。

第三,女性经济自主性提升。90后女性更加独立,对经济独立更加看重。对一个女性来说,生孩子就是职业发展的中断,所以那些事业心强的优秀女性,会为了事业发展,推迟要孩子的时间。

总的来说,对于90后,乃至随之而来的00后,晚婚晚育导致生小孩的时间推迟,但一般还是会要一个孩子。但指望90后大面积的生二胎甚至三胎,来提升国家生育数据,颇有难度。

1.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也就不会排斥自己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现代社会,养儿防老的功能,也不像古代社会那样大了。现在自己的社保就可以保障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了。比如我就没指望我孩子给我养老。90后观念更加现代了,更不会有养儿防老这样的想法!

2.晚婚晚育,意味着生完第一胎,年龄已经不小了;相当一部分生完第一个孩子,稍微耽误个一两年,就会步入高龄产妇了。那个时候,因为有风险,继续生育的意愿就会降低。

3.经济压力,也会给90后夫妻生二胎乃至三胎带来巨大的阻碍,房贷车贷,孩子各种费用,老人也逐步需要照顾了……各种压力纷至沓来。

相信很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鼓励政策,鼓励年轻人生二胎,甚至生三胎。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人口增长,因为人口税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不仅是税收,还有徭役、兵役都需要足够人口来支持。历代封建朝廷出台了各种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

或许其中有一些祖宗之法,我们今天仍可以借鉴效仿。

1、先秦时期的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齐国是正面鼓励,秦国是法制威慑,越国双管齐下,生育获得奖励,晚婚就要处罚。

齐国:【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齐桓公时期,发布法令要求男人20岁要娶妻,女人15岁要嫁人。同时,管仲建议下,齐桓公主动削减后宫人数,将后宫大批女子遣散回家。上行下效,很多权贵为了博得齐桓公的好感,也纷纷效仿。史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秦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就是说一家有两个儿子及以上,成年后如果不自立门户、娶妻生子,就要对这户人家征收成倍的人口税。

越国:恩威并行。勾践为了报仇雪耻,卧薪尝胆,迫切的需要增加越国人口,增强国力。

第一:威慑。【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为了促进生育,越国不允许年轻男子娶老年妇女,也不允许年老的男子娶年轻的妇女。女子17岁之前必须嫁人,男子20岁之前必须娶妻。

第二:福利。据《国语·越语》记载:越国当时对妇女生育给予了福利:【将免者以告,公令以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二子,公与之饩。生三人,公与之母;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意思就是说,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胎,政府安排免费奶妈。对于鳏夫、寡妇、患病的人、贫穷困苦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2、西汉。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也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秦末汉初,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争霸,秦灭六国,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由于长期战乱,导致西汉初年人口锐减。汉朝建立时全国人口约1300万,而秦灭六国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汉朝统一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北方还面临匈奴的威胁;汉朝统治者迫切地想要恢复人口,增强国力。

鼓励生育的政策:【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这里的意思就是,生孩子的家庭,两年免除徭役和人口税。

逼迫早婚的政策,征收单身税:【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15岁还不嫁人,每年五倍征收人口税。逼得家家户户想方设法把女儿嫁出去,单身男子在外面闲逛,都有可能被人绑走,去洞房花烛!现在为婚房和彩礼钱发愁的男人,估计很羡慕那个时代,不但不需要结婚刚需房,彩礼什么的估计也是不用的。

3、东汉及三国:胎养令。《后汉书·章帝纪》记载,东汉章帝时,曾正式颁布“胎养令”,“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就是给怀孕的家庭三斛,东汉1斛约60公斤,那么总共就是180公斤的谷物。够一个成年人吃半年的了。三国时期,御史大夫、安陵亭侯王朗曾上疏魏文帝,提到要给怀孕者资助,让其“胎养必全”。

4、西晋:《晋书·武帝纪》记载,武帝司马炎下发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就是说,17岁没有出嫁的女子,政府指定配偶。

5、唐朝:从三国到两晋,再到五胡乱中华的南北朝,隋朝短暂一统,接着又迎来了隋末农民起义,长期的战乱,中国人口再次锐减。唐朝建立时人口已经降至2500万左右。隋唐也是同样鼓励早婚早育,多生多育。比如李世民16岁时迎娶了时年13岁的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朝政策的最大亮点是,鼓励寡妇再婚,并且将人口增长情况纳入地方官员考核。刺史县令以下官员若能让男女婚配及时,减少鳏寡孤独,户口增加,则考评为优秀,若不能则考评为劣。

宋朝:胎养令和举子仓

南宋胎养令:立法禁止溺婴、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免除生育之家的丁税(就是人口税)。对于溺婴的,父母和相关参与者都要坐牢,实在养不起的贫困家庭,政府给钱养,贫困人家给4000钱。南宋绍兴八年(1138),高宗下诏:【杀子之家,父母、邻保与收生之人,皆徒刑编置。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疫宽剩钱四千】。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下诏免除生育之家的丁税(人口税)。

举子仓:是南宋官员和地方士大夫发起的公益机构,经朝廷批准,在全国推广。作用就是弥补胎养令,地方官员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资金来源为国家拨款和富人捐赠。

7、清朝:没有刻意的鼓励人口生育。不过清朝作为少数民族,为了稳固统治,宣布彻底取消人口税,客观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康熙51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总体来说,古代推动人口生育的政策主要是两个方面:

1.立法,强制老百姓早婚早育。国家立法规定男女结婚的年龄,过了年龄可能要罚款,甚至父母要被问罪(比如坐牢)。

2.物质鼓励:对于多生多育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税收免除等;另外,国家帮助贫困家庭抚养孩子。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