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天津教案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天津教案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时间:2016-06-02 14:0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天津教案的背景

1870年,由于被怨恨蒙蔽了眼睛,天津知县刘杰和当地民众在争执之下,把法国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殴打致死,之后又杀死了12名传教的神父和修女、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多座基督教堂和法国领事馆,史称“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照片

天津教案的背景要从1860年法国侵占天津说起,那年法军把望海楼行宫强占为领事馆,后来又在附近相继建起基督教堂,其中仁慈堂专门收养中国孤儿,可是1870年几十个婴孩相继感染疫病而死,埋葬的尸体被不小心扒出,使当地民众把教堂和当时流传的迷药诱拐孩童的传言联系在一起,加上抓获的迷药拐子犯中有人是法国天主堂教徒以及案犯供认误导,民众的反洋教情绪高涨,激愤下纷纷集会讨伐。

天津教案的背景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的中国民众普遍抗拒基督教,甚至对于基督教有强烈的逆反情绪。尤其英法联军两度侵占津京时,士兵抢夺掳掠,天怒人怨。天津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建立在破坏具有神圣地位的望海楼行宫上,京、津民众的仇外情绪因此快速滋长并逐渐膨胀。

调查清楚实情后,称天津教案为一般士民“义愤所积”之故,入情入理的分析也说明他对天津教案的背景了解颇为全面,对西方政教结合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终考虑到当时清朝不容乐观的局势,曾国藩选择了妥协赔偿以息事宁人。

天津教案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清朝时期,为了避免外来民族的入侵,统治者实行封闭的统治管理,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在后来外国列强强迫中国打开大门之后,许多外国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教会文化就是其中一种。而因为教会所起的冲突也逐渐增多,比如说天津教案。那么天津教案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天津教案配图

据悉,天津教案的过程十分复杂,牵涉人员也十分多。在当时,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签订之后,教会也开始登堂入室,进入我国内地。最开始是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区。当时的教会在天津建造教堂之后,广泛进行宣传,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吸纳群众,作为自己的教徒。而随着教会人员逐渐发展壮大之后,又建造了育婴堂。其主要功能是抚养教徒的婴孩,使他们受到教会的熏陶,长大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天主教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教会人员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而进一步调查发现,许多法国教徒有虐待婴孩的行为,这使中国教徒感到十分愤怒。更可恨的是,法国教徒还参与拐卖儿童,令人震惊。

于是民众自发跑到教堂前面跟他们理论,而教会人员却拿起枪射杀了很多群众。此后,英国和美国等国家联合起来找清政府理论,并要求赔偿。而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最终选择了妥协,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且赔偿白银五十万两,还处死了许多无辜的群众。综上所述,天津教案的过程惨不忍睹。

天津教案的结果

天津教案的结果使得法国方面非常不满,因此清政府派出曾国藩与之交涉,对于交涉结果,朝廷人士以及都觉得很不满意,对于曾国藩的谩骂之身肆意,卖国贼的名号都强加在他的身上,就连同乡都以曾国藩为耻辱。

天津教案照片

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天津教案的结果使得人民怨恨颇深,清政府决定让接替曾国藩。交接的时候,曾国藩问李鸿章以后打算如何与外国人交涉,李鸿章回答说不管他们做什么动作,我都像个痞子似的与他们交流,看他们怎么办。李鸿章最后判决将原来二十名死刑改为十六名死刑、四名缓刑,其余不变。曾国藩被痛骂,内心悲愤,一年后便死了。

天津教案的结果出来之后,大臣崇厚作为专使,去欧洲向法国道歉,以示与法国“实心和好”。一八七零年十月二十八日,由上海起程,抵达马赛时,普法战争正酣,法国政府无暇接待。直到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才得到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接见。崇厚把帝的道歉书出示,表示出对于法国的歉意。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