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论语中关于子路问津的故事

论语中关于子路问津的故事

时间:2016-06-04 17:1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问津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孔子与学生积极的奔走在各个诸侯国,大力的宣传儒家的学说,希望可以找到能够推行儒家学说的地方,但是当时正当乱世,权臣当道,诸侯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权者只知道崇尚武力,不知道寻求君子之道。所以孔子失败了,从下面这则小故事就可以见到一斑。

子路问津

《论语》记载了《子路问津》的故事,长沮、桀溺在地里耕田,孔子从路上路过,于是让子路去向两个人问路,两个人都没有告诉子路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却告诉子路不要跟随孔子了,天下这么的乱,为什么还一定要与那些统治者同流合污呢?不如跟随我们做一个隐士罢了。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长叹一声,人不能与鸟兽在一起,我是不会去隐居的,正是因为天下是这样的乱纷纷的,所以才正需要有人去改革,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这则小故事讲述了儒家的入世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提倡避世的,这一点与道家的思想是非常不同的,儒家讲究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是不能改变世界也需要尽力而为,尽力而为了就不会有遗憾,从这一点上看,儒家是非常的积极的,对人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的。儒家所讲究的是要积极的努力,即使是不能治国平天下,也一定要独善其身,做一个君子,就是儒家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也是因为颜回是一个独善其身的君子。

子路是谁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是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

子路画像

子路比较勇猛好武,在孔子问子路喜欢什么的时候,子路直接说,喜欢长剑,一开始的时候子路并不想拜孔子为师,并且对于柔弱的孔子表现出了傲慢与不屑,但是一旦是看到孔子的智慧,马上改正了自己的态度,拜谢孔子,表示自己“敬受教”。

子路曾经做过很大的官,在早年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卫国大夫孔俚的宰,可以说也是荣极一时,具有相当不错的政治才能。子路曾经在邵做首长,那个时候掌权者季要求百姓在五个月内开凿一条运河,子路看到了百姓的辛苦,甚至将自己的薪水贴补上,并且从自己家里拿出粮食给做工的百姓吃,孔子知道了让跑去砸破了做饭的锅。可见子路是爱民如子的。

子路为了追随孔子,当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是辞掉了高官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可见子路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子路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较自信的,子路曾经说给自己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自己三年就可以治理得人民勇猛能战,并且知道礼仪。

但是终其一生,子路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在子路做卫国大夫孔悝的宰的时候,子路被政变的蒯聩杀死并且剁成了肉泥,可谓惨烈。

子路的志向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如果说这样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志向,我想大多数人会不相信,其实子路的志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改变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物质需求慢慢转变,转变,最后变成了君子之道。

子路塑像

子路的出身比较贫寒,甚至衣食都是问题,所以在自己的生活没有温饱情况下,孔子问子路的理想,子路说,我想要与我的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好车和好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这个时候的理想还是简单的,这与子路的生活条件相关,子路这样说,不怕别人笑话,因为这确确实实就是子路的志向。

当子路跟随孔子的日子久了,自己也在鲁国当上了官,甚至是当上了当权者季的宰之后,子路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不愁吃喝,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了,这个时候的子路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志向,这个时候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了呢?从子路的行为上就可以见到一斑,子路这个时候辞掉了官职,去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可以说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路。我想这个时候子路的理想就是孔子的理想,想要实现儒家的治国理念。

子路曾经率真的表示如果给自己一个有着内有外患的大国,只需要三年的时间自己就可以让那里的人们变得勇敢,并且知道礼仪。这个时候我想子路的的理想是治理好一个国家。

后来子路在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到卫国当上了大夫孔悝的宰,并且在治理蒲邑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起志向获得一定程度的实现。

当孔悝与蒯聩发动政变赶走了卫出公的时候,子路赶去城里,子路明明知道自己此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还是去了,当帽子掉下来的时候,子路不顾生命捡起帽子,称“君子死,而冠不免。”,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已经是子路的志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