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朱元璋圣旨的奇葩体现

朱元璋圣旨的奇葩体现

时间:2016-06-04 17:1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圣旨

朱元璋农民出生,没读过书,所以大字不识几个,他的圣旨更是奇葩可笑。当皇帝后圣旨就小学生水平,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元璋圣旨。

图为朱元璋的画像

古代圣旨代表皇帝的威严,皇帝颁发的圣旨神圣不可侵犯,圣旨里的用词也都非常的讲究。朱元璋圣旨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的圣旨白话连篇,在里面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家乡话。虽然如此,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在乎,反而觉得皇帝平易近人,可见朱元璋是靠民心获得天下。下面我们看看朱元璋圣旨到底是怎么写的,甚是好笑。

我现在说给户部的官员听咧,现在天下都太平了也,但是户口还不怎么明白哩。去告诉中书省核对人口并实地勘察,榜文在每家的门口贴上,叫那些个当兵的仔细核对清楚了。要写真实了,不可以报假。现在我的大军不打仗了,如果配合就是好百姓,不配合就拉过来充军。如果那些当官的敢做假,就把当官的给砍了。他这道圣旨读书人听了都得笑皇帝水平这么低,老百姓看了觉得挺平易近人的,都是家乡土话。圣旨里面还出现了错别字,把“府”写出“附”。

他接着又出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还要搞笑,怎么感觉诺大的国家像个山寨头在统领一样。前面一句是圣旨的套话,好笑的开始了。圣旨内容是这么写的:告诉老百姓准备好刀子,那帮家伙要来了,杀了再说。朱元璋因为没有文化出了很多笑话,所以他很重视子孙的教育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不同于历史上很多出身显赫的开国帝王,朱元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莽皇帝,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还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

朱元璋画像

元朝末年政治愈加腐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了生存,朱元璋曾经剃度出家,做过50天的小和尚。寺庙断粮之后,他又被迫四处乞讨、化缘为生。三年的流浪生活艰辛而苦难,既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襟,锤炼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却也为他一生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为其晚年残忍猜忌的行为打下了铺垫。

为了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在25岁的时候,机缘巧合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为英勇善战,很得郭子兴的赏识,不但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还正式给他取名朱元璋。这位马氏,就是我们后来常常说到的“”,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两人患难相守几十年,感情深厚。

郭子兴死了之后,朱元璋接手了他的部队。他知人善任,很有领袖气质,麾下聚集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得力干将。朱元璋采纳了谋士的建议,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高明政治策略,韬光养晦、暗中扩张。大败,接着消灭张士诚,再后来又歼灭。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成功扫平了各路起义军的残余力量,随即在应天府称帝登基,国号明。

朱元璋在位期间,英明神武,很有远见,通过各项有力的措施,使得社会和生产逐步恢复正轨。后世称之为“洪武之治”。但是早年的经历,造成了他残忍嗜杀、猜忌无度的性格。34位开国功臣几乎被斩杀殆尽,仅郭英一人,得以善终,惹人唏嘘。

1398年,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应天,葬于南京明孝陵,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朱元璋诗词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君主,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会写诗,朱元璋常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朱元璋虽然出身贫民之家,但是他在文化学习方面却获得了很高的成就,朱元璋诗词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

朱元璋像

他的文化学习是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开始的,那时他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并不影响他的学习,他坚持每天晚上都读书,并且常常与手下的一些文人学士讲经论史。经过他不断地努力,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而且还能进行写作、评论文学作品的好坏。

相传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鸡鸣声,以为是非常好的兆头,高兴的诗兴大发,便以《咏鸡鸣》为主题写了一首诗。

诗的第一句:“鸡叫一声撅一撅”,众大臣听了,都觉得出语太俗,但都不敢笑出声来,只好忍着往下听,只听得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有的大臣实在忍不住了,慌忙扭过脸去掩住嘴巴偷笑。朱元璋看到了大臣的反应,但他并不以为意,也觉得开头两句实在是非常平淡,难怪让人偷笑。当说出诗的第三句:“三声唤出扶桑日”,大臣们便不在偷笑了。“扫退残星与晓月”待朱元璋念完后面这句后,众大臣惊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小看他的诗作了。

朱元璋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朱元璋的诗词总能以十分朴素的语言表现出非凡的气势!朱元璋诗词中有种睥睨天下、臣服万物、砥柱中流、舍我其谁的魄力!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