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西汉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分析

西汉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分析

时间:2016-06-10 19:32:00来源:黄埔信息网
之人格与风格

历史上有那么多人留下了浓墨重彩,后世的人们喜好对这些伟人的分析,后来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分析的最为成功,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司马迁画像

就好比听相声,你明知道知道上面是在瞎扯,但你就是喜欢听。与其如此分析,倒不如分析真实的人物性格,最让后人佩服其坚忍的司马迁最值得让人分析。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让他格外伟大。

在人格上司马迁是坚强的代名词,在风格上司马迁是务实代表人。下面结合两点来分析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

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求真务实,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全国各地,收集历史材料,慎重挑选,辨明真伪,方有一丝怀疑的的地方都不会收录其中。就在史记编写到一半时,天降横祸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对男人来时是莫大的屈辱。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他依然坚强的将《史记》编撰完成,前后共花费13年时间,历史记载更是超过3000年之长久。这样的事迹是对司马迁人格与风格最有利的分析。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绝对是历史少有的,若人格上不坚强,谁能13年只为写一本书,谁能在忍受宫刑后继续前行?如果风格上不务实,谁能风餐露宿13年遍访各个历史发生地点?若真是随意写,那岂不会胡扯个3000年?最后的定论,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就是坚强和务实。

司马迁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是个怎么样的人,历来都有很多学者、大家对其评价,但这些评价也都是基于他们对司马迁的了解。所以我们也能从司马迁一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来判断司马迁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司马迁雕像

首先司马迁是子承父业,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交给了司马迁这个重任,顶住司马迁要做太史,完成祖辈们的心愿。而司马迁也依照父亲的愿望做了太史,而且还将编写史书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这样看来,至少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个孝顺的人。司马迁年轻的时候游历山水,看遍风土人情,也许许多文人结交,所以司马迁应该是个随和的人。

另外司马迁在投降匈奴的时候,不跟风贬低李陵,而是根据李陵的的性格来做一些判断,站出来为李陵说话。虽然最后结果有些意外,但是不能不否认司马迁是一个非常有原则,不跟风的人。唯独他一人站出来为李陵说话,也更能看出司马迁的正义与勇敢。

遭遇宫刑之后,司马迁也曾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后他却忍辱负重坚持了下来并且完成了《史记》这部传世巨著。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也说明了在司马迁的心中,理想高于生命,责任超越生死。而司马迁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与摧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司马迁心中那股强大的力量,那种充满毅力和决心的力量,跨越生死和屈辱,让司马迁在黑暗的岁月中更加奋发图像,实现理想。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司马迁有一句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充分阐述了司马迁的生死观,短短几个字,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

司马迁广场塑像.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时朝中发生巫蛊之祸,任安手中握有兵权,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任安处要求发兵助战,任安受了节,但不肯接应太子。后来事件平息之后,汉武帝论功行赏,对任安的做法持保留意见。但是后来有人进言,使汉武帝对任安对待太子的心思有了误解。于是汉武帝就将任安抓了起来,准备到时候就执行腰斩之刑。任安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常常能够见到汉武帝的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为自己求情。

司马迁知道汉武帝的性格,怎么会放过任安。在这样两难的抉择中,司马迁最终回了一封信给任安,向任安阐述了自己境遇,向老朋友说明了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也希望求得任安的原谅。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报任安书》了。

其实这篇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司马迁自己突遭天降横祸,自己忍受了宫刑之后没有去死的原因,于是也就有了这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来这句话被主席引用,用在了自己的《为人民服务》一书中,使得这句话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

不知道千百年来,司马迁的这句话,鼓励了多少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这也大概是司马迁的功绩了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