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作为小说家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如何

作为小说家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如何

时间:2016-06-11 10:35: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对科举的态度

吴敬梓出身安徽全椒县官宦之家,家中曾出过不少翰林名士。幼年的吴敬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颇为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满腹经纶,写诗作词常有惊艳之笔,因而从小便被一众族人看好,将来必定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苗子。旧时文人求学大多为博取功名,通达仕途,这一点甚至被称为少年才子的吴敬梓也不能免俗,因而可以认为,早期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并不排斥,至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吴敬梓像

然而成年之后,吴家突遭巨变,家道中落,父亲获罪,往日围绕在吴家周围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许多殷勤,加之清代官场潜规则横行,卖官鬻爵,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怀才不遇的白衣书生往往因无钱疏通关系而被拒于庙堂门外,终生没有机会一展济世为民的抱负。

在历经屡次落地的挫折后,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吴敬梓已然对功名心灰意冷,此时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热衷,相反,他开始痛恨官场的腐败与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这一系列愤世嫉俗的感慨,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表露无遗。

今人读吴敬梓的作品,看到的似乎尽是作者对满清官场的辛辣讽刺,然而仔细想想,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么清高,曾经醉心功名,结果却因求而不得所以愤恨,这好像是旧时所有无缘官场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提起吴敬梓,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其创作水平达到了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然而说起吴敬梓的为人,则必须客观地评价。纵观其五十四年的短暂人生,前半生的吴敬梓少年成名,家境殷实,生活富足,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富二代,后半生则经历了由富贵之家落魄至穷困潦倒的命运转变,加之亲眼目睹了官场腐败与底层百姓的疾苦,遂变得淡泊名利,知趣高雅,将半生心血倾注到文史编著上,这才成就了清代文学大家的美名。

吴敬梓像

其实,关于吴敬梓是怎样的人,坊间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流传。有人称其终生无缘官场,乃是由他愤世嫉俗的性格而起。

相传少年时期的吴敬梓思想较为激进,时常纵情悖礼、放浪不羁,是一位游离于封建正轨之外的“败家子”,因而多次遭到封建家长训斥。早在家世败落之前,他便有一身不向封建势力妥协的傲骨,年过而立之后,他离家移居南京,本以为可以时来运转,谁知到了南京后,经济更为窘迫,潦倒至卖文度日,甚至落魄到以藏书换米。

寒冬腊月,吴敬梓邀上三五好友,绕城墙步行几十里,边走边悲歌长啸,直至天明,众人大笑着散去。这种文人间清贫过冬的日常活动,被吴敬梓称为“暖足”,既为御寒,又是一种简单的户外运动,不难看出,吴敬梓在清贫中依然保持的的豁达与豪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由此可见一斑。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季,该馆坐落于全椒县河湾路88号,地理上南临新襄河,北依走马岗,与大文豪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隔河相望,占地约五千平米,是当地政府为纪念安徽第一文学名家,名作《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而建。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曾在事件时期遭受厄运,直至1984年经历过一次翻修重建,建成后,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最爱去的休憩娱乐场所与文化体验场所。

据悉,吴敬梓纪念馆周边环境古朴清幽,馆前矗立着吴敬梓石像,布局讲究,气势恢宏。房屋建筑均仿照明清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曲槛迥廓,外观上尽显古典建筑之意境美。许多文人雅士慕名来此观光旅游,每每来到此处,皆对眼前所见赞不绝口,称这里的建筑既有南方园林之秀美,又有北方古建筑之雄浑,假山回廊,一草一木皆具匠心,不愧为古迹珍藏之所在。

吴敬梓纪念馆所收录的历史臻品中,以吴氏家珍为最,兼有无数学者名流政要留下的墨宝。其馆藏文物数量颇丰富,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质量上乘的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目前,光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就多达三十六件。

不仅如此,吴敬梓纪念馆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充分显现了其不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物价值,由此,当地县委、县政府亦十分重视纪念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此举也为景区建设河招商引资项目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