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时间:2016-06-14 14:03:00来源:黄埔信息网
的追求

陶渊明的追求是实现理想抱负,追求和谐社会及追求自我。陶渊明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追求,这一个个追求是彼此递进、彼此联系的,它们是陶渊明的思想进阶、成熟表现及对生活的要求。

陶渊明的追求图片

早期,陶渊明为了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宏伟之志,沉入宦官生活十余载。在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上,陶渊明担任了不少的官职,期望能做出一番成就。无奈官场昏暗、风气不正,与陶渊明的志向和人格相悖。辗转沉浮,多次又辞又归,使陶渊明身心疲惫,失望之极。他所理想的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差距甚远,自己坚持了十多年也无能为力改变。认清现实后,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宦官生涯,顺其自然的追求自我回归田园生活。

回归田园生活的陶渊明,过着种种地、喝喝酒、赏赏花的安贫乐道小日子。虽然隐居的田园生活清静自然,无人纷扰,但他心有不甘,仍在日复一日的幻想和谐的社会。心中的念想难以平复,只能寄情于笔,最后创作出了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林》。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理想王国,寄托着他对美好和谐社会的想象和追求。可惜这个“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终是个幻想,并不能实现。

陶渊明对于自己的追求,有过挣扎、有过无奈。身处在纷扰的尘世中,陶渊明懂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取舍之中选择坚持和追求自我。

陶渊明写挽歌

《陶渊明写挽歌》是一本小说,作者是陈翔鹤。作品主要通过对陶渊明晚年时期上庐山见到东林寺法会场景后引发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死的思考的描写,着重描写了陶渊明对于挽歌的创作冲动。

陶渊明画像

小说的整体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层次一是这样的:晚年时期的一日清晨,在床上辗转了一夜的陶渊明在起来后,想起了昨天在东林寺看到法事现场后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层次二是这样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缩的寒凉天气,使躺在房子过道的胡床上的陶渊明想起了的《咏怀诗》,然后他跟孙子小牛说他再也不上庐山了。之后陶渊明听说亲家的人将他的诗稿拿去抄写,并且还将此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对此,他内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时他又对那些来攀关系的刺史王弘、等人相当厌烦。

层次三则描绘了一日傍晚时分,陶渊明与阿通夫妇喝酒,并且谈论朋友颜延之和慧远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还讲了一个关于和尚论道的笑话。层次四则是这样的:在一日三更时分就已醒来的陶渊明定稿了他的作品《挽歌》,并且又继续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说作者通过探究陶渊明的心理活动,来表现陶渊明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以及淡泊志远的品格,与此同时,作者也借此暗示了当时诸多知识分子生存艰难的情况,写出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声。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于二十岁时踏入官场,为求生计的同时也是为了一展抱负,然而在官场沉浮十余后,他便辞官隐退,归隐田园。而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出于陶渊明自身喜好自然、淡泊名利的个性有关,二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他作出辞官归隐的决定。

陶渊明采菊图

陶渊明本就向往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以及悠闲优雅的生活状态,充满利益与算计的官场生活并不符合他那喜爱闲逸的本性。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个崇尚自由、玄学盛行的年代,再加上政治官场的黑暗使得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避免被迫害纷纷选择隐退山林,而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与这种现象有很大关系。而就是陶渊明的这种崇尚自然与自由、隐逸的性情使得他厌恶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最终辞官归隐。

除了陶渊明的本性之外,他的入仕与辞官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年轻时期,受儒家的教育,陶渊明也曾有着济世之志,渴望建功立业。更何况,他的家庭中曾有做过朝廷官员的家人,可以说陶渊明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因此他的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他,使他有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是陶渊明那个时代,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也相当动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壮志雄心的陶渊明也不得不被消减了一番想要建功立业的热情,而黑暗无比的官场与混乱充满血腥的权力也使得本性良善的陶渊明非常厌恶。因此,陶渊明作出了辞官归隐山林的选择。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