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黄巢题菊花原文剖析

黄巢题菊花原文剖析

时间:2016-06-18 19:44:00来源:黄埔信息网
题菊花

《题菊花》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记录在《全唐诗》中。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想要主宰社会的伟大抱负。下面让我们对这首诗进行比较完整地赏析。

黄巢画像

诗的第一句是写菊花在萧萧的秋风中尽情开放但又变得摇摇欲坠。“西风”点明了节气,来引出下面一句诗。说菊花“栽”而不是说菊花“开”,为了避免与诗最后一句重叠,同时“栽”又有一种傲然挺立的感觉。第一句写菊花在寒风中迎着风霜竞相开放,这种在许多诗人咏菊的诗中都能见到。但是“满院”又区别于其他的诗人,许多描写菊花孤傲的性格的句子基本都脱离不了“孤”这个词语,但是作者却用了“满院”,因为在作者眼中菊花是代表劳苦的大众的形象。

第二句是写了菊花开放但是没有蝴蝶前来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菊花在寒冷的季节开放,虽然有花香,但是因为气候的缘故,不像在春天开放的百花,因此蝴蝶也很难前来。这句话表现了他为菊花的开放季节不适宜也感到可惜和不平。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前面感情的升华,揭示了命运的不公,作者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做了“春帝”,就让菊花与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也同时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

黄巢 咏菊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黄巢画像

第一句中“九月八”是指重阳节的前一天,但是时间还未来到,诗人就写诗盼望它的到来。待到”这两个词语具有激进、迸发的感觉。诗人在诗中没有写“九月九”而是写“九月八”,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押韵,而是透露出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呼唤起义的快点来临。第二句的“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透露出菊花的傲然挺立与百花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等到农民起义军的到来,唐朝肯定会像百花一样凋谢。第三句与第四句体现了诗人对革命的美好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体现了菊花的非凡的气势,“香阵”又体现出菊花的香味并不只有一朵有香味,是全部菊花的香气,凸显了群众的力量。第四句中的“满”字和“尽”字体现了菊花夺得天下人赏识的情景,菊花在长安城盛开,整个长安城被菊花所弥漫,也寓意着农民的革命推翻了旧统治,成为了新的主宰的美好愿望。

菊花向来都是诗人比较喜欢描写的一种植物,黄巢通过对菊花的顽强坚韧、刚劲雄迈的气格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气冲霄汉的英雄人物形象。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

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王仙芝起兵,黄巢等八人随即进行响应。王仙芝等人攻占山东、河南等地,又杀掉唐将,俘获刺史。之后,朝廷诱降王仙芝,王仙芝愿意接受招安,使得王黄两人关系破裂,于是黄巢引兵北上。乾符五年,王仙芝兵败被斩杀,众兵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

三月,黄巢率军转战江南,与旧部相呼应,攻下江南众多地方,后又进入福州,转入广东。由于江南气候湿热,军队多患疾病,于是黄巢决定再次北上,进逼江陵,黄巢挥兵力战,唐军数十万人死于黄巢的兵下,黄巢随即占领江陵。

中和元年黄巢进入长安,黄巢军队给百姓分发财物,受到百姓的欢迎。广明元年,建立了大齐政权。不久他的部署在长安城杀人无数,没收百姓的家产使得百姓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年,唐军反攻长安,齐军当夜反攻将唐军赶出城外。黄巢认为城民帮助唐军反攻,于是率兵屠杀满城,血流成河,使得长安城变成了一座空城。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