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李世民为什么畏魏征

李世民为什么畏魏征

时间:2016-06-19 09:52:00来源:黄埔信息网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的历史。魏征死后,李世民叹惋道:“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将人比作镜子,断章取义来讲,不但没有赞赏之意,反而平添几分有意贬低之意。但是如果我们将这句还原到大的故事背景下,放到开头的那句千古名句之后,就会发现这是李世民对魏征最高的赞扬。

魏征剧照

“一代名相”是世人对魏征的评价,“一面镜子”是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两者一个直白一个委婉,皆是对魏征的赞美和敬畏。李世民害怕魏征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代天子竟然害怕一个臣子?在故事的开始,任谁都不会相信。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可怜的太宗想去南山游玩却又害怕魏征责怪,故就此作罢;又一日,太宗把玩鹞鹰,兴致正浓,看到魏征走过来,就像顽童看到严父般慌忙将鹰藏入怀中,久久不敢掏出,最后鹰竟被活活闷死;即使为自己心爱的女儿准备嫁妆时也不得听从魏征的谏言,礼数不能有所加。

区区一个臣子,李世民为何害怕他,被他缚手缚脚很多年?我想,李世民对魏征不是“惧”而是“畏”。魏征曾在身侧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事变后为李世民所用。李世民敬重魏征的才能和学识让他一路官至宰相。因为李世民的重用,魏征成为了群臣的标杆,是正义和真理的象征。以至于每一次魏征的犯颜苦谏都让大家觉得一定是李世民哪里又做的不对了。此时李世民已经无法撼动魏征在大家心里的地位了,事态早已不在他这个皇帝的掌控范围内了。其次,自长乐公主事件后,对魏征大加赞赏,给予魏征支持。每每李世民怒于魏征时,皇后都替魏征说话。有这么一个大靠山,魏征何所惧?李世民何所不畏?

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魏征,字玄成,从小便没了爸妈,但好在读书天赋甚高,过目即能不忘。性情闲云野鹤,还曾出家当过道士。

魏征像

唐高祖时期,兵败,无奈之下,魏征跟随着他去向唐朝投降,但都不受重用。在一次战争中魏征被抓了。战败后,魏征回到长安。这次他迎来了人生的机遇,被太子李建成所重用。魏征观察到李建成和李世民间隙越来越大,便有些担忧,多次劝太子要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可惜李建成并没有采用。

后,魏征受到秦王李世民重用。魏征终于有种遇到明主的感觉,于是更加尽心辅佐李世民。

在贞观二年的时候,太宗想纳一名貌美女子为妃嫔,魏征听说那名女子早有婚配,便冒死进谏,促使太宗坚决地收回召令。可见魏征之果敢,之刚正!

由于魏征的不畏强暴勇敢直谏,使得后来太宗想打猎取乐又怕魏征进谏,便取消打猎的行动,不禁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贞观六年,许多大臣都请求太宗高等泰山,用以封禅。借此向世人展示国家之强盛,但魏征却十分反对这件事。并劝谏唐太宗,说明其中的利弊原理。恰好的是,不久之后,中原的数州发生了洪灾,封禅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从魏征用一次次的冒死进谏中,不难看出他的为人处事。他用刚正的思想,不怕死的精神,为天下谋福利,可见他的大度与无畏。

魏征诗词

魏征,字玄成,是唐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名誉极高的谏臣。

魏征画像

魏征,在早年值隋末战乱的时候,曾经投瓦岗起义军。后来进入唐充太子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在太宗即位的时期,曾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的性格刚正秉直,才识渊博,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敢于犯颜直谏。虽然每次进谏,都惹怒太宗,但他仍不畏王权,神色自若,不稍动摇,连太宗也为之折服。他曾劝谏200多件事,更是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但法律或刑罚毕竟也是不可少的,并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权衡,一定要使它起到“定轻重”、“正曲直”的作用。

魏徵著有《隋书》和梁、陈、齐各书的《总论》,另有《次礼记》20卷,和虞世南、褚亮等合编的《群书治要》(一名《群书理要》)50卷。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

其中,他有许多传世之作。《五郊乐章·肃和》、《五郊乐章·宫音》、《享太庙乐章·永和》和《享太庙乐章·长发舞》等等。其中《 暮秋言怀》中“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表达了魏征无限思愁。蓬莱阁的沉闷,傍晚的太阳使得人更加思念家乡。氛围渲染得无限哀思。

魏征不单是一位勇于谏言的勇士,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其佳作更是遗传至今而不被历史长河所淹没。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