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揭秘:古人在建墓时是怎么防止有人盗墓的

揭秘:古人在建墓时是怎么防止有人盗墓的

时间:2017-01-03 10:37: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寻龙诀》的热映,使盗墓和反盗墓成为热门话题。虽然说“十墓九空”,很多古墓被考古专家发现时,往往被盗墓贼“捷足先登”,遭到洗劫,但历史上,古人也的确想过不少防盗措施。

最近,石头君又请教了不少专家,对古人的防盗墓手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本文讲述的,多为真实历史,而不是盗墓小说虚构情节,不喜者勿怪)。

 防盗墓之设“疑冢”

设“疑冢”是防盗墓的最普通手段,也就是刻意隐藏墓址,或者虚虚实实设一大堆墓。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曹操生前酷爱盗墓,曾专设“摸金校尉”官职,专门搞盗墓。相传,曹操深知自己死后也有被盗墓的风险,因此特地在河北临漳、磁县等地设“七十二疑冢”,来迷惑盗墓贼。

QQ截图20160108180252.jpg

随着前几年真正的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七十二疑冢”的谜团正式画上句号。

设“疑冢”的手法在南京也有相似事例。

早年间,有考古专家在南京幕府山挖了两个距离很近的孙吴时期的砖室墓。墓里面出土的文物,乃至随葬的买地券券文都几乎一样。通过分析,这两个墓葬其中一个是真的,一个是迷惑人的“疑冢”。

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死后也设过“疑冢”。朱洪武下葬当天,南京十三座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搞不清哪个棺材里才是朱元璋尸首,自然也无法弄清朱元璋葬在哪里。

甚至还有传说,朱元璋葬在朝天宫地下。

专家认为,所谓朱元璋“十三个城门出棺材”只是民间的臆想和杜撰,朱元璋的确葬在明孝陵,这没有疑义。不过,这个传说也反映了设“疑冢”、“虚冢”在古代是较为流行的做法。

南北朝时期,很多贵族还采取一种“潜埋虚葬”的方法来反盗墓。也就是公开地葬在一个地方,让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墓里有陪葬品,这叫做“虚葬”。但关键的是,墓主人的遗骸并不在那里,而埋在另一个更加神秘的地方,让人找不到,这叫做“潜埋”。

南京古往今来一共有二十多座帝陵,其中东吴、东晋的帝陵往往不设地表标志或者建筑,“不树不封”,虽然其本来用意是薄葬,但客观上也起到了防盗墓的作用。

 防盗墓之设“机关”

放出“疑冢”的烟幕弹,只是防盗墓的初级手段,如果精明的盗墓贼,找到了真正的墓址,那该怎么办?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