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蜀汉西南夷治理】蜀汉西南夷治理:诸葛亮通过怀柔让其心悦诚服

【蜀汉西南夷治理】蜀汉西南夷治理:诸葛亮通过怀柔让其心悦诚服

时间:2017-03-27 10:07:00来源:黄埔信息网

作为以云南贵州为基地的少数民族集团,西南夷曾经长期是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盲肠”,但是在三国蜀汉政权统治时期,诸葛亮凭借其巧妙的民族政策,从此奠定了西南夷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进程。

萨以为,即便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看诸葛亮处理西南夷民族问题的种种措施和思路,也是饶有趣味的。

关于蜀国处理西南夷问题,"攻城","攻心"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似乎七擒孟获的意义在于采取了怀柔的民族和解政策.笔者以为以此为基础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某的感觉诸葛亮的贡献远远大于制定一个怀柔的政策。

其实,东汉政府对于南中的政策始终摇摆在"剿","抚"两者之间,-- 这两个词好像在历史上很时髦,就是清朝对于西欧各国,也没有开放和闭关的概念,看看当时的奏折,内容全是"剿"或者"抚",好像很可以将洋人玩弄于股掌之 间.剿的弊端很早就为人所重视,所谓"西南夷又数反,每发兵兴击,费巨万而无功。" 致力于民族和解的努力并非始于诸葛亮.过于强调“抚”的威力, 反而掩饰了诸葛亮南征的闪光处.

早期致力于"抚-怀柔"的努力,确切的说,是通过让步力争"缓和"民族矛盾,可以称之为"和稀泥",比喻为治黄河,就是疏导,固然比筑坝硬挡好些,改变不了"害河","祸龙"的本质,仍然要时时防其成灾.

诸葛亮处理西南民族事务,并非忍让以求和解,有的时候还相当强硬,击杀高定元等作战毫不留情,其独到的价值,在于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 -- 至少是在当时的时段上"解决" ?C 西南民族问题,扭转汉夷对立的局面,使南中地区成为蜀汉"混凝土"式的后方.这如同在黄河中上游种草种树,保全水土,使黄河得清,化害为利(水文专家要大 叫:不行啊,没有黄河的沙子,东营市用不了几年就沉到渤海里面去啦.那不是蜀国的地方,诸葛亮管的着么?) 这才是蜀汉处理西南夷令人称道的地方.当然,这比疏导所要下的功夫要大得多了.

某以为,诸葛亮处理西南夷问题的出色之处有两点,第一是自治,第二是发展.

自治,就是所谓的不留兵吏.这一点很容易使人误解,认为历史上曾经记载多次蜀汉在西南的军事政治行动,并设置强大的铼降都督府,怎能称为不留兵吏呢? 这也不符合作为一个国家对所辖地区的管理需要.

实际上诸葛亮采用的方法就是"夷汉分治".夷人在自己的聚居区行使管辖权,而蜀汉官吏责任也不轻,要维持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管理汉族聚居地,维护当地总体 的政治经济秩序.在南中汉族人口并不在少数,汉武帝曾经移民西南开发,“汉乃募徙死罪及奸豪实之”“汉武帝时开西南夷,置郡县,徙吕氏以充之,因曰不韦 县”-- 有点儿象英国开发澳大利亚. 简单的把他们交给"夷人"去治理,只会造成当地对于中央政权向心力的后退.

故此蜀国的官吏,除了守土有责以外,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当地汉族人的管理和保护.张翼为此还险些酿成民族冲突.尽管如此,汉族官吏的存在,保证了中央政 府对于少数民族地方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少数民族自治就是把当地的汉族人都赶出去,或者让当地的汉人对少数民族低一等.其结果并不容易造成民族间的和睦 相处,相反会造成不同民族的隔阂,地方与中央的离心离德,到头来分离势力抬头,闹不好还要军事解决,对双方都是制造痛苦.所谓宽严皆误.萨这可不是说咱们 现在新疆的问题啊。

但对于西南夷民族内部事务,当地的蜀国政府官员则采取"夷人自有废杀之法"的方针,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这样,在客观上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延续和民族尊 严.要知道对于文化的破坏是可以让一个民族痛心疾首,代代牢记的.一个英特网的站点上有这样的话"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就将永存".占婆是什么?就是 受到印度巨大影响的越南南方古国,十六世纪灭亡于安南.占婆人大批逃往到柬埔寨,几百年过去了,还在为他们的文化唱着挽歌.而火烧圆明园更是中国人心头永 远的伤口.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