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红衣大炮是什么 清朝的“红衣大炮”介绍

红衣大炮是什么 清朝的“红衣大炮”介绍

时间:2017-04-02 18:5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红衣大炮

舶来利器

所谓“红衣大炮”,指的是17世纪欧洲国家制造的前装滑膛炮,中国人最初把它叫作“红夷大炮”(编者注:“夷”是汉族对外族的一种蔑称,穿着红色军服的荷兰部队来华后,明朝人认为其长相古怪,为人野蛮,所以称为“红(毛)夷”,这类火炮也就被称作“红夷大炮”了)。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纷纷东来,其中葡萄牙来得最早。他们挟带的早期大炮“佛郎机”,令当时的中国人大开眼界,被称为“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16世纪后期,欧洲的火器制造技术出现了飞跃,火炮铸造有了较为精确的设计数据,而且火炮装上了炮耳,按数学理论计算发射弹药。因此,17世纪初荷兰人到来后,中国人的眼界又为之一变。荷兰人“所恃惟巨舟大炮……下置二丈巨铁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其威力令当时已被明朝军队普遍使用的“佛郎机”相形见绌。

“红衣大炮”进入明朝人的视野没多久,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后金,起兵反明。1619年,四路明朝征讨大军萨尔浒之战一败涂地,令明廷朝野震惊。面对后金咄咄逼人的攻势,以精通西学的徐光启为首的一些大臣认为,“可以克敌制胜者,唯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积极主张引进“红衣大炮”。

尽管明军在与荷兰人的冲突中也缴获过“红衣大炮”,但数量很少。明朝引进“红衣大炮”的对象,是葡萄牙人。自从1557年起,以“船遇风暴,货物被水浸湿,请求借地晾晒货物”为借口,葡萄牙人获得在中国澳门的居留权。时间一长,明廷逐渐习惯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存在,并把澳门的葡萄牙人当作传统华夷观统治秩序下的一个新的外夷藩属。而葡萄牙人为了使自己的存在合法化,不仅每年交纳2万两银子的税金和500两地租银,还不放过任何结好明朝当局的机会,除对广东地方官不时贿赂外,还出动舰船帮助明政府镇压叛兵以示恭顺。另外,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军事工业也比较发达,为了防止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对手的侵夺,澳葡当局在澳门筑有大小9座炮台,还建有被远东的葡萄牙人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的卜加劳铸炮厂。该炮厂制造了大量各式铜铁大炮,使澳门成为远东最著名的铸炮基地,这也为中国引进“红衣大炮”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

1621年,明朝从澳门购得26门“红衣大炮”,并配有葡萄牙炮手。1623年4月,葡萄牙人在京营(编者注:明代京军编制)首次演示射击这款新式武器,不幸的是,发生一起膛炸伤人事件(这在早期火炮史上并不少见)。迷信的明官员认为这是不吉之兆.于是将葡萄牙人全部遣返澳门,但“红衣大炮”显示出的强大威力令焦头烂额的明政府无法拒绝,11门大炮随即被调往明军的东北前线——在那里,“红衣大炮”开始了它的中国传奇。

战场显威

1626年2月,起兵以来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率麾下13万八旗劲旅抵达宁远城下。此时的宁远守将袁崇焕之前从未上过战场,手下也只有守军1万人。无论是双方既往的战绩还是兵力对比,这场战事的结局似乎都毫无悬念。但袁崇焕却与努尔哈赤一样自信,他的王牌就是城内的“红衣大炮”,不是1门,而是整整11门!胜负的天平就此改变。

当时,后金军队已开发出一套对付明军旧有火器的攻城战术。具体步骤是,第一批攻城部队使用牌车(用覆盖牛皮的坚硬木板做盾牌,如同一堵木墙),后面跟着弓箭手掩护下携带云梯的登城队。利用牌车抵抗住明军的首轮火器的攻击,云梯顷刻间已架上城头,不等明军第二次开火,后金的先锋便登上城墙。从辽阳到广宁,在辽东战场上这套战术屡试不爽,但在宁远城下却遇到了克星。布置在宁远城头的11门“红衣大炮”,“循环飞击,每发糜烂数重”,浓烟密布数里。明军发射一炮可轰倒100多人,城外的后金军尸积如山。按照当时在中国耶稣会传教士的说法,“(后金军)不清楚这种新的发明,蜂拥而前,遭到铁家伙的重创,登时他们就作鸟兽散”。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的不败威名被“红衣大炮”击得粉碎。

一炮打响的“红衣大炮”,令明廷喜出望外。颇具时代特色的是,一门立功的大炮被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红衣大炮”都习惯用各种“将军”命名,“凭坚城,用(红衣)大炮”也成为明军应对后金攻势的不二法门。明朝对这种“神器”的仿制随之开始,光是徐光启就在崇祯3年(公元1630年)2月至8月间,仿制“红衣大炮”400余门。至1644年明朝灭亡时,已造出各类“红衣大炮”千余门。

另一方面,吃到苦头的后金也意识到拥有“红衣大炮”的重要性。1631年正月,后金成功仿铸西洋大炮。皇太极将其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由于后金(清)统治者忌讳“夷”字,故将名称改成了“红衣大炮”,并沿用下去。同年8月,后金军队在大凌河之战中首次使用“红衣大炮”。在围攻明军坚固要塞于子章台时,6门“红衣大炮”“击坏台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台内明兵惶扰不能支,乃出降”,后金大获全胜。“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以骑射起家的后金军一时竟有了“大炮百位不多,火药数十万犹少”的感慨。到了10年之后的明清松锦决战时,清军用数十门“红衣大炮”连续轰击锦州、塔山等要塞城堡。在轰击塔山城时,清军的炮火“直透坚城,如摧朽物”,将城墙轰塌20余丈,步兵趁势从缺口杀入,塔山就此失陷。在清军先用重炮扫荡城外的堠台等城防设施,继而轰塌城垣,为骑兵强攻开辟通道的战法面前,明军一筹莫展,关外重镇相继失陷,宁锦防线彻底崩溃。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