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古代少有豆腐渣工程】中国古代为何少有豆腐渣工程

【古代少有豆腐渣工程】中国古代为何少有豆腐渣工程

时间:2017-07-20 10:59: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导读:在豆腐渣工程泛滥的今天,你不知道你住的楼房会不会一夜间倒塌,你不知道上学的学校究竟能不能经受的起这么多人上课。人们也许会想,为什么会有豆腐渣工程呢?古代的人们也是这样愚弄百姓的吗?其实不然,在古代其实很少有豆腐渣工程。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在南京内城南门的墙垛上,许多明代留下来的砖头都刻有铭文,其中有一块灰砖上刻着这样三行文字:“招甲席俊翁甲首方朝张/窑匠卢立/造砖夫广福寺”。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也发现了一块勒刻着铭文的明代窑砖,铭文也是分为三行:“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典史陈福司吏冷荣/□作匠王□人户刘高叔/洪武七年八月造”。(□表示字迹缺损)

1.jpg

网络配图

在城墙的砖头上勒刻自己的姓名,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在执行明王朝强制推行的“质量追溯制”。砖上铭刻的那些名字,其实就是一份对某处工程质量问题负责的责任人名单。透过这份名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严密的技术质量监管体系:每一处工程,都有制砖的窑匠、造砖夫与提供劳役的人户来承担建筑质量上的直接责任,由基层组织——里甲的负责人(招甲、甲首)承担担保责任,并且监工的官吏(典史、司吏)也负有连带责任。这样,如果一块砖头被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出现“豆腐渣”工程时,便不致于“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所有名字刻在砖上的人,都会被追究责任。在明代,这些出了问题的相关责任人,严重者会被处死。

明人祝允明的《野记》记述了一则轶事:“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翻译过来,就是一段有些恐怖的故事:明初修建南京城,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用石灰、桐油、糯米汁制成的夹浆来浇灌墙体,朱元璋还时常亲自到工场监工。城墙是分段包干的,老朱随便走到一处,叫人砸开夹浆检查,如果发现“稍杂泥壤”,立即就将这一段工程的监工、包工头、工匠通通捆起来,塞进墙垣的空隙处死。官吏与工匠不敢造次,将南京城修得固若金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