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盐商”古代一“暴利”行业,从业者因赚钱太多,大多数人都没能安度晚年

“盐商”古代一“暴利”行业,从业者因赚钱太多,大多数人都没能安度晚年

时间:2022-08-06 18:45:51来源:张成涛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张成涛历史的《古代一“暴利”行业,从业者因赚钱太多,大多数人都没能安度晚年》,希望大家喜欢。

追名逐利乃是芸芸众生的本性,除了圣人之外,想必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不爱钱财。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金钱,很多人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人早已经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抛在了脑后。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不难发现盐、铁、茶三种生活必需品,在任何朝代都被列为国家统一“管制商品”。

但这却依然无法阻挡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有的人为了谋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虽然这类人赚到了金山、银山,大多数人都没落个好结局,更没能安度晚年。

一、“盐”的重要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古今老百姓要想生活,就离不开这七种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炒菜做饭时必需的“盐”,在古代社会更是一种紧俏商品。

盐作为重要的调料,无论哪一道菜缺少了它都会失去味道。故此在古代社会中,历朝历代都严格把控盐的采掘和售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商人们从中牟利,进而损坏了老百姓的利益,这样就可能动摇国本。可见盐绝非是一味调味品那么简单,有的时候甚至还关乎到国家命脉。

《魏书·食货》有云:“盐者,国之大宝。”《新唐书》中也有云:“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盐作为古代王朝的经济商品,无论是采掘还是经营,都能够从中获取暴利。故此古代王朝都对此十分重视,并且还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

二、贩盐=暴利

虽然当时的管制力度十分严苛,但无奈于制度缺陷,以及商品贸易往来频繁,所以官府在对盐的控制方面,渐渐地出现了一些漏洞。尤其是当官府力不从心的时候,就不得不将部分经营权分给商人,于是便诞生了一大批盐商。

清朝时期,曾在沿海地区设立了11个盐矿,所以大多数的时候,要想将盐运到内陆地区,就必须通过漕运走水路。

于是官商勾结贩私盐的事情屡见不鲜,正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太过于暴利了,所以才会让盐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据《元史》记载:“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者莫如盐。”其实,纵观古代的王朝中,唯有明清两朝的盐商才堪称“巨贾”。因为晋商、徽商就算很出名也财大气粗,但是在盐商面前却只能算小弟。

三、运销食盐的流程

清朝时期沿用了明朝的“盐法”,依旧按部就班的执行“引岸制度”。盐商负责运输和销售食盐,但前提是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

这种税是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交完税之后才能领取“盐引”,也就是所谓的运销食盐凭证。办完这一系列的手续之后,才能在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

盐商们为了得到这种特许经销权,必须向主管的官府部门“认窝”,说白了就是缴纳巨额银子,然后在销售食盐的时候,才不会被官府查封或找麻烦。

四、盐商的凄惨下场

得到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盐商,不仅垄断了当时的盐业经营体系,而且还从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

清朝时期的扬州盐商最为著名,而扬州盐商中一半左右是徽商,其余,则是晋商、陕商等等。

清代盐商又分为窝商、运商、场商等等,在众多盐商中虽然各司其职,但总商的权利、势力最大,他们攫取的利润也最高、最多。

“商人重利轻别离”,盐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干出了很多缺德的事情,其中,最恶劣的就是肆意哄抬盐价。

他们甚至为了赚黑心钱,不惜以次充好、以烂充优,甚至还会在食盐中掺杂其他东西,这一切操作的背后就是一个字“钱”。

不过虽然盐商有的是钱,但他们的地位却并不高,一旦失去了“保护伞”,那么只需要官府一句话,就能落得个一文不值、身败名裂。

尤其是当官府需要钱的时候,就会以各种名目从盐商那里搜刮财物,活脱脱地将他们当成了“钱袋子”。

这还不算最凄惨的,更为凄惨的是官府的“养猪计划”,说白了就是先扶植一批盐商,然后将他们“养肥”,最终卸磨杀驴,将盐商们赚到的钱都据为己有,于是就这样不断上演“杀猪”的戏码,这也让很多盐商苦不堪言。

乾隆朝时期曾有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个管盐的官员,写了一道奏折送到了乾隆面前,原来这是一封“举报信”。

龙颜大怒的乾隆帝下令彻查,于是查出了盐商的猫腻,但由于无法取缔所以只能规定:每逢灾害赈灾的钱粮都由盐商们募捐,这些小肥羊只能乖乖地就范。

结 语

盐业作为我国的一项经济支柱,就算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十分重要,更何况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封建社会呢!所以国家对盐业、盐商的管控十分严格,不过明清时代的盐商虽然各个脑满肠肥,但最终都无不沦为官府的刀下之鬼。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