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张居正”如何评价一代首辅大臣张居正?

“张居正”如何评价一代首辅大臣张居正?

时间:2022-08-06 21:05:37来源:周一影视自媒体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周一影视自媒体的《如何评价一代首辅大臣张居正?》,希望大家喜欢。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万历朝内阁首辅。明朝最杰出的政冶家、有着优秀行政能力的“宰相”。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对大明王朝的社稷稳固和国运绵长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黝黑的天际边,“万历中兴”使大明王朝这轮夕阳,在日薄西山前,放射出最后一道绮丽妖艳的光芒。

张居正在位时地位尊隆显赫,辞世后却人亡政息、身败名裂。整个家族为之罹难,抄家藉没、流放烟瘴、撤职自杀。自己也差点儿被开棺鞭尸

正在做驱逐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准备的内阁首辅高拱,上疏请求罢撤司礼监批红的权力,政返内阁。这时,急于施展鲲鹏抱负的次辅张居正,视情做了一个巧妙的局,最终让两宫皇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大学士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吾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勿得停留!"。于是,张居正顺理成章地,成为大明万历朝内阁首辅。

张居正,是个极具政冶手腕的官员。历经严嵩、徐阶、高拱内阁内争暗斗,或岿然不动、或屡屡擢升。他很好处理了与权势熏天、耳目遍地权臣严嵩的关系。

史载“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也器居正。”

(首辅严嵩看次辅徐阶不太顺眼,和徐阶有交情的官员纷纷避开徐阶躲祸,但张居正不仅泰然自如的与徐阶交往,还深得严嵩的器重)。

跟恩师徐阶,更是关系紧密非常。提拨张居正入翰林、入内阁都是徐阶所为,连嘉靖帝驾崩前的遗诏,也是师生在一起拟誊。当然,为了扳倒严嵩,张居正也为徐阶鞍前马后、出谋划策,顺利的将严嵩扳下了台。

而且,张居正与高拱也属莫逆之交,高拱任国子监祭酒之时,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高拱很是欣赏他的才能,两人一起谈理想抱负,惺惺相惜、引为知音。

当首辅徐阶与次辅高拱反目成仇时,高拱指使御史齐康弹赅徐阶不成,自己反被言官弹赅,只好称病回乡。后来首辅徐阶再次被弹赅,终于退休归籍。李春芳继任首辅,赵贞吉入阁,为扼制赵贞洁,张居正与掌管司礼监的宦官李芳策划召用了高拱,于是,高拱与张居正的关系就更铁了。

随着李春芳的引退,赵贞吉的丢官,最后在內阁里,只剩下首辅高拱和次辅张居正。此时,高拱对徐阶还是嫉恨异常,念念不忘,欲置已退休的徐阶和其子于死地。而张居正为挽救恩师徐阶,更为自己升任首揆之故。于是就有了前面首辅高拱被张居正略施巧计,遭太后旨斥罢官回乡之事了。

好了,

1572年,随着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柱国能臣张居正接任了万历朝首辅之职,帝国最辉煌的“十年中兴”开始了。

//i1.go2yd.com/image.php?url=0UYh1FzU9T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大明帝国的政冶权力结构,自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诛丞相胡惟庸后,罢左右丞相,

废中书省,另置内阁,由大学士相辅。

中书省是宰相的办公场所。撤了中书省,意味着皇帝不仅手握皇权,更身兼相权。相权指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的总和,

明成祖将相权大卸三块,将决策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将行政权下放给六部,

在地方上,权力配分三司,分别管辖司法、军事、行政。统受六部辖制,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勿需对内阁负责,内阁也无权节制六部。

将议政权即票拟权留给了内阁,其时,內阁已经矮化为皇帝的秘书办。可不是象中书省一样,是中央政府的权力机关。同时为牵绊相权,防止内阁坐大。又设了內宫司礼监,

所有奏章,由通政司送交內阁,由内阁将合议毕的建议票拟,再由皇上同意批红,方可拟旨下发六部执行。

而大明皇帝大都不务正业,偏偏喜欢炼丹、抓蛐蛐、去“豹房”什么的,于是大部份,甚至全部的奏章,均实由司礼监去批红。

此时的大明帝国将秦始皇伊始的中央集权的政冶结构发挥到了极致,皇帝高度集合了皇权和相权,象脱僵的野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衡这种加强版的皇权。

而且,还出现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对称政冶结构。帝国有二个首都,顺天府(北京)和应天府(南京),两套中央政府班子,当然应天府这套人马务虚,顺天府务实,內外庭有两个可以左右互搏的行政权力班子。外有內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內有东厂、锦衣卫;外有总督、巡抚,內有派驻地方的镇守、守备太监。

而且还有很多分管六部官员风纪的言官(六科给事中)、御史可以风闻奏事,弹赅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大臣。风闻奏事即为道听途说就可以弹赅大臣,赅错了也无大的罪责。这种官员的监察结构,往往是七品的给事中、四品的御史赅掉一、二品的大员跟玩似的。內阁辅臣、六部尚书经常被赅至杀头、撤职、退休、延杖。

这几股力量构成大明帝国的政冶生态圈。

回到正题,张居正要施展远大的抱负,成为挽狂澜于既倒的冶国良相,当上首辅,还是离目标差的有点儿远。目前就是一个皇帝身边的大秘而已,当然到了神宗万历帝时期,内阁的权力已经大了起来。

但最大,也不过是个无相权的秘书长,而不是宰相。

所以,他必须得到,来自升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坚定配合。并且,要想办法管住六部,才能让,已被明成祖大卸三块的相权破镜重圆,

如此方可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感谢上苍,通过干掉首辅高拱,不仅让自己升任首辅,而且还让冯保对张居正感恩带德。

精于算计的政冶头脑,再加上会长袖善舞的政冶手腕的官员从来都是很少的,而且他还胸怀为国效命、为民造福的正确的世界观,这样的官员,就更珍若拱璧了。务虚的海瑞与他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档次上的官员。

所以,世人常将张居正比若北宋变法的王安石,战国时期变法的商鞅;所以,五六岁便识字,十多岁便对聱牙佶屈的经史子集,倒背如流的张居正,十三岁便中乡试,得到了湖广巡抚顾璘和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和赏识,二十三岁高中进士。想想吧,范进中举多少岁了?头发都考白了,中举后,太高兴就疯掉了。

而且,张居正还升逢其时,升至首辅,万历帝才九周岁。幼皇是不会专权的。相反,他还成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帝师比首辅的含金量高多了。偏偏好事成双,两宫皇太后还对张居正信任无比、青睐有加。

现在的状况是,皇权专擅,摆平;两宫皇太后,摆平;首辅高拱,摆平;内宫司礼监,摆平;言官,太多了,末摆平(不起眼的小官方为隐患,就是这些隐患的参赅,导致张居正身后被皇上褫夺一切爵位、家破人亡)。对于早已观察到大明国运衰弱根源的张居正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一切条件俱备,而东风又偏与张郎便。go,go,go!

好,对六部下手。第一枪,就是

考成法

,射向腐败无为的大明官场。六部及地方各司将官员的职责、人数、事务种类、事务期限造册,一式三份,一份自存,一份给六科给事中(驻六部的监察七品小官,不属六部管辖)、一份给內阁。

六科给事中定期检查六部工作完成度,如果无正当理由延误,则予以弹赅处罚,地方工作由六部负责监督,六部工作由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六科由內阁负责监督。

好,就这么一个考成法,没用几张纸,内阁就立刻成为直接监督掌控六部尚书,层层绀制地方总督、巡抚,制约御史、言官仕途甚至性命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而且还没有突破太祖镇立的成制。

不需重立中书省,还是皇帝的秘书办公室——内阁。流程依旧没变,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但帝国的各级官员分明变得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廉洁、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痛苦。

六部,地方,六科的官员们,分明都感到没有以前那样玩得转了。言官们仗着大明特有的官小威大,先开始向内阁反补,直接被张居正、冯保的联合指挥部轻松地灭了。延杖加谪戍,在后面的跃跃欲试的六部长官、封疆大吏,一看言官们的飞蛾扑火之状,就再也不敢出头了,

还是好好的为人民服务吧。

天才的张居正、天生的相才。庞大的帝国机器,被张居正稍加鼓捣,再滴上了几滴机油,便高速而痛吟着的转了起来。誓若王世贞所云,“号令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这一刻,他超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法者——商鞅和王安石。作为一个被阉割了权力的内阁首辅,他干得比中国历史上百分九十五、手握重权的宰相还要出色。

官员的行政效率提升了,第二步棋就有了保证。实行

“一条鞭法”

这些土地的增加所导致赋税的增加,当然是凭空的为帝国的国库创造巨大的收益。同时将赋税及徭役合并统一征收,把徭役部分摊入田亩,既据人丁又依田亩征收;还有就是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体后,基本一体征银。田赋,除政府必征的粮秣外,余者以白银折纳;徭役,一体实行银差制。这就奠定了

“银本位”

在帝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是帝国经济领域中的惊世骇俗的改革和创新。

当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最后并没有善始善终。但是这种带有前瞻性的做法,天然具有悲剧性和启发性的意味。仅就这一点。张居正足以名垂青史、位列先驱,功在社稷。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由于明朝政治框架的定制,言官唯有追求清名流芳,方可上位提擢,除此别无他法。故言官虽官微却敢舍命弹劾高官,一时势大无比。张居正一直很痛恨御史到地方,凌辱巡抚、无端干扰地方官员的行政。

所以只要言官们有一点点做的不对,轻者诟骂斥责,事后还又令言官之上级加以考察,以观后效。重着延杖谪戍、撤职查办。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配合,处罚并杜绝了内宫系统太监对行政系统官吏的骚扰,搞得言官和太监们暗地里,对张居正是又怕又恨。

而且,张居正持法严苛,核查驿站递铺、削减冗余官吏、整顿关闭各地部分书院,各级官员出差,不准乘坐驿站的公家马车,官吏出差与平民、商人出差就没什么差别。这也招致部分官吏的怨恨。但显然,

帝国权力机构的工作态度和为政风气已是遍地的恪尽职守、天清海晏。

事情却坏在了

“夺情起复”

上,史书多有诟之,谓此事最犯清议。在张居正逝后,以怙权恋栈被群起而攻之。明制“丁忧制度”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张居正丧父,依制必须辞官归籍,为父母守孝三年。何况幼帝得知情况后,仅以言语宽慰,并无留任之意。

不过,

太后和冯宝,一个出于改革正在进行中的考虑,一个出于依势倚靠、互为奥援之需,都离张居正不得。张居正也自知离位不能,来个新首辅与其施政反其道而行之何如?

于是,就共同策划了让幼帝“夺情起复”的戏码。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继续为帝国服务。

自起复后,张居正开始变得刚愎自用和偏激恣肆起来。对下级的生杀升罚全凭个人喜好,有点走权臣的迹象。张居正三个儿子全考中进士,冯保下属徐爵提擢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家奴游七捐钱为官,摇身一变进入士大夫行列。于是,人情汹汹,风言风语多了起来。

加上万历帝已经亲政。心中对张居正生前所作所为,也颇有微言。其中玄机,因正史、野史颇多说法,不得细言。其时,张居正已故,但其生前因施政得罪了不少人,他的老铁,著名的“宦官政治家”冯保已被抄家发配应天府降作奉御,后贬至应天府孝陵种菜。

如此一来,张居正生前的爵位、荣誉、谥号俱被万历帝下旨剥夺,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受刑不过,胡乱招供,上吊自杀。其弟与其小子俱被撤职流放。抄家所得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籍没归库。还差点被开馆鞭尸。最终,经内阁、六部反复上疏陈情,留一旧宅予张居正老母且住度生。

几多权势、几多富贵,转眼皆付诸成空。可叹!

“剑雄品评”

认为:

张居正,大明能吏、江陵童俊,內阁首辅、国士无双。才骈李斯、吕不韦、房玄龄;能侪商鞅、王安石、狄仁杰。视痼诊痈、经邦纬国,扶拥幼帝、戮力体国。

国步方蹇时,革故鼎新赋徭役于一体,舒缓民负、厘清政理。镇“银本位”于经济国基,新创蜚然。披荆棘绵延国运、呕心血延蹈兵火。

夺情起复、授人以柄,终难于免俗矣,徒望天啸叹耳!然,众口汹汹、积毁销骨,极以撍越本位、怙权恋栈达听众闻。人亡政息,宵小得酬,医世国手,声名罹难。呜乎!大明已无张元辅,此世再无张太岳。

本文参考《二十四史·明史》、孟森《明史讲义》及相关网络等资料编写。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