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古代”在古代,人们冬天用什么取暖,夏天用什么降温,你知道吗?

“古代”在古代,人们冬天用什么取暖,夏天用什么降温,你知道吗?

时间:2022-08-12 16:26:56来源:青史铸剑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青史铸剑的《在古代,人们冬天用什么取暖,夏天用什么降温,你知道吗?》,希望大家喜欢。

在现代,不管是冬天冷了还是夏天热了,我们只需要有一样东西就既可以缓解暑意纳凉又可以阻挡严寒的侵袭,这件东西就是空调。

但是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夏天是用什么降的温,冬天又是用什么取的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瞻仰一下古人在这方面的智慧。

鉴于在古代冻死的人比热死的人多得多,所以寒冷的冬季对古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贫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时间,很多老弱病残就是被一场大雪亦或一次强降温的严寒夺走了生命,他们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因此在古代,学会冬天如何取暖比了解夏天如何纳凉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古人冬天用啥取暖”的这个话题。

一、寒冷的冬季,古人这样度过

古人冬季用啥取暖才能安生度过这一个季节?

首先是关于房子的修建,这是最基础的保暖工具。

要想冬季保暖,房子可得要修建好。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古代的房子窗户一般都是纸糊的,一捅就破的那一种,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纸糊的窗户风大力地吹雨大力地滴落就烂透了,这样的窗户又怎么能在寒冷的冬季起到御寒的作用呢?何况纸张本来在古代就是一样比较稀缺的东西,尤其是贫苦人家,饭都吃不起了,哪还有闲钱去买纸糊窗户?

不管是从实用性上考虑还是从私密性上考虑,古代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大多数都不会考虑真的用纸糊窗户,电视剧也仅仅是电视剧罢了,一般房屋都会直接装上木质的,需要通风采光的时候拆卸下来就可以了,或者直接用茅草编织成的席子充当“窗帘”抵御寒风。

关于怎样修建房子能够更加具备保暖性,其实我们汉代的祖先在这一点上很有话说。

他们当时将墙体的内部整成空的,这样只要把里面烧热乎了,整个房间就会暖和起来。陕西西安阎家村汉代建筑遗址的炉灶就和后世的火墙十分近似。

除开火墙,居住在北方的人民还发明了一样东西叫做“火炕”,在东北地区特别受欢迎,如今东北的“上炕”上的其实就是这个炕。

火炕和火墙组合起来,将整个房间除了屋顶以外的地方都可以弄得很暖和,这种暖和带有空间上的立体感,使得即便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的人名冬天的日子也能很好过,只要把墙和炕都烧热乎了,家里就会很暖和。

《宋文鉴》中关于“火炕”有这样的记载:“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其次是要有充足的食物。

我小的时候每次冬天放学回家,手脚都要冻得冰凉,这个时候我奶奶就会说,赶紧吃饭,吃完饭后就不冷了。结果就是吃完饭之后身上真的会暖和很多,因为食物给身体补充了热量。

同样,这个理论在古代也是成立的,如果古人想要安生度过一整个冬季,那么除了最基本的房屋住所之外,第二个就是要有充足的食物。

这对于大户人家来说肯定是不难的,但是古代之所以在冬季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冻死,一般也是因为他们既没有稳定的可以躲避风寒的住所,也没有充足的食物给身体输送源源不断的热量。

所以在古代,这些人要想熬过寒冷的冬季,只能靠着乞讨或者大户人家的善心,然后晚上的时候全部聚在破庙里面瑟瑟发抖。

所以说,在古代,光鲜亮丽的永远都是上层的贵族和统治者,吃苦的永远都是底层的人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向来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除了食物之外,酒也是一样很好的御寒工具,冷的时候喝上两口酒,浑身都会暖和起来。

最后是各种保暖工具的使用,辅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季。

如果说房子变得比较保暖,那么冬天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如今的冬季因为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所以冬季感觉并不是十分寒冷,连我奶奶也经常说现在的冬天和过去比那可就太暖和了。

在没有温室效应的古代,冬天比现在还要冷得多,所以仅仅凭借一间不冒风的房子就想安然度过冬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冬季还是要有取暖的工具才行。

现代的人们取暖设备一般都是和电有关,只要有了电,一切都好办。但是在古代没有电,所以他们的取暖方式除了多穿衣服保暖以外就是和火有关了。

冬天要想好过,房子首先要修建好,保暖性要强,但是人也不可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将家里烧的热乎乎,对大多数平常人家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毕竟在古代城市里居住的人民,柴火什么的可都是要花钱买的。

远离了大型的取暖装备“烧热房子”之后,人们就需要有一些小型的取暖工具,保证不烧炕不烧墙的情况下还能温暖自身,这就有了火盆的存在。

火盆里面大多数情况下烧的是进化版的柴,也就是木炭。

相比较大规模的烧炕烧墙取暖的行为,家里人围着一个火盆取暖的成本要小很多,也方便不少。但烧火盆也是看家里的具体情况的,有钱人家上到上品的薪炭下到烧炭的火盆都无一不体现出精细,而生活一般般的人家高等炭火买不起,只能用低等的便宜薪炭。

相比较而言,火盆的使用确实方便很多,但是那么大的一个火盆不可能搬来搬去,也只能放在屋子里,几乎只能固定使用了,那么当人们需要外出的时候又要怎么确保保暖性呢?

接下来就轮到了手炉的登场。初期的手炉依然还是烧炭的,拎着就能走的特点更是方便了不少有外出需求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开始觉得在手炉里面烧炭非常不方便,不如直接将热会灌进去用来保暖,这样更方便,于是又有一样保暖的工具产生了,这就是汤婆子,和我们现在用的热水袋是一个原理。

说完了在古代既难熬死亡率还极高的冬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夏季。

二、炎热的夏季,古人这样度过

古人夏季用啥降温才能舒适度过这个季节?

既然说到降温,能消除高温的东西一般都是和水有关,只不过形态大有所不同。

搁在我们现代,天气热的时候,有条件的直接躲进空调房,一躲就是躲一天,没条件的也能让电风扇吹呀吹,吹走炎热的暑气,再不济还可以花上几块钱去小卖部里买上几根冰棒,吃完了照样能够缓解炎热。

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么他们除了借助自然风来抵消暑气,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度过炎热的夏季呢?人力物力财力自然都需要使用起来。

我们经常看那些宫廷剧的时候,宫里的皇上娘娘夏季午睡的时候,边上会站着一两个打扇的小宫女,但是就小丫鬟的那点风力对于消除炎热其实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为了更加凉快,古人选择在房间里放入冰块,然后借助冰块的冷气,再用扇子送去阵阵冰凉舒爽的气息,古代几乎是全部凭借着人力来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季,当然,与此对应的贫苦人家只能自食其力,一把蒲扇顶过炎炎夏日了。

除了借助风力来降温,第二个降温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来降温了。

现代用来存放冰镇食物的东西叫做冰箱,在古代其实也有类似于冰箱的大物件,叫做冰鉴,冰鉴是古代用来盛冰的容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可见周代当时已有了原始的冰箱。

既然有了冰,那么一切都好说,关于冰的饮食也就一个个被制作出来,北宋时有一道名吃叫做冰雪冷圆子,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买到,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平民老百姓都能用来消除暑气的一种食品。

而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虽然冰品能够买到,但是也绝对没有哪一家能够日日消费,那么平民老百姓又是如何用事物纳凉的呢?这里就要提到井水的妙用。

夏季打出来的井水会冒着一丝冰气,所以,老百姓一般喜欢将一个大西瓜用篮子吊起来放进水井里,或者从井里面打水上来,镇着西瓜,吃着被井水泡过的西瓜也能从中体会到一丝丝的凉气。

由此可见,古人的夏日生活除了纳凉比我们稍微不方便一点,加上穿的衣服多一点,会更加觉得燥热之外,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总结:

从严寒的冬季取暖到炎热的夏季纳凉,老祖宗想出来的每一个方法制作出来的每一样器具,无一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所以古人真的是有一颗聪明的脑袋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日后的舒适生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