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陈寿”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陈寿”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时间:2022-08-29 16:25:03来源:吴天燕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吴天燕的《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希望大家喜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晋朝之前有过一段令无数人研究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曾先后出现曹魏,蜀汉与东吴三个政权,并形成过“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演义》也因描述这个时期而被无数人探索其中的英雄豪杰,政权交替。

在汉朝因为内外原因最终走向末路,无力掌管军阀,导致烽火连绵,天下大乱。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后,占据有利局势的曹操最终被孙权与刘备两方联合的士兵击败,因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在长期的你来我往中,最终统一。

只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虽然自古以来便强调“正统思想”,但就算《魏书》中为曹操因为是正统写了本纪,但《蜀书》与《吴书》中,刘备孙权却则只有传,没有纪,刘备篇为《先主传》,孙权篇则为《吴主传》,这样的明显差异难道就是因为“正统”吗?提此,也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陈寿。

良史之才

陈寿,字承祚,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寿为人从小便专心致志,研习古书,在正式拜郡人谯周为师后,更是钻研《尚书》,立志“吃透”《史记》与《汉书》中的精粹,陈寿的文章有显著的自我风格,时人常称他的文章“富美”。

在他学习历史古书之余,最开始是答应州里的聘请,担任卫将军主簿,后来因为职位变动,又担任过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

在陈寿做官期间,一位叫黄皓的宦官仗着自己受到的抬爱玩弄权势,私下命众位蜀汉大臣依附于他,但当这一众大臣都顺应黄皓的命令时,只有陈寿就像听不懂“弦外之音”一样,并不依附于黄皓,由此得罪到他,被多次贬谪。

更为不巧的是,在被贬官之时,父亲去世,但陈寿在守丧期间不幸生病生病而让自己的婢女伺侯喝药,却被来访的客人看见,一传十十传百,身边的人都因为此事在私下对陈寿议论纷纷。

蜀汉灭亡后,陈寿多年依旧不被推荐,而后张华看到了陈寿的才华,虽然陈寿身上的部分行为存在着“不检点”,但他欣赏陈寿身上的才华,不应被贬谪。因此,张华站出来推举陈寿为孝廉,并成功授官佐著作郎,后陈寿又担任阳平县令。

在任官期间,陈寿撰写《诸葛亮集》并上报朝廷,让朝廷上下都看到了陈寿的风采,而后又因为陈寿觉得撰写巴、蜀的《耆旧传》等书并不能完全展现其风貌,都不配流传于世,因此他合并了巴郡与汉中地区,并撰写成《益部耆旧传》十篇。

散骑常侍文立向皇上上报此书,武帝得知后,大大嘉奖了陈寿,赞扬他的才华。

在晋灭吴后一统天下,陈寿也撰写完成了著名的《三国志》,共六十五篇。此书一出,世间便称陈寿此人十分擅长讲述史事,可谓是“良史之才干”。

而当夏侯湛还未撰写完成《魏书》时,偶然间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毫不犹豫销毁自己的《魏书》,并称赞陈寿的天赋。与此同时,张华对陈寿更加赏识,甚至曾对他说“应把《晋书》委托于你”。

前其四史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史书。而在其中,《魏书》记三十卷,《蜀书》记十五卷,《吴书》记二十卷,共记六十五卷。

《三国志》的大体范围主要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大体共60年的历史,而就是这样一本史书,最终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地位崇高。

《三国志》虽然表面上尊魏,但《三国志》的整体布局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三国呈并列关系。陈寿更是如实描述了“三国鼎立”时的局面,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揭开迷雾,向世人表述了三国为一统天下而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却又息息相关的局势。而正是因为《三国志》的纪实,导致其他各国的史书最终也没有流传下来,反而是《三国志》一直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但“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三国志》自然也有不足之处。

在叙事时,陈寿选取的很多事基本都是他亲眼看到或亲耳所闻的,自我感觉比较真切,但毕竟亲身经历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占比较少,很多现代需要找出的历史资料一定不能完全在这本史书中显露。同时,因为陈寿个人对当时的恩怨并未消除,在叙述某些事情上还是带着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但最重要的,便是除在部分人的纪,传中有矛盾的存疑点外,陈寿对曹魏与司马氏的赞美与维护,实在太过明显。

良苦用心

就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正统”思想来看,若陈寿真想着刘备孙权居于曹操之后,其实并不需要单独为二人出书,更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合魏蜀吴合为一体,还是以《魏书》为尊,只是吴国与蜀国里面的各路英雄豪杰也编入其中即可。但陈寿却没有,而他所撰写的《魏书》,《蜀书》与《吴书》,却是单独为书,而且轻易便让人看出其中的并列关系。

更重要的是,魏蜀吴皆从汉末乱世雄起,进而建立国都。曹操之后有着曹魏政权,刘二牧后有的蜀汉政权,而更是在孙破虏讨逆后有了东吴政权。如此,其实也不难看出,在陈寿的叙事框架之下,魏蜀吴三三国皆为“正统”,因此都源自于东汉政权。可如此,为何陈寿却要刻意不为刘备孙权叙写本纪呢?

在《三国志》中,以魏为“正统”,究其原因,实则因陈寿原是晋臣,而魏承晋后而一统天下,由此陈寿尊魏为正统。除此之外,在《魏书》中,陈寿为曹操写了本纪,但在《蜀书》和《吴书》中两位主公的事迹只有传,没有纪。陈寿为刘备篇取名为《先主传》,而孙权篇则为《吴主传》,除了“正统”的思想之外,也更是体现了史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