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明军输在了“兵分四路”?战略、战术层面的全面落败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明军输在了“兵分四路”?战略、战术层面的全面落败

时间:2022-09-15 07:06:09来源:老谭胡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谭胡说的《萨尔浒之战,明军输在了“兵分四路”?战略、战术层面的全面落败》,希望大家喜欢。

分兵四路,仅仅是明军在萨尔浒之战惨败的诸多原因之一。

大背景方面,明朝承平日久,政治腐败、军备松懈,而后金则处于蓬勃上升期;

战略层面,明朝当权者对敌我双方态势、实力对比产生误判,采取了错误的对策;

具体战术层面,明军统帅水平糟糕,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先说大背景。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明朝后期证据腐败的副产品之一。

女真原本分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其中,东海女真主要活动区远在黑龙江以北,开化程度较低,也称“野人女真”。

而建州、海西二部则南迁与汉地毗邻,由此在经济、技术、文化方面有了较大的成长,当然了,军事力量也水涨船高。对于他们,明朝采取的是两手政策:

一方面,以女真治女真,笼络各部酋长,封以官职、赐以官印。同时开通互市,提高其经济依赖性;

另一方面,实行残酷的“分其枝、离其势”的分化打击战略,谁强揍谁。如公元1575年,辽东总兵李成梁诱杀了建州右卫首领王杲,其后煽动女真内部矛盾,让其“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到了万历后期,随着明神宗“怠于朝政、勇于敛财”,明王朝政治日渐腐败,放松了对边境地区的管控,努尔哈赤乘势崛起。

从公元1583年起,原本为李成梁部下的努尔哈赤开始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对于明王朝,他则摆出了恭顺、服从的姿态,甚至多次亲自赶到北京朝贡,由此成功让万历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到了公元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明朝仍认为他“忠顺学好,看边效力”;1589-1591年,还两次对其加官进爵,升职为左都督;公元1595年(万历23年),又将其提拔为龙虎将军。

直到公元1613年(万历41年),努尔哈赤几乎灭掉海西女真后,明朝廷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支持仅存的叶赫部,协助其多次击退努尔哈赤的进攻。于是,在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撕破脸,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公然对明朝宣战。

面对这种局面,明朝廷对形势却产生了严重战略误判。

当时的明朝是什么一副面貌?万历三大征后,国家财力大损,各处府库的物资、白银储备锐减;而万历皇帝则志得意满,荒废朝政,朝廷党争纷起、极度黑暗。政治的不堪也蔓延到军队中,当时的九边重镇粮饷匮乏严重,而军官却虚报战功、盘剥士兵、克扣军饷,军队的装备训练水平急剧下降,战斗力堪忧。

反观努尔哈赤,则锐意进取、建树甚多。尤其在政权组织方面,他首先以建立起以300人为一“牛录”的新型军事组织;随着实力的扩张,他又建立了红、白、黄、蓝四旗,公元1615年扩张为八旗。这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出则备战、入则务农,原本松散的女真各部被打造为全民皆兵的战争机器,侵略性、战斗力极为强悍。

因此,在蒸蒸日上、龙精虎猛的后金军面前,当时的明军在质量上处于下风。

公元1618年发布七大恨誓师后,努尔哈赤兵分两路,在辽东攻略了明朝的500多处城堡,“所得人畜30万”,辽东总兵张承胤率领1万多兵马前去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明朝廷“举朝震骇”。当年九月,努尔哈赤割掉一个汉民的耳朵,让其带信给明朝官员,信中写道:“如果觉得我理亏,可以约定时间决战;如果觉得我的所作所为有道理,那就速速献上金帛息事宁人!”

万历皇帝怒不可遏,下旨命令兵部尚书杨镐为辽东经略,从山东、福建、浙江、四川、陕西等地增调军队赶赴辽东。经过半年的准备,万历无视明军在军备、训练、后勤粮草多方面的不足,急不可耐地催促杨镐进攻,萨尔浒之战随之爆发。

很显然,努尔哈赤故意用了激将法,而要面子的万历帝果然着了道。

后金虽势头凶猛,但在明朝面前仍旧是个边陲的部落,即使当时的明朝已经走上下坡路。对于当时势力仅局限于女真大部、只是军力强盛的努尔哈赤,明朝廷的最合理方案,就是联合叶赫部、朝鲜以及蒙古等周边附属力量,以军事、经济的双重手段持续削弱、压制后金。而不应以己之短、攻敌之强,急切地发动主力决战。举个浅显的例子:面对一个小混混的挑衅,黑社会大哥怎能轻易亲自动手?

当时的明军的备战情况有多糟糕?举个例子,即可管窥一斑。萨尔浒之战后,徐光启在《徐氏庖言》中记载:“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颜矢中其背。”西路军统帅杜松都没靠谱的头盔,普通士兵跟光膀子有何区别?

而在具体战术层面,明军就更糟糕了,双方的指挥者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对于萨尔浒之战时明军的兵力情况,史书中莫衷一是,有说24万的,《明史·杨镐列传》写的是47万。关于明军的总损失,各类史料非常一致,即战死的士兵约4.5万、将官300多。

问题来了,如果明军真的有数十万之众,为什么西、东、北三支都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损失仅有4.5万?难道其他十几万都被俘虏了?

《三朝辽事实录》里提到,参战的明军约88550人,加上1万多朝鲜军,总数约10万多。而当时的努尔哈赤有多少兵力呢?

在围攻杜松的西路军时,努尔哈赤派代善、皇太极增援正在被杜松(此时仅带着1万精锐)攻打的届凡城,他自己则亲率4.5万人马进攻驻扎在萨尔浒的2万西路军主力。就算他在其他没有安排一兵一卒,当时的后金参战部队也超过了6万人。

由此可见,明军并没有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如此情况却又兵分四路,只有一种合理的原因:杨镐等明将并不了解后金的真实情况,情报工作非常糟糕。

但努尔哈赤的情报工作却堪称完美。杨镐刚刚与众将合计出行军方案,努尔哈赤就已经掌握了详细的部署,把每路明军的行军路线、将领情况、具体兵力摸得一清二楚,得以敲定有条不紊、各个击破的对策。

在3万西路军被全歼后,北路军第二天也被击溃。对于这些情况,东路的刘綎竟然全然不知,按计划前进。随后努尔哈赤让明军俘虏带着杜松的令箭诓骗刘綎,声称西路军已获胜,让东路军急速前进。刘綎信以为真、轻装急进,结果掉进了努尔哈赤的口袋,全军覆没。

各路明军之所以如此脱节,与总指挥杨镐留在沈阳、远离前线不无关系。但最关键的是,双方的情报能力差得太远,相对于仿佛开了上帝视角的努尔哈赤,杨镐仿佛是盲人摸象。如此打仗,焉能不败?

其实对于明朝而言,萨尔浒之败并不是末日,毕竟搜死的骆驼比马大。要命的地方在于,其后的明朝仍沉迷于内讧,三大案、党争、阉党篡权上演得如火如荼,政治斗争干预辽东战局的情况屡屡发生,纵有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等军事人才,也架不住猪队友不断拆台。后金的崛起,像极了一场意外。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