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老子”老子未必姓李,其“老”或许为氏

“老子”老子未必姓李,其“老”或许为氏

时间:2022-09-18 10:35:04来源:历史上的拐点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上的拐点的《老子未必姓李,其“老”或许为氏》,希望大家喜欢。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这个事,可以这么讨论:第一,“老子”是不是真的姓李;第二,古时称“子”是不是一定依其“姓”;“老子”之称据何而来。

先说“老子”是不是姓李。

“老子”姓李名耳叫“李耳”,是今本《史记》里说的。

其《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问题在于,“姓李氏,名耳”这个话,是不是司马迁说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唐兰先生有《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一文。他考证说,《礼记·老子韩非列传》六朝原本,至少被后人改过两次。第一次,将“老子者,陈国苦县厉乡人也”,改成了“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第二次,加进了“姓李氏,名耳”字样。

他说,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个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如果当时确有上述修改的依据,郑玄不会不提到。

郑玄

唐先生所说很有道理。

第一,“老子”是陈国人。陈国被楚国吞并,是孔子去世那一年的事情,也就是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

。老子长于孔子,说他是楚国人,显然错了。

第二,西汉末年,有署名刘向的《神仙传》传于世。里面有《老子传》,多带神话色彩,后人皆以为不足为据。汉代还有边韶的《老子铭》,记录“老子”“姓李,字伯阳”,此书属于“神仙家”一类。后人改《史记》添加“姓李氏,名耳”一语,大概据此。

所以,“老子”是否“姓李”,是大可打上一个问号的。

再说古时称“子”是否定依其“姓”;“老子”之称据何而来。

古代,“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亦为“百家学说”或为“师”之代称。

“子”,是否一定随“姓”而称?非也。

《说文》曰:“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说文》

这是说,最早的“姓”从母;“神圣人”之母“感天而生子”,所以,只有天子,包括其血亲,才有“姓”。

现在可知,“族姓制度”兴于西周。

据说,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姚、嬴、妘、妫、姞。一说,“八大姓”里,没有“姞”而有“妊”。

不管到底是哪几个,但“八大姓”皆为上古“天子”之族。后来,除“八大姓”之外,天子有权“赐姓”。但“姓”仍然不多。西周青铜器上铭记的贵族之“姓”,大约二十个左右。顾炎武《日知录》考证,春秋之“姓”也超不过三十。

然而,王子王孙及大小贵族日见其多。于是,王公贵族之“姓”下不同的“支”,由分封之地或任命之官而赐“氏”。

“氏”比起“姓”,数量上就多了许多。春秋时期,逐渐“姓”“氏”不分。流传到后来的“百家姓”“千家姓”,大多不是原来的“姓”而是“氏”。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差不多都是于“氏”后加“子”为尊称的。

如,“孔子”,“孔”不是“姓”而是“氏”。同样,“曾子”“阳(杨)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等,皆为“氏”后加“子”。

“子”随“氏”而称,这是一大类。还有一类,是“子”随“字”而称。

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字”,亦称“表字”。《仪礼·士冠礼》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其实不止周代如此,甲骨卜辞证明,殷商时期已有“表字”。

春秋之后,的确有“表字”加“子”的。如,“冉求字有”称“有子”;“匡章”字“章”称“章子”,等等。

那么,“老子”何以称“老子”?

胡适认为,第一,“老”很可能是“字”,如冉求一样,称“老子”。第二,“老”或为“姓”,李为“氏”,故称“老子”。

唐兰先生不赞成胡适之说。他考证说,《礼记·曾子问》、《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都称“老聃”;《庄子》、《韩非子》中又称“老子”,“老子”一定因其为“老氏”,“老”既非“姓”也非“字”。

唐先生之说,似更有说服力。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