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郑板桥”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

“郑板桥”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

时间:2022-09-30 07:05:16来源:老黄说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黄说史的《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希望大家喜欢。

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下五百两为何只给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麒麟阁上活神仙。扬州盐商重金求对,郑板桥收人五百两,为何只愿给上联?

无论政客,还是商贾,附庸风雅者,古今皆不缺其身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就与富得流油的盐商们有过几次有趣的交际。

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不仅工书善画,还文采飞扬,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受到许多人的追崇。晚年客居扬州期间,前来求字求画的人不绝于庭。

当时,有一位非常富有的盐商痴迷道教,对天师道圣地龙虎山尤为神往,捐出金银财宝他是毫不心痛的,但是,那样不会引起重视,于是他绞尽脑汁地想给龙虎山的天师殿献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时,他将主意打到了声名正隆的郑板桥身上。那位盐商想到:“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为此,他专程拜防郑板桥,当面向郑板桥提出请求。

那位盐商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平时为人却有些小气,是郑板桥看不上了奸商,于是,就想借此“坑他一下”。郑板桥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一幅对联开价白银一千两。

一千两白银对于盐商来说是九牛一毛之利,但是,其人小气吝啬,为了节省开销,要郑板桥给他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并当场提笔写出上联,直接给了盐商。

盐商接过一看上联是“龙虎山中真宰相”,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他连忙又向郑板桥讨要下联。

这时,郑板桥却不慌不忙地说:“跟你说好了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这对联也写给你一半就好!”

盐商“求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向郑板桥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又是不假思索地挥毫而就,与之相匹配的下联又呈现在盐商眼前:“麒麟阁上活神仙。”

盐商乐巅乐巅地捧着对联走了,郑板桥因而也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

其实,郑板桥对于商人并不是一慨排斥的,那是好友中,就有“扬州二马”之称的著名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

郑板桥与马氏兄弟相识于微时。原来,郑板桥出生于普通之家,靠着父子二人开馆授徒为生。父亲去世时,郑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三十岁左右即弃馆到扬州卖画为生,托名”风雅”,实为救困。

马曰琯,字秋玉,安徽祁门人。其祖父马承运始业盐两淮,马曰琯自小侨居扬州新城东关街,世代经营盐业。

马曰琯曾经以附贡生的资历,援例候选主事,授道台衔。雍正十二年(1734年),独资兴建梅花书院。

乾隆元年(1736年)马曰琯曾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特别考试,坚辞不赴。 乾隆帝也遥闻他的善名,南巡时,还特赐给他御书。

马曰琯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一生喜爱写诗、藏书和结交文人雅士,雍正年间,在扬州建造小玲珑山馆,广交天下名流,“四方人士闻名造庐,授餐经年,无倦色”。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金农、陈章等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

当街卖画,收入并不稳定,艰难时期,往往要靠举债度日。郑板桥也是他心心念念想经结识的才子。机会最终来了,他不想放过,于是才与郑板桥有了一次戏剧性的邂逅。

近代国学大师李详在其《药裹慵谈》一书中就记叙了其事的始末:

郑板桥避债焦山,时近端午,不敢归。马秋玉住松廖阁,清晨雨霁,携一仆登山,板桥偶随于后。忽听马吟曰“山光扑面经宵雨”。板桥乃前揖曰:“君得句颇佳。”马谓“诗思甚苦,先生能举其偶乎?”板桥曰“江水回头晚欲潮。”
马喜极,谓较己语为自然。各展姓名,乃请板桥移寓,共尽昔日谈。板桥面有忧色,曰“实不相瞒,仆为避债客此,非能效公等作达。”马唯唯。
后历十数日,板桥乃归,渐近门巷,见墁人墁墙,大骇,以为宅已赁他人。入门,见孺人含笑相劳苦,又呼仆速备酒食。板桥益惶惑不安,私谓孺人曰“端午节何如?”曰:“前数日君寄二百金,已为毕债,今修葺屋宇,以防梅雨矣。”板桥乃悟为马所为。

说的是那一年,眼看要到端午节了,郑板桥家里还有许多债没有还上,于是就躲到附近焦山上的一座寺庙里,在没有得到家里的消息前,不敢回家。

眼看到了五月下旬,家里仍然没有传来警报解除的消息,郑板桥很是焦急。有一天登山放松一下情绪,突然听到有人在山顶吟诗,反复吟咏的只有“山光扑面经宵雨”这一句,然后就没了下文。

同为爱诗之人的郑板桥当然技痒,就上拜见那位吟者:“我偷听到了你刚刚作的那句诗很好。如此好的诗句,为何只吟一句?”

那人回应说:“好是好,可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下一句。你能帮我接出来吗?”

郑板桥不知是计,欣然应道:“我早已替你想好了,‘江水回头欲晚潮’这七个字,你看如何?”

那人连忙称谢笑纳。互通姓名之后,郑板桥才知道眼前的吟者,就是扬州城里的著名盐商马秋玉。

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谈诗论词几忘晨昏。最后,马秋玉还非常主动要求到郑板桥家中做客。郑板桥这才如实相告,他来焦山不是游玩,而是来避债的,“家里没来消息,是不敢回去的”。马秋玉知趣地点点头,啥也没说就离开了。

又过了十多天,郑板桥实在操心家里,便悄悄潜回,结果看自家人正在大扫除,郑板桥非常吃惊,以为自家宅子被人拿去变卖抵债了呢。

正当他犹疑不定时,恰好被家里人发现了,将他拉入家中说:“前几天,你寄了两百两银子回来,家里已经还了债,现在正修屋防雨呢。”

直到此时,郑板桥才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马秋玉所为。随即,郑板桥专程去马府拜防,两人从此成为私交甚笃的好朋友。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