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北洋”此人收复外蒙古为一代豪杰,在火车上被士兵当场枪决,结局悲惨

“北洋”此人收复外蒙古为一代豪杰,在火车上被士兵当场枪决,结局悲惨

时间:2022-10-12 17:36:01来源:笔墨写今古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笔墨写今古的《此人收复外蒙古为一代豪杰,在火车上被士兵当场枪决,结局悲惨》,希望大家喜欢。

北洋时期有这样一位儒将,他13岁考中前清秀才,25岁被送往日本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27岁他已经是一军的参谋总长,34岁时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次长,36岁又就任国务院秘书长,成为段祺瑞执政时期的一员干将。但最重要的是,他收复了外蒙古维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此人就是徐树铮,虽然各方对他的评价不一而足,有人说他:“乃是周公瑾一流,才堪顾曲,气度狭隘”,也有人说他嗜杀成性,常常对段祺瑞持不同政见的人进行排挤、流放,甚至不经审判就予以枪毙,陆建章就是里面最著名的例子,也就是这个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最后要了他的性命。

还有人把他和班固、傅介子相比,说他“旬日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说这句话的是孙中山先生。先生口中的“奇功”,是指徐树铮出兵外蒙古一事,他使外蒙古重回了中华民国的治下。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原来支持外蒙古独立的沙俄政府自顾不暇。而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内战不休,但在面对国家大义时,不同派系之间还是很团结的,徐树铮和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刺激列强的前提下,依靠有限的力量夺回这片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徐树铮毛遂自荐,编练中国参战军,驻扎在西北。他认为,收复外蒙古只要掌握好时机就应该不是问题。因此,名义上他出兵是准备投入对德作战,实际上是随时准备出兵收复库仑(今乌兰巴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国内一片混乱,原本由俄国支持的外蒙古独立势力也顿失重心,徐树铮趁机出兵库仑。在这期间,他往返与北京和库仑之间,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库仑当局同意撤销独立,复归中国。

徐树铮回北京以后,除向政府报告外,还将此事电告正在上海的孙中山。在复电中,中山先生欢喜与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有了班固、傅介子之比。从收回外蒙古这件事情上来说,徐树铮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徐树铮是个颇具大将之风的人。在他最后兵败时,敌军攻入北京城,到处抓捕他。如此危机关头,他仍然镇静自若地走进一家珠宝店,把欠店主的钱还清后,才从容坐车离京。

徐树铮曾有过“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的豪言壮语。不过,他做梦也没想到,要了他头颅的并非敌国大将,而是他曾经的下属冯玉祥。

1925年,曾被通缉流亡国外的徐树铮,因手握执政大权的段祺瑞的邀请又重新回到国内。在他拜谒完段祺瑞南归的路上,他的专列要经停廊坊车站。就在这时,在陆建章之子陆承武的带领下,几个士兵闯上了火车,抓捕了徐树铮并将他就地枪决。

徐树铮就此陨落。据说段祺瑞曾派人提前预警,却被徐树铮一笑置之。段祺瑞为此事懊恼终生,自责应亲自去车站接回徐树铮。

徐树铮死后,段祺瑞吩咐后人,在日后每年祭祖时一定要摆上徐树铮的牌位,段氏后人坚持至今。

作为北洋时期的一代名将,徐树铮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他能出兵制止分裂,应无愧“一代风流人物”的称谓。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