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自己的”一身伤痕的挖煤怪工人,苦干30年,92岁才被人发现是一等功臣

“自己的”一身伤痕的挖煤怪工人,苦干30年,92岁才被人发现是一等功臣

时间:2023-01-03 17:35:03来源:笑读古今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笑读古今书的《一身伤痕的挖煤怪工人,苦干30年,92岁才被人发现是一等功臣》,希望大家喜欢。

一九四四年,随着一声刺耳防空警报的响起,敌人的飞机出现在江苏省徐州市的天空之中,尖叫声瞬间响彻云霄,人们四散奔逃,无数人在轰炸中丢掉了性命。

幸存下来的宋良友也身受重伤,一枚炮弹袭来,躲避不慎的他飞了下去,掉下山崖,所幸一棵树拦住了他。

昏迷前的最后一刻,他隐隐瞥见了自己右侧腰部出现了一个血洞,裂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内脏都流了下来,剧烈的疼痛让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然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无比沉重,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一般,眼前的一切都变得一片漆黑。

许久之后,耳边传来爆炸声,一股剧痛传遍全身,他艰难地睁开眼睛,眼前是一片模糊的白色世界……

只是片刻,他恢复清醒,感觉到了一股疲惫,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可是他的身体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山。

每一次抬起,都会让他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而每一次的动作,都会让他腹部剧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

他呼叫一声,可发现自己的声音就像是一声尖叫,自己只剩下一口气。

他感叹着自己的生命力,一手撑住旁边的崖土,一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检查完自己的伤口后,他将那条肠管重新塞入自己的腰间。

他咬紧牙关,扶着山壁上的青草和枝蔓,一鼓作气,缓缓往上爬,努力向营地走去……

宋良友清楚战事向来都是残酷的,千万中国老百姓居无定所,妻离子散,这是1928年,出生在江苏省的他在儿时亲眼见证过的事情。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立下将来要参军,把日本的入侵者赶出去的信念。

怀着对祖国的热爱的他慢慢长大,但是还未等他成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他再也没有和日本人作战的可能,但他打算从军的愿望一直没有变过。

20岁的时候,身高一米七三的他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的一份子,而2781241312这个番号数字一记就是一辈子。

在当兵后,他参与了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在队伍中的他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很快就在磨砺中完成了蜕变。

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步兵班长,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成为了一批新兵学习的榜样。

战役结束后不久,抗美援朝爆发,宋良友跟随自己所属的第九兵团在十一月进朝作战,背井离乡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此时靠近冬天,天气越来越坏,但军队物资短缺,无法保证良好稳定的供给。

仅仅几天时间,雪地里的宋良友就感觉身体被冻住了,他的手指、耳朵处流出了大量的脓水,精神和身体都在和寒冷做着斗争,

他看到身边的战友的鞋子都被雪粘住,他们的手指、脚趾也在寒冷的环境中受伤。

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士兵身上的冬季衣物已经无法抵抗朝鲜的严寒。

可大家仍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努力,他们充满了无尽的斗志,忽视冰天雪地的寒冷,并不畏惧前方的艰难险阻。

每当战斗号声响起,他们就会一跃而起,朝着前方冲去,只盼望着能够早点赢取战争的胜利,宋良友心中涌现着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或许有那么一瞬间他和身边的战友还是会害怕的,可他们还是会选择坚持。

因为他们的同胞就在他们的身后,如果他们抵挡不住,那就是他们的灾难。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中称得上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之一。

当时宋良友跟随八十一团来到朝鲜北边的长津湖后,停留的地方是一座高达1000多公里的高山。

这里夜间气温变化明显,最冷的时候气温可以降至负40摄氏度,连士兵们呼一口气都可变成冰块,粘在了他们的眉心。

他们陷入因为供给很少,晚上只能穿着单薄的被子的窘境,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冻疮,但包括宋良友在内战士们非但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击垮。

相反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在这样的环境下,宋良友甚至为了能完成最艰巨的使命,选择加入了一支精锐小队。

身兼班长、轻机枪射手等身份的他每一次都是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有他的身影。

十一月二十七日,此时正好赶上一场暴风雪,宋良友所在兵团的八万名士兵,依照指挥既定的计划向敌人的前线推进。

为了能出其不意的偷袭,他们隐藏在冰雪中遮掩自己的身影,一动不动,神似冰雪雕塑。

六天过去了,终于一声刺耳的警报声传来,宋良友条件反射下,快速恢复自己的动作和意识,跳了起来,朝美军方向冲了过去。

而他目光所及之处,队友们因为长时间处在寒冷的环境中,真的变成了一座座冰天雪地下的雕像,这群并肩作战的兄弟永远地离开了他。

悲伤涌上心头,他努力克制住情绪,听从指挥,按照命令射击。

即使手指还没有从被冻僵的状态中缓过来,他也继续往前冲,要把入侵者狠狠地揍一顿。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美军忙得手忙脚乱,而后他们迅速用两百多架坦克围住了大军做出了回应,希望利用先进的武器和物资来突破包围。

敌人无法抵挡我们的攻击,于是他们决定突破新兴里。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战争的成败。

因此这个地方有大量的志愿军驻扎,而美军他们的目标正是宋良友241兵团所在的那个山头。

宋良友是241兵团的主力,也在这里立下了他第一个一等功。

敌人为了突破,不惜一切代价消耗我们的兵力,空中的战机不断地轰击。

地面的战车不断地扫射,步兵和炮兵的轮番攻击,场面十分的激烈。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面对的是中国志愿军。

宋良友等人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唯一的想法就是绝不能让对方跑掉,不容有失。

经过了将近三个昼夜的艰苦的作战,他们疲惫不堪,同时也受到了鼓舞,志愿军敢打敢拼,遇敌必杀,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攻击。

不过这样的拉锯战对我方也造成了一种不小的损失,我们的战士越来越少,连队阵亡,教官阵亡,全队仅存个位数。

宋良友也在这次战役中重伤,回到营地的他终于安下心来,医生缝为他合五十多针进行抢救,手术结束后,他昏厥了过去。

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了,只有从昏迷中醒来,他才算摆脱危险期。

所幸三天后,他顽强地挺过来了,因为在这场大战中险些丧命,他获得了一等功荣誉,是名副其实的战争英雄。

在医院的他仍然心系战场,虽然还没有彻底痊愈,但他并没有在医院久待,他很快继续参与战斗。

但随之而来的是敌军团死伤无数的惨况,上级考虑到战况,决定让军团所有人都暂时休息整顿。

接下来的几次战役没有让他们继续停在一线,一直到了五次战争,休整完毕,他们再次回到战场上。

不能在一线意味着无法亲手刃仇军,积压了许久的愤怒与仇恨,终于在现在有机会能挥洒在这场战役上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正是复仇的好时机,宋良友和剩下的队友们给了那些入侵者一个沉重的教训,这是他们能对那些牺牲的同胞所表达的一份敬意。

一九五一年四月,宋良友所在军团被敌人团团围住。

为了能够尽快突破,身为轻型机枪射手的宋良友不畏艰险,总是冲在最前线,直至突出重围,这是他第二次一等功的由来!

除了这些,他还参加过大小战役,获得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三次。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抗美援朝后,宋良友跟随主力回国。

跨过鸭绿江的那刻,包括宋良友的许多士兵目光望向朝鲜,那里有他们死去的伙伴,而他的一颗心,也将永远地陪伴在他们身边。

没有人知道宋良友是怎么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或许他一直没有走出来。

那串刻入他记忆里,在往后的岁月里乃至九十多岁都没有忘怀的番号27.81.241.3.12,承载了太多太多。

返回祖国的他,选择在自己家乡做起了农夫,没有人知道他在军队里到底经历了什么,那是他的荣誉,也是他的伤疤。

众人眼里的他变得更加安静了,他习惯做得多,说得少,不到万不得已,他可以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后来,宋良友以退伍老兵的身份,被分配到了淮南大通的一家煤窑厂。

他工作起来态度端正,不怕苦、不怕累,一干就是三年多,在此期间他行事低调,同事们居然都不认识他。

1958年11月,淮北新建矿井,急需大批的职工,身为煤窑厂老手的他决定加入淮北的烈山矿井,成为一名矿工。

他不在乎环境,也不在乎那里有多危险,他只是坚持自己心中对祖国的担当,去自己觉得该去的地方。

到了烈山矿以后,他迅速地熟悉了下矿井的工作,仍旧沉默寡言,但做事认真,言而有信,不畏辛苦,深受大家的尊重。

可他从不像其他矿工一样会光着膀子工作,也不在矿井的浴池中清洗,这让他的同僚感到奇怪。

直到后来同事无意中在宋良友的身体上,看到了二十多道大大小小的伤口,才隐约猜到,这位宋良友是军人出身,与常人不同,但更多的细节就不知道了。

从1954年退伍到1984年退休,四十多年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一丝不苟,始终坚守一线。

为了解决煤矿垮塌导致的主要矿洞堵塞,自告奋勇申请挖出一条主巷。

此后,宋良友带领自己的徒弟和十余名工人,经过十余日的努力,终于使煤矿重新开工。

为了地下改造顺利进行,他主动接过担子,带领大家在齐腰的下水道中忙活。

可他忘记了自己身上的二十多道伤口每到雨天都会疼痛难忍,现在在这浑浊的水中浸泡了大半个多月,哪里还会不疼?

但宋良友还是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大半个多星期过去,总算是把事情办妥了。

有同事听说了此事,便劝说他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让他去别的地方工作,别一直待在又湿又闷的矿洞里。

但他没有答应,一直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他干过保安和锅炉工,只要有需要便迎难而上,直到1984年退休才离开这里。

他勤俭节约,旧衣服上有补丁也不肯丢掉,闲不下来的在自己的门前摆过一个摊位,卖一份2角一份的面食。

可他却拾金不昧,一次晚上收摊,在摊位上捡到上万金钱面前也没有动心,保存完好,直到失主河南一位豫剧导演找来。

失主感动到热泪盈眶,那是一个团队数个月的工资,丢失了这笔钱全家积蓄都赔不起。

他道谢后掏出一叠钞票,递给了宋良友,当时的宋良友,家庭条件一般,并不富有。

但宋良友拒收了,表示如果自己要他的钱,之前就不会还给他了。

不仅如此,虽然宋良友对自己很节制,但对别人很慷慨。

每当他在家中做出美味佳肴时,总要与邻居们一起分享,面对女儿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也会慷慨解囊。

他的大闺女宋华,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娟的闺蜜。

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母亲去世,家中五个孩子都靠父亲养活,负担极重。

在王娟家里拿不出学费的最困难的时候,宋良友拿出了12块钱来解决这个窘境,

这笔钱在当时算得上他四分之一的工资,何况自己家里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12块钱对于他而言,可算是一大笔钱了。

工作认真、为人善良的宋良友可能会一直这样低调直到去世。

但2020年,淮北市退役士兵事务处因筹备一部《淮北市抗美援朝英雄谱》,需要查询管辖范围内的志愿者数量。

工作人员在查阅退伍军人档案时,意外地发现了宋良友所获的荣誉。

工作人员马华伦几经拜访,翻阅了几十年的卷宗,终于让这份荣誉现于人前。

确认完毕后,马华伦大喜过望,马上将此事上报给了上面,并且打算去拜访那位一直很少露面的战斗英雄。

可马华伦带来的这个消息让宋良友的子女们目瞪口呆。

他们唯一记得的就是父亲三等功,这份证书一直被他们留在了家中,但其他的就毫不知情。

原来宋良友的奖章和证书都是用一个木箱封起来的,但是到了1972年因一次意外被烧毁了,只留下了一个三等功的证书。

深藏功和名的宋良友已年过九十,年迈的他根本不能说话。

工作人员和家人只能从他的伤痕、别人的描述和历史资料中,来推算出当时的真实情况。

此时的宋良友,92岁了,时常糊涂,但是一说到抗美援朝,他的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落。

这些年来,他没有再给自己过过一次生日,他的那些同伴已经战死了,他没有任何的理由来庆祝自己的寿辰。

他将过往埋藏在心底,不说给其他人听,在他心中这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换取的,而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

宋良友嘴里还是偶尔会念叨着那串数字27.81.241.3.12,那是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往事。

抗美援朝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血与火的记忆,它是一个民族的抗战。

在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中,数以千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用自己的行动扞卫了军人的称号和荣誉。

他们用血肉之躯在中国边境筑起了一道长城,用坚守换来了今天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也诠释了什么是“东方精神”,致敬所有抗美援朝英雄。

-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