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宗室”三国时期曹魏苛禁宗室的主要措施

“宗室”三国时期曹魏苛禁宗室的主要措施

时间:2023-10-14 18:45:02来源:历史上的拐点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上的拐点的《三国时期曹魏苛禁宗室的主要措施》,希望大家喜欢。

《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史臣曰:“泰始之初,天下少事,革魏余弊,遵周旧典,并建宗室,以为藩翰。”又,同书卷五九“传序”曰:“自古帝王之临天下也,皆欲广树藩屏,崇国维城。……洎乎周室,粲然可观。封建亲贤,并为列国。……魏武忘经国之宏规,行忌刻之小数,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实传虚爵,本根无所庇阴,遂乃三叶而亡。有晋思改覆车,复隆磐石,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这里都指出西晋立国后“革魏余弊”,封建宗室。窃国之人,当然最明白其中利害。司马氏祖孙三代谋篡曹魏于中央,从未受到地方曹氏宗室诸王的任何抵抗,在他们看来,这是曹魏立国之道的最严重的失误,故司马炎初一建国,便很快分封宗室。《通鉴》卷七九载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那么,曹魏是如何苛禁宗室诸王的?为何要这样做呢?本文就此略作考论,以就教于方家。

曹魏宗室之分封,最早可追溯到建安中后期。当时曹魏虽未正式立国,但随着曹操地位的上升与巩固,他开始致力于篡汉,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便是借汉献帝之名策封诸子。《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裴松之注引《魏书》又载:“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此后,曹操诸子陆续受封或徙封。不过,当时曹操毕竟尚未建国,故亦谈不上什么严格意上的宗室制度与政策。黄初元年(220),曹丕正式建立曹魏王朝。曹丕初一称帝,便立即下令封侯的诸弟皆离开京师,徙就封国。黄初三年三月乙丑,魏文帝改封其子、弟为王,诏曰:“立齐公睿为平原王,帝弟鄢陵侯彰十一人皆为王。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甲戌,立皇子霖为河东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应该说这是曹魏国家的正式分封之举,此后宗室人物仍续有策封之诏。但是,曹魏虽有分封之名,但制度很不完善,变动无常,《三国志·魏书·彭城王据传》载黄初五年魏文帝诏曰:

先王建国随时而制,汉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损耗,并省郡县,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诸王,皆为县王。据改封定陶县。

查考其他诸王皆于黄初五年降为县王。太和六年(232),魏明帝又恢复旧制,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载: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

魏明帝也承认曹魏“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明帝依制将诸王由县王重提升为郡王,并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良。明帝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儒家典制的要求,诸王地位有所提高,生活有所保障,对文帝的一些过激之举有所纠正。不过,总的看来,明帝仍基本上因袭了乃父的陈策,曹魏一代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合乎儒家“大义”的宗室政策,“未有定制”。根据有关文献认载,曹魏一代虽有分封宗室之名,却无封建之实,对诸王防范极严,对此,旧史家多有论述。如陈寿《三国志》卷二○“评”曰:

魏之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注引《袁子》亦有相同的评论:

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志。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由上述两段概括性的论述,可见曹魏一代对宗室诸侯王的压制是极为严厉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