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赵匡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漏掉了一人,结果此人夺去了宋朝江山

“赵匡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漏掉了一人,结果此人夺去了宋朝江山

时间:2023-11-05 10:35:55来源:彤彤爱读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彤彤爱读书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漏掉了一人,结果此人夺去了宋朝江山》,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赵匡胤的确以一系列政治手段和谋略成功夺取了皇位,这也包括了他最著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然而,在他夺取皇位后,他确实担心他的权力可能会被以类似的方式剥夺,因此他实施了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在夺位后确实考虑了传位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承诺要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这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以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固。然而,具体发生了什么让赵匡胤最终留下了赵光义并没有按照他的承诺传位给他,

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赵匡胤为什么留着自己的弟弟不除后患呢?

一、处变不惊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留下了谁

961年冬,洛阳。皑皑白雪覆盖大地,寒风呼呼,天气格外寒冷。洛阳城内却民安国泰,万家团圆。这一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帝国,结束了自唐朝灭亡以来长达数十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中原的统一。

在洛阳城内的皇宫正殿,赵匡胤正襟危坐在龙椅上。他神情严肃,目光如炬,一身宽大黄袍,显得极为庄严稳重。赵匡胤此时已年近花甲,但仍散发着雄浑的气场。作为这个时代的开国之君,他的处事和用人一向果断,善于洞察人心,深谋远虑。

赵匡胤生性处变不惊,善于观察和启发人心。961年,他设宴招待禁军主帅石守信等重要将领。席间举杯,他突然说出“做皇帝无法安睡,当藩镇更快乐”的感慨之词。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立刻表明自己毫无二心,赵匡胤却说禁军可以不经君命擅立皇帝。

言外之意,赵匡胤希望禁军主将放下兵权。果然,将领们立刻请求退休,赵匡胤也顺势批准,完成“杯酒释兵权”。

通过这场酒宴,赵匡胤巧妙地解除了禁军的威胁。不过,在禁军百余将领中,赵匡胤却漏掉了一个人——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此时也掌控着一部分禁军,且地位仅次于赵匡胤。但赵匡胤并未邀请他参加这场酒宴。分析起来,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以下考虑:

首先,赵匡胤深知,五代十国之所以长期分裂的根本在于藩镇割据和禁军权。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他必须一步步削弱这些势力。但是,新朝刚刚建立,政权还不牢固。

如果一下子撤换所有的禁军,势必会引起政变。因此,他启用渐进的策略,先释放大部分禁军兵权,只保留赵光义一支力量,既巩固政权,也逐步削弱禁军势力。

其次,赵匡胤也考虑到,自己年已花甲。如果现在就传位给儿子,担心会重蹈后周皇帝年幼的覆辙。赵光义资历深厚,可以助自己巩固政权。将来,也可以传位给赵光义,使国家政权稳定过渡。

最后,从感情上,赵匡胤也信任赵光义。赵光义从小就跟随兄长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兄弟两人感情深厚。因此,赵匡胤认为可以继续托付重任给赵光义。

种种考虑下,赵匡胤继续保留了赵光义的兵权,成为“杯酒释兵权”的例外。这也埋下了15年后“烛影斧声”之变的伏笔。

二、母命难违:金匮之盟定下宋太宗

976年春,洛阳皇宫内。赵匡胤的生母已经病危在床,她在卧房中召见儿子赵匡胤和宰相赵普。赵匡胤听后,郑重地点头表示明白,他向来孝顺母亲。生母这番话,注定了赵光义的命运。

生母又吩咐赵普将今天的对话记录下来,放在金匣之中,以示盟约。这就是历史上“金匮之盟”的由来。

赵匡胤生性谨慎,但面对生母的嘱咐,他不得不履行诺言。传位这样大的事,必须确保过程正当合法,避免动荡。此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还很幼小,无法接班。而赵光义则已经在朝堂中建立了威信,有能力稳定政局。

如此,赵匡胤不得不开始整合力量,传位给赵光义。976年,在生母去世前不久,金匮之盟就已定下了宋太宗的基业。

三、烛影斧声:谜一般的宫廷变局

公元976年冬,洛阳城外下起大雪,天寒地冻,皑皑白雪覆盖大地。这一天,赵匡胤约赵光义在宫内密谈。兄弟二人边饮酒,边讨论国家大事。侍从点起烛火,两人的身影便映在窗棂纸上,映出摇曳的人影。

外面的侍卫只看到烛影摇动,偶尔听到“喀喇”一声,似是斧声。第二天,洛阳城中哗然,赵匡胤突然驾崩,死因为什么至今成谜。赵光义则继承皇位,正式称帝,是为宋太宗。

赵匡胤突然死亡,赵光义又在死前一天与之密会。这场“烛影斧声”之变,成为了历史上一个谜一般的宫廷夺权之谜。关于烛影斧声的真相,后人有许多猜测:

有人认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以斧头杀害。兄弟二人喝酒到深夜,正是施计的好时机。赵光义趁赵匡胤酒醉之时下手,夺取皇位。“喀喇”斧声,就是赵光义杀人的证据。

也有人认为,赵匡胤是被迫自杀,以避免兄弟内斗。赵光义得到金匮之盟,心生不轨之心。为了逼宫,他与赵匡胤对峙密谈。最终,赵匡胤为国家长治久安,选择服毒自尽。

亦有人指出,赵匡胤可能是突发疾病去世。赵光义得到金匮之盟,原计划等待时机稳定接收皇位。谁知赵匡胤突然暴毙,迫使赵光义不得不提前登基。

无论真相如何,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变故牵扯了金匮之盟,也决定了宋朝皇位的传承。赵光义取代赵匡胤,开启了赵氏宋朝的第二个时代。

四、北宋中期:赵氏兄终弟及

在烛影斧声之变后,赵光义正式成为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启了漫长的统一战争,并巩固了开国之基业。

赵光义在位期间,采取怀柔的策略,任用文臣,稳定了政局。他还两次发动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

1025年,赵光义去世。根据金匮之盟,皇位原本应该传给赵匡胤的儿子。但由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早已去世,赵光义遂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恒,就是后来的真宗。

此后,北宋中期的历代皇帝,都出自赵光义一脉。直到1126年,金兵破城,北宋灭亡。这就是“兄终弟及”的历史剧本。

在这场历史巨变中,开国之主赵匡胤的血脉就此断绝。直到后来的南宋,其皇位才又传回赵匡胤一脉手中。

五、历史循环往复:宋朝兴衰由来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原本北逃的高宗赵构在江南建立南宋,但他的儿子全部在逃难中失散。最终,宋高宗只能找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赵昚继位,就是宋孝宗。

自此,南宋众多皇帝都出自赵匡胤一脉。历史变迁,宋朝皇权完成了从赵匡胤到赵光义,再回到赵匡胤后人的循环。这种兴衰由来,与北宋初期的宫廷变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历史并非顺理成章,而是充满偶然性。一场烛影斧声的变故,就改写了一个朝代一个时期的命运进程。

权力更替往往伴随着残酷的斗争。光明与黑暗并存,我们需洞察历史的本质。宋朝作为当时最富庶的王朝,其辉煌成就与积重难返的弊端同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明形式,我们需要采取历史的视角,做出平和的判断。

厚今启古,历史永远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愿这段宋朝宫廷变局的故事,能给我们以警醒与启迪。

结语:

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恩怨情仇,成就并推动了北宋中期的历史进程。宫廷夺权与权力更替往往隐藏着残酷的斗争,我们需用历史的眼光看待。

一个朝代的兴衰循环,往往源于某些重大的偶然事件。回顾历史,我们需保持理性和开放的心态,汲取启迪。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