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养成教育论文(试论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论文(试论养成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1-07-01 00:29:46来源:黄埔信息网

养成教育论文(试论养成教育的意义)

试论养成教育的意义、原则及方法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探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也强调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二)养成教育是“德、智、体”三育的基本要求。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三)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各种素质养成的教育。

(四)养成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次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窥见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程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命运,现在决定未来。中小学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同时,学生养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养成教育能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二、养成教育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训练,是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基础。

(二)整体性原则。养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养成教育必须优化整体育人环境,注重整体效应,把个人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集体而教育集体中的每个成员。

(三)针对性原则。养成教育主要针对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克服不利的,坚持有利的,改正不足的,发扬有益的。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革除坏习惯。

(四)主动性原则。良好习惯不会自然形成,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精神,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高尚人格的渴望,对人生最高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己弱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完善的作用。

(五)实效性原则。行为习惯养成重在效果,要不断总结和提高,采取多种方法引导,以取得实效。

(六)长期性原则。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巩固,常抓不懈,使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要有耐性,要持之以恒。

三、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明理导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只有使学生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变成自己的行为和需要。应通过校会、晨会、班会、团队活动和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二)环境导行。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优美的环境是养成教育良好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在闪光,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功能。在卫生整洁的校园里,学生得到的是愉快舒适的享受;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的校园,会使学生萌生保护环境的欲望;实用美观的物质设备,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愉悦感,从而陶冶性情,激发美感。因此,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制度导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和成就感明显增强。一方面,对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有着强烈的愿望;另一方面对学校制订的条条框框感到约束。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适合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学习规范》、《学生礼仪常规》等。同时要加强实施和督查,并列入综合素质考评内容。

(四)活动导行。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来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各种活动、社会实践是养成教育的练兵场。在这里学生可以修正自我认识,校正行为习惯,完善思想品格。学校应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国旗下讲话系列活动、重大节日活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系列活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团体的温暖,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从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五)榜样导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引导,使学生看得见、信得过、学得实,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树立优秀典型,评选“优秀团干”、 “校园十佳”、“学习标兵”等。利用这些榜样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学校形成“赶超争先”的风尚。另一方面,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人格力量。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抓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要重点强调教师的师表作用。特别是在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学校要有明确要求。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