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以柔克刚文言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以柔克刚文言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时间:2021-07-07 13:54:24来源:黄埔信息网

以柔克刚文言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必须通过全章来分析它。

原文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意思是: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自由自在地运行,“似乎不存在的东西”进入到了“似乎没有空隙的物质”中,我因此知晓不做有好处。没有言辞的教化,不做的好处,天下少有人认识到这些。

天下之至柔,指极柔的事物,一般理解为空气与水。之,助词,的。至,极。驰骋,任意活动,随意游荡。“驰骋”后省略了“于”。坚,名词,坚硬的事物。“无有”入“无间”,“似乎的没有”进入到了“不存在空间的事物”。无有,什么也没有,其实是主观感觉的“没有”,而实际客观存在着,一般认为是看不见的“冲气”,即“道”。无间,主观感受没有空隙的物质。

本章通过至柔驰骋至坚的道理谈“无为”有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使我们一下子想到水与气(空气)。水和空气都极柔,又都具有相当的渗透力,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至,极。驰骋,自由地进入并影响(控制)。有人试图用“役使”释“驰骋”,这违背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虽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但他不主张主动“为”,“役使”就是主动“为”。“驰骋于”“至坚”中的“至柔”当是“道”之“冲气”,“至柔”之物实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道”,虽然“用之或不盈”(第四章),然而它却“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无有’入‘无间’”意思是“‘似乎不存在的东西’进入到了‘似乎不存在的空间’”。无,主观感觉不到。“无有”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体,表面上的“无有”,实际上的“有”。“无间”是一个个的完整的看不出空隙的事物,这些事物表面上看不到缝隙,但实际上已经被无有潜入了,感觉不到、捕捉不到的“无有”渗透进感觉不出存在空隙的事物,这些事物必然受到“无有”的影响。“‘无有’入‘无间’”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势。

“无有”正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品之无味”“搏之不得”的“道”。

“不言之教”犹言“用事实说话”,然而“不言而善应”(第七十三章),这就是“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但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老子说“天下希及之”,只有循道而行的圣人能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强调一下,《道德经》中的“道”在《道德经》全文中七十三见,只有一种明确的解释,即它是抽象的“路”。

“道”本来是看得见的物体运行的路,也是供人行走的路,是客观事物运行因循的轨迹;同时又是看不见形、听不着声、品不出味、触不到体的抽象于物质的潜在轨迹,还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运行轨迹的大致的经验的认知,是应该取法依据的而不应该违背和对抗的动态的行事原则。

在《道德经》中七十三见的所有道,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围绕“道路”的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阐述,无论是具体的“道”还是抽象的“道”,没有“说”的含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