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我的母亲邹韬奋(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

我的母亲邹韬奋(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

时间:2021-07-08 00:24:04来源:黄埔信息网

我的母亲邹韬奋(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祖国

伟大的母亲们,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她们培养出了中华民族的一代栋梁。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祖国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祖国

金一南教授曾经说过一段话:“我们必须得建设我们的信仰,你对父母、对同事、对未来、对周围,有没有一份责任感,一份爱心,一份同情心?如果没有爱,内心充满了恨,你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充满信仰的民族。没有爱就没有信仰。”

爱祖国,正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信仰。但是,爱国并不应该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先爱自己的小家,才有资格谈爱国。正所谓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而一位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慈母,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殿堂和源泉,对孩子的影响是伟大而又神秘的。母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国人信仰的最初来源,也是中国精神的最好诠释。

正如王蒙老先生主编的《中国精神读本》里提到的几位伟人的母亲一样,她们在艰苦的年代里,不仅扛起了养育子女和负担家庭的重任,她们的“温良恭俭让”更是深深烙印在后辈的灵魂深处。无数年轻人一开始怀抱的理想,就是让母亲和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洪流之中,继而诞生了一位又一位志士仁人,从一片废墟之中缔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祖国

《中国精神读本》主编王蒙

可以这样说,伟大的母亲们,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她们培养出了中华民族的一代栋梁。

老舍《我的母亲》

老舍是“老儿子”,他出生时,母亲已有41岁。《老舍自传》开篇就说:“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从小,老舍就有一个心愿,要做个自食其力的人,不能再让母亲终日操劳来养活自己。1942年12月26日,老舍接到家信,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于是写下《我的母亲》,发表在1943年1 月13日的《时事新报》上。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 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邹韬奋《我的母亲》

邹韬奋,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那时,喜欢看小说、讲故事的邹母刚满16岁。韬奋9岁时母亲节衣缩食为他请了一位老师;12岁时母亲去世。母亲勤劳慈爱的风范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41岁的韬奋饱含深情地写出了这篇《我的母亲》,以寄托他流落海外时对母亲的思念。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地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她说小孩子不好好地睡,起来干什么!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在临终的那一夜,她神志非常清楚,忍泪叫着一个一个子女嘱咐一番。她临去最舍不得的就是她这一群的子女。

朱德《母亲的回忆》

朱德有两位母亲,生母与养母。1909年,23岁的他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从此,他戎马倥偬,再也没有机会回过家。忠孝不能两全成为朱德一生最大的遗憾。1944年4月,朱德在延安获知,85岁的生母钟夫人已于2月15日在老家四川仪征去世。为了表示悼念,他一个多月没剃胡须,并在悲痛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一文,发表在1944年4月5日的《解放日报》上。

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们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劳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八十有五,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近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困难和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和一个劳动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了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以后的革命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不幸被俘。在生命的最后6个多月里,方志敏留下了16篇文稿,共计约14万字,《可爱的中国》是其中一篇。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处决,时年36岁。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祖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