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是谁的心呀 孤单的留下(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

是谁的心呀 孤单的留下(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

时间:2021-09-10 12:45:02来源:黄埔信息网

是谁的心呀 孤单的留下(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

1903年被派遣留学英国二年的夏目溯石回国担任大学讲师,1905年发表《我是猫》蜚声文坛,其后十年都是他的黄金创作期,而这期间他患神经衰弱,已经有厌世倾向。生命长度只有49年的夏目漱石,一生的创作都关注着社会的现实,关于知识分子的生活,是他格外关心的。他的一系列作品,都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和颂扬爱情的主题,而是关注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问题、知识分子在遭遇社会变革中遭到挫折与失败之后的痛苦与忧郁,也对当时社会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深的鞭挞和嘲讽。他的文学可以说是当时明治时代文学的良心,在深深拷问着人的思想与出路。

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是谁的心啊,孤单地留下

“后爱情三部曲”之一的《心》大正三年1914年创作,分三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大学生“我”和靠遗产过日子的先生。两人海边偶遇相识,“我”与先生进一步接触交流后对先生生平好奇,进一步通过先生的书信了解了先生厌世自杀的原因。先生帮助好友K一同住进寄宿家庭,两人同时爱上房东的女儿。后来先生设计获得与小姐结婚的许可,而K自杀身亡。如愿以偿的先生婚后并没有过上甜蜜的生活,反而备受良心道义上的谴责,最终也自杀身亡。

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是谁的心啊,孤单地留下

《心》中的先生是夏目笔下永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爱情上遭到挫折和失败,从而导致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先生深受道义,良心的苛责和自我保护的折磨,在坦白内心之后,选择永远的消失。这是夏目漱石个人主义创作思想的表现。

世上每个人都有秘密。《心》中的先生因为秘密而心事重重,尽管有娇妻陪伴,但他无对象可倾诉,就算有也不能倾诉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的不堪和丑陋努力将保留自己的美好形象。在遗书中他终于坦露了内心,他被叔父欺骗,失去对人的信赖。他发现K与房东女儿之间可能会有情愫,于是设计谋导致K自杀。他其实也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少年,被世界打压之后的他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但他良知并没有被吞噬,开始他帮助K也是出自善良的内心,邀请同住,交代房东与小姐多照顾K,多与他沟通,让K敞开自己变正常。但人总有自私的那一面让他踏出了错误的一步。

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是谁的心啊,孤单地留下

在先生与K相处过程,夏目着重刻画了先生的内心活动,他发现小姐与K之间关系的不寻常,于是猜忌心丛生,可是怀疑后又很快责备自己心胸狭窄。耿直的人,即使和他吵架心里也痛快。看到K的坚韧刚毅,对比之下觉得自己行为恶劣。怀疑与自我否定反复出现,书中的大部分独白都是先生内心的纠结与矛盾。于是他终身被心魔囚禁不得解脱。

但你是认为世间存在坏人的吧?世人不会有像是从坏人模子里铸出来的坏人,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普通人。而到了关键时刻,就摇身变成坏人,所以也才可怕,大意不得的。

夏目先生如是说。他在1914年11月25日以《我的个人主义》为题进行了演讲。他的这种个人主义,是一种建立在"道义"之上的个人主义,是以尊重他人存在为前提的。这需要一种特别高尚的情操,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强的伦理观念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上不可能存活下去的,比如先生。他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有着洁癖的,我爱她,若我是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我就不会这么痛苦了。正因如此,他觉得自己愧对妻子,也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与人生。

夏目漱石的文字叩问,是谁的心啊,孤单地留下

其实通读全文,K的自杀,这个带有理想主义,崇尚“道”的青年,发觉自己一直追求的道被自己推翻,何去何从迷惘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其容身之所。本来早就应该死了,却不知为何活到今天。留下遗书离开世界的K也许是恋爱无果,更多是理想的破灭。

先生最后选择相同的结局,他本人也不能容许自己犯错还能心安理得活下去。这是为明治精神而殉,还是救赎而死,个人的悲剧终究还是那个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而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心》中对人性的剖析非常深刻,所谓先生的遗书,也是夏目借先生之文字观照社会大众之内心,是否有勇气定睛逼视人世的暗影。

#观止读书会##遇见好书#@历史这样说夏目漱石的《心》几经出版,虽经历时间洗礼,却依旧拷问人的内心,周作人称他“描写心理, 最为深透,不愧为明治时代一个散文大家。”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