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刘邦”汉初第一宰相陈平——刘邦一介布衣能够笑到最后,陈平功不可没

“刘邦”汉初第一宰相陈平——刘邦一介布衣能够笑到最后,陈平功不可没

时间:2022-07-29 10:37:31来源:林芳聊娱乐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林芳聊娱乐的《汉初第一宰相陈平——刘邦一介布衣能够笑到最后,陈平功不可没》,希望大家喜欢。

"陈丞相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祖,常出奇计,以救纷纠之难。"

归有光所说的这个陈丞相,就是汉初的第一宰相陈平。刘邦一介布衣,能够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靠的就是他自己知人善任,以及身边一众功臣的辅佐。

如果没有韩信、周勃还有萧何、张良,恐怕他很难如此顺利的开辟新朝。而这些开国元勋之中,陈平可以算得上是佼佼者。

(一)、乱世争雄,辅佐太祖开太平

"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陈丞相的首功,莫过于帮助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

太祖高皇帝曾经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而项羽之所以和亚父闹僵,那都是陈平的功劳。他很擅长钻研人的心理,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发现敌人弱点。

1.

反败为胜,陈平巧献计谋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当时楚汉争霸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汉军始终处于弱势,刘邦本人也被困在荥阳城一年之久。

彼时眼看就要弹尽粮绝,军心涣散,甚至连刘邦本人都觉得无计可施,只能在城里艰难固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项羽本人善妒,而且不信任身边之人也看不起他们。

唯有钟离昧和他的亚父,还能够入他的法眼。所以陈平首先选择挑拨项羽和钟离昧的关系,"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

陈平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了项羽亚父范增的身上。当时楚国的使者入汉营交涉。

而陈平先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又问他们是不是范增的人。结果人家说是霸王的部下,陈平接着安排给他们最简陋的房间和粗茶淡饭。

回去以后,这些人如实的禀报了在汉营中的遭遇,果不其然"项王大疑亚父;亚父欲速攻城;项王不肯听"。

范增是个很通透的人,他知道项羽受了奸人的挑拨,于是自己离开了。正如刘邦所说,

项羽就亚父那一个谋士,还不加以信任,他不败谁败?

这出离间计直接的导致了楚军垓下之战的失利,最大的功臣当陈平莫属。以范增一人可敌十万精兵,而陈平就用了一个小计谋就让这些

"精兵"化为灰烬。

2.

四面楚歌,致使霸王乌江自刎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在楚汉之争进入决战之际,韩信突然邀功挟赏,要求加封其为齐王。

以刘邦的脾气,自然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幸亏陈平出面,讲事实,摆道理,说服刘邦暂且答应,什么事等到日后再算。

此外,彭越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垓下之战中

,也和陈平有着不小的关系。他劝说刘邦,彭越一直有称王的意思,倒不如先给他这个名号,也好让他赶紧带兵支援,一鼓作气,打败楚军,从此天下平宁,等到以后再清算也不晚。

当时西楚已经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商议划定楚河汉界,两国分地而治。就在众人都认可之际,陈平站出来说"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刘邦是个善于纳谏之人,更何况陈平说的不无道理。所以,他在陈平的建议下联合了已经招抚好的韩信和彭越,汉军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大败楚军。

自此,四年的楚汉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刘邦成了历史上的第二任皇帝。

汉朝的建立,

如果没有陈平的出谋划策不会如此顺利。而且此人高瞻远瞩,他在劝说刘邦封异姓王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让他们去打项羽。

(二)、巧除祸患,奠定汉朝基业

对于刘邦而言,始终是不信任那些开国大臣的。尤其是韩信和彭越这些拥兵自重者,更何况他们本身的军事水平还很高,

又封了异姓王,随时都有可能举反旗。

此时诸如张良等人,都意识到了危机,倒不如主动功成身退。刘邦的身边,谋士变得越来越少,陈平一直没有萌生退意。

1.

妙伏韩信,免去兵戈之争

当时有人上奏称韩信有谋反之意,刘邦对他一直就极不信任,这个事情一出,自然是勃然大怒。身边的武将们,纷纷请缨,要求去捉拿韩信。

而太祖皇帝对此也有些动心,认为不如就趁此机会,解决了心头大患。而陈平此时非常清醒,他知道韩信的厉害,也知道如果强攻,只会是两败俱伤。

让刚刚平息的战火,再次点燃。所以他建议刘邦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等到时候以会见诸侯之名,让韩信过去,就避免了双方交战。

果不其然,韩信并未带兵前往,所以很快就被捉拿,押送至洛阳。虽然没有他谋反的证据,不过高祖皇帝还是借机夺去了他的爵位,降为淮阴侯。

如果没有陈平,想必那又是一场大战。以韩信的实力,对抗整个汉朝,谁输谁赢,那也是未可知的。

所以,陈平此举既是救了黎民苍生,让他们免于战火;又让刚刚恢复统一的汉朝,避免了损伤元气的祸端。

2.

智解白登围,救主于危难

"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韩信投降匈奴,而且匈奴人屡次犯边,刘邦勃然大怒决议御驾亲征。他亲自率领四十万军队,进入塞北,不料恰巧中了敌人的埋伏。大军被重重围困,难以脱身。

而且北地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汉军被连困三日,

所带粮草眼见就要消耗殆尽。

一直到第七天,陈平想到了一条锦囊妙计,那就是利用冒顿单于的

阏氏以解自己之围。于是遣人送了些金银财宝和一幅美人画送给

阏氏。

意思就是我们本来可以给冒顿送个真美女的,但是碍于阏氏的面子,才没有如此。

阏氏心想,如果他们下次送个真人来,肯定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倒不如赶紧劝自己的夫君撤兵,以免后顾之忧。"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果不其然,冒顿单于听信了夫人的劝说,

匈奴人主动退兵。如果没有陈平,可能刘邦就死在了白登之围中。而他一去世,又未指定储君,到时候必定又是天下大乱。

(三)、既护国保君,又明哲保身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像先前的张良还有此后的周勃,都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提前退出权力中心。只有陈平,他未曾萌生过退意。倒不是他不害怕清算,而是他对自己足够自信。当然,他本身长袖善舞,也有那个能力。

1.

深谋远虑,为自己谋好后路

樊哙那是刘邦妻妹之夫,此二人是一担挑的关系。而且他为刘家立下过汗马功劳,无奈刘邦晚年神情恍惚,错信樊哙有谋反意图,因此要杀之而后快。

陈平此人是非常看事的,他知道刘邦命不久矣,等到他去世,强势的吕后必然一手遮天。如果自己遵从了刘邦的命令,杀掉樊哙。

首先是于心不忍,其次是害怕遭受吕家的清算。所以,

他只是把樊哙带到了京城,并未就地斩杀,还跑去向吕后邀功。所以,吕后上位对陈平那也依旧是十分信任,并无半点他意。

其实陈平并不是畏惧死亡,而是他知道孰轻孰重。

刘邦已经昏庸糊涂了,他做的决定不能全听。

而且吕后上位肯定祸乱朝纲,倒不如等到她去世,陈平再出山,重整河山,以保全刘邦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为了自己是因,匡扶汉室是果。

2.

三朝元老,非一般人做得

陈平一生侍奉过刘邦,惠帝(实际吕后当权),文帝。不论在哪朝,他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在陈平自己的心里,只忠于刘邦,只忠于大汉。

他修身,治国,平天下,都是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可谓不忠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陈平并不是愚忠,他只是会审时度势。如果没有陈平,就没有大汉江山。甚至刘邦都有可能无法灭掉楚霸王项羽,更不可能在一次次危难之中逢凶化吉。

即使刘邦去世,陈平还在小心翼翼的守护着他们共同打下的江山。如果没有陈平的拥立,以文帝的实力根本无法上位,也就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

陈平真乃大汉开国元勋第一人,单纯抛开功绩不说,就单从那份热切的心,都是无人能敌的。张良,萧何,韩信都无法与陈平相比。

结语:

很多人都说陈平是大汉第一老油条,如果他不如此圆滑,就无法拨乱反正。汉朝很有可能会亡在吕后的擅权舞弄下,她倒是撒手人寰了,可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而陈平,就是收拾烂摊子的人。汉初三杰,论能力,论智慧,论贡献,都无法与陈平相比。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文/南宫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