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神宗”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神宗”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时间:2022-11-04 09:25:41来源:安某人读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安某人读史的《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希望大家喜欢。

大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月,首辅张居正得到老父亲去世的噩耗后,不得不暂时把政务放一放了。随之,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在众多的随从、保镖的簇拥、护卫下,声势浩大地离开京城,奔向江陵。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

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

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明神宗对于张居正是不能离之须臾的。圣眷之隆,可谓极矣!

于是,家乡人,尤其是湖广的地方官员们,感到了自豪。他们似乎也沐浴了神宗的恩典,享受了万历的宠信。因而,人们有了个奇妙的想法:建“三诏亭”,以资纪念,以示荣誉。

江陵出了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的人物,人们自然是欣喜无比的。为之有所行动,也就是自然的、必须的。

2、思及权臣,心生退意。在隆重的庆典之后,随着喧嚣的结束,张居正突然间想到,自己现今正处在“骑虎难下”的境地之中。

于是,张居正在给湖广巡按朱琏的信中,这样感慨而又意味深长地说:

“作三诏亭,意甚厚,但异日,时异事殊,高台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过五里铺上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哉?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

此时,处在权势顶峰,位极人臣的张居正意识到,一旦形势变化,连居住处所都成问题时,“三诏亭”对他有何意义呢?张居正不由得联想到了,因“威权震主”而以悲剧收场的霍光、宇文护。

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将军,爵位博陆侯。汉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刘贺迎立刘询,是为汉宣帝。

霍光前后摄政达二十年之久。期间,他力改汉武帝时代穷兵黩武的弊政,节约财政开支,不断减免赋税,以恩养民众;对匈奴的政策,由征战转变为和平交涉为主,以稳定北部边境,等等。

尽管如此,霍光也没能逃脱厄运。汉宣帝视之为背之芒刺。霍光死后,由于霍家的一些不当行为被告发,妻子、儿子等多人被处死。当时盛传:“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宇文护的情况与之略有不同。西魏时期,宇文护先是任大将军、司空,后继宇文泰掌控朝政。

随着西魏政权的衰落,宇文护适时地拥戴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自居高位,专断朝政。

之后,宇文护废黜宇文觉,另立宇文毓;接着又杀死宇文毓,扶立宇文邕。最终,被宇文邕处死,原因就是“专横”。

思想到霍光和宇文护的下场后,张居正不免有点惶恐。随之,暗自揣度,欲激流勇退!

二、上奏“乞休”,遭回绝,继续首辅。

1、神宗回绝。萌生退意的张居正,在万历八年(1580年)三月,向明神宗递交了“乞休”的奏折。

尽管他对权位是热衷贪恋的,但也不得不从长计议,以免中途翻车,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免于中蹶”。这既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一种自保策略。

张居正的这一举动,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朱翊钧断然下旨回绝。

两天后,张居正再次上奏请求退休。同时,他还为明神宗提供了一个折中的处理意见:离岗不离职,朝廷若有需要,随时应诏奉命。这一次,朱翊钧犹豫了,动心了。

2、太后否决。已经十八岁的明神宗,何尝不想早一点亲掌朝政,何尝不想真正地君临天下。但是,这样的大事必须请示母后才行。

没想到,李太后态度果决:不能允许张先生退休,因为国家很多事务离不了他。“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做商量。”

李太后的乾纲独断,使得朱翊钧一时半会儿没了盼头,张居正也一时半会儿不能“乞休”,连退居二线也甭想了。

这样,太后否决了张居正的想法,也扼杀了朱翊钧的欲望。明神宗继续当摆设,张居正照旧风光无限地“摄政”独处。

如此一来,张居正就逐渐奔向了霍光、宇文护的结局。

三、结局悲惨,留启示,知进退难。

1、悲惨收局。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不久,在御史的弹劾下,明神宗抄了张居正的家,家人死的死、充军的充军,可谓家破人亡。

对张居正本人,明神宗朱翊钧还算客气:“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故免尽法追论”。

为了大明勇于改革,恪尽职守;含辛茹苦,积劳成疾的一代改革家,竟然是如此的结局,令人心寒、伤悲!

2、原因思辨。痛定思痛,张居正的悲惨结局也着实令后人深思。

如果张居正真的畏惧霍光、宇文护的下场,真的想吸取二人的教训,他能做到吗?

朱翊钧做不了主,张居正应该是清楚的。如果向皇上请求退休的表面文章做完之后,张居正诚心地向皇太后表明心迹,皇太后也会理解的。

退而求其次,可以先是让出岗位,顾问朝政,有事帮着办一办,无事躲得远远的,从而慢慢地消解“祸萌骖乘”的危机,应该能行的。

再者,冯保也可借用一下。通过冯保,向皇太后多多美言,从而实现退休的愿望,也是应该可以做到的。因为,有你张居正帮衬着虽好,但冯保也并不是离了你就不行的。

如果真能半退,乃至全退,张居正就可以趁机捋一捋自己职任首辅时的得失,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得失,进而去及时补救一下。其中,最需要补救的“人际关系”应当是与朱翊钧之间的。

早让朱翊钧实现“一言九鼎”,他的心理上对张居正的阴影可能少一些,那么对待张居正的身后可能就和缓得多,张居正的家人也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灾难!

因为,张居正“首辅”到死的情况下,明神宗朱翊钧也没把他彻底否定,没有让他抛尸荒野!

但是,张居正没有按照我们假设的去做。为什么呢?

因为,权力确实太诱惑人了。既可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也可以唯我独尊,傲视群雄,那是何等的气派!

当有人把张居正与大明天子相提并论时,张居正不但没有惶恐之感,反而自我标榜地说:“我非相,乃摄也!”

因为,人们大都太需要门面,太需要形象了。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人人羡慕,事事优先,那是何等的风光!

当张居正回家奔丧时,真定知府为其赶制了“三十二人台”大轿;尚宝少卿和锦衣卫指挥等官员出面护送,戚继光亲自为其选派保镖。诸如此类,这样的场面,堪比皇帝出巡!

似此这样,任谁愿意舍弃?虽然有时也可能想到不妙的结局,但往往瞬间就忘却,那就只好自我担当了。唉,这正是明荣辱易,知进退难!

主要参考文献:《明史》、《明神宗实录》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