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锦衣卫”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可得善终秘诀,无为是关键,大多数指挥使不具备

“锦衣卫”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可得善终秘诀,无为是关键,大多数指挥使不具备

时间:2022-11-11 15:15:49来源:千里明月照天涯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千里明月照天涯的《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可得善终秘诀,无为是关键,大多数指挥使不具备》,希望大家喜欢。

提起明朝,就不得不说一下锦衣卫,锦衣卫初设于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设置锦衣卫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军政情报。自锦衣卫成立之日起,各个大臣头上仿佛悬了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刃,令人做人做事不敢有丝毫逾矩。

锦衣卫的最高领导是锦衣卫指挥使,而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这就决定了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的性质,权力之大便不是一般臣子所能想象的。监察百官不只是御史台需要做的,锦衣卫也拥有这样的职责,只不过御史台是明面上的监察机构,并且不是直接对皇上负责,而锦衣卫是暗地里的监察机构,直接受命于皇帝,权力可比御史台大多了。也正是由于锦衣卫监察百官且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性质,锦衣卫的最高领导锦衣卫指挥使一般都难以善终。可毕竟还是有安度晚年的指挥使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下他们有何秘诀得以善终。

第一位得以善终的锦衣卫指挥使叫刘勉,他于宣德与正统初年在任锦衣卫指挥使,相信大家很少听过他的名字,这就对了,因为他在任期间并无多少贡献。而后得以善终的锦衣卫指挥使就到了嘉靖年间,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有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陆炳,他们都得以善终,原因无他,除陆炳外其他四位在任期间都无多大贡献。由此可见,无为是锦衣卫指挥使保命的不二法门,为何这么说呢?

两头为难中,吃力不讨好

对于普通的锦衣卫来说,锦衣卫虽然不是什么很好的职业,但也不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时候都隐于黑暗当中,不为人所知。而锦衣卫指挥使就不一样了,他是锦衣卫中所曝光的最高领导,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锦衣卫的态度,锦衣卫查出什么事,不管他有没有参与,别人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作为直接对皇帝负责之人,指挥使本应当只听从皇帝的调令,但指挥使却也是身在朝廷的,百官们得知有这样一个人在随时监视他们,表面上不说什么,背地里肯定会憋一肚子气,甚至做一些小动作,皇帝对百官来说得罪不起,但一个小小三品指挥使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来,锦衣卫夹在皇帝与百官之间为难,投靠哪头也不好,倒不如做个墙头草随风两头倒。

无官一身轻,无为保太平

俗话说,官场如战场,为官必须谨慎,更何况还是在明朝这样一个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朝代为官。再这样一个朝代为官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安稳稳的,千万不能作,谁作谁死。尤其是在指挥使这个位置上,不要想着建功立业,更别想着勾结百官。

毛骧作为第一任指挥使,深得朱元璋信任,查出“胡惟庸案”,本以为能够升官发财,却没想到被打作“胡惟庸同党”,他的继任蒋献查出了“蓝玉案”,却也被处死。还有逯杲,对大明可谓忠心耿耿,揭发了许多意图谋反之人,却在揭发曹吉祥时被曹钦杀害,也算是因公殉职。还有的指挥使勾结百官,霍乱外廷,如门达、万通,但无一例外都被问罪。

总而言之,为皇家办事,锦衣卫要懂得有所谓有所不为,对于锦衣卫指挥使来说,想活命就得先无为。不做事,百官自然不会将你视作眼中钉,无事可查,皇帝自然会认为百官乖得很。不信你看那些在任指挥使时没有功绩之人,不都活了下来吗?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