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明朝”明朝一项制度的实施,直接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明朝”明朝一项制度的实施,直接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时间:2022-11-16 14:06:23来源:听史阁V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听史阁V的《明朝一项制度的实施,直接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上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有很多,今天“史趣”和大家聊聊明朝诡异的“百岁老人”。

扬州府一县几乎全是百岁老人,有人从明初“活”到明末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扬州府兴化县内突然冒出来很多百岁老人。据方志文献《后湖志》记载,百岁以上人口的户是3700余户,每户有百岁老人1-2人,甚至多人。百岁老人中,无产的有多达2900余户。当时,兴化县的人口仅有数万之众,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百岁老人。要知道,人活百岁不易,这在当时的明朝是不可想象的。兴化提前步入老龄化?你说这恐怖不恐怖。

当然,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清初顺治年间,户部尚书在向上报告时说,登记资料表明,明朝洪武初年的登记在册的户主一直“活”到了明朝末年。明朝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怎么有人活了这么长时间。你说诡异不诡异?

贯穿明朝始终的黄册制度

全县都是百岁老人也罢,活了两百多年也罢,这些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一定是登记统计的东西出现了错误。这个东西就是黄册。黄册为户籍管理制度的一种,创设于明初。

《明书》记载: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参考宋朝户帖的基础上,结合里甲制度,按照职业属性,将全国人口分为民、军、匠三类。每类以户为单位,登记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信息,并建立籍册,以黄纸封面,所以称之为黄册制度。黄册原本对国家人口状况进行掌控,后来又拓展了核定赋税的功能。正如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道敕谕所说:“国赋重事,系于黄册”。黄册制度让明朝瞬间透明起来,大大提升了朝廷的管理效率。这一制度贯穿大明朝发展的始终,对明朝统治产生深刻影响。

失效的黄册制度为明朝灭亡埋下伏笔

黄册每十年一更新,而且还根据人口的迁徙、发展、生老病死等因素,不断调整,基本上做到了契合实情。黄册表面上是统计数据,背后却和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很多人为此开动脑筋,在黄册上做文章。如,当时的户口可以分为正管、畸零带管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正管为普通家庭,承担正常徭役;畸零带管为鳏寡孤独家庭,少承担或不承担徭役。有的府县在这个概念上做文章,以此来逃避正常的赋税徭役。

在这种背景下,修改或者顺延黄册信息的现象就出现了。这也是开头百岁老人集体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起初只是零星发生,到了后期却愈发严重起来。黄册造假、内容失实,档案本身已无价值,朝廷以此为准的管理也就可想而知了。加之,朝廷衰败、官员腐败,大明王朝的财富逐步向地主阶级集中。

黄册制度名存实亡,大明王朝也摇摇欲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