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玻璃”博物馆里过大年④|六朝时的“高颜值”器具,让年味儿更足

“玻璃”博物馆里过大年④|六朝时的“高颜值”器具,让年味儿更足

时间:2023-01-22 10:35:45来源:交汇点新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交汇点新闻的《博物馆里过大年④|六朝时的“高颜值”器具,让年味儿更足》,希望大家喜欢。

交汇点讯 过年了,家里当然要焕然一新。如果喝酒的杯子、盛菜的盘子、桌上的笔筒、柜上的花瓶等各种器具或装饰都有创意的造型,那更使全家充满了艺术的氛围,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到南京市博物馆,看看古代那些精美的器具,一定让你赞叹不已。

一件鎏金带盖银鼎,是东晋时的文物,通高2.7厘米左右,直口、鼓腹、圜底(指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者)、双耳、三兽蹄形足。盖顶有环纽,饰柿蒂纹。

柿蒂纹是古代寓意纹样,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为四瓣或五瓣。柿蒂纹起源极早,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在汉代的玉剑首上也常有发现,在汉代以后的陶器等物就不多见了。

这件鎏金带盖银鼎器型虽小,但制作精巧。经证明,这是这一时期同类遗物的首次发现。

古代,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它是权力的象征,最初的鼎是由食具演变而来的,是煮肉用的器具,这具鎏金带盖银鼎的用途也是烹煮用的吗?专家表示并不是。该鼎出土时器腹内尚存少量细碎云母残片,且同墓所出的残漆盒内发现了“丹丸”,那么此鼎有可能是用来盛放“仙药”的所谓“神鼎”,说明此鼎的主人或有服食丹药的行为。

古代中国产铅钡玻璃,绚丽多彩但透明度不高,又称琉璃。古代西方产钠钙玻璃,澄澈得像冰像水晶,让中国古人觉得不可思议,西晋文学家潘尼在《琉璃碗赋》里赞其“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刚过金石,劲励琼玉”。

这件东晋的玻璃碗,白色微泛青,透明度好,厚度仅0.1至0.15厘米。直口微敛,束颈,弧腹,圜底。肩腹有三组极浅细的弦纹,腹及底部有四周磨光的竖长椭圆形花纹。器型端庄秀美,纹饰简洁明快,极具异域风情。

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了解到,公元前50年左右,罗马人掌握了生产玻璃的新技艺,公元一二世纪,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盛极一时。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玻璃开始传入中国。公元三世纪,随着波斯萨珊王朝(226—651)的兴起,玻璃产业空前兴旺,并创新了冷加工技艺。萨珊王朝与中国保持着活跃的外交和贸易关系,萨珊玻璃随之成为东晋门阀的爱物。

这种磨花工艺是典型的萨珊玻璃风格,1600年前的磨花玻璃碗,全国屈指可数。通过对其成份的检测,可判定这件玻璃碗属钠钙系统玻璃,显然是一件来自域外的舶来品。这件玻璃器,正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实物见证。

据了解,这只玻璃碗到中国有两条路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陆路,必须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在天山或昆仑山的脚下艰苦跋涉,沿途还有塔克拉玛干的不毛之地,而在吐鲁番盆地,错过一口水井也许就是灭顶之灾。对脆弱的玻璃碗而言,这条路线可谓步步惊心。走海路,一路东行经阿拉伯海绕过印度半岛进入孟加拉湾,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然后掉头向北。大海的惊涛骇浪,让每趟远航都有可能结束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由此可见,这玻璃碗进入中国一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历程。但一旦到了中国,玻璃碗便身价百倍。

博物馆里还有两件时代相连却风格迥异的瓷器: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点彩盖钵,一个华丽,一个简朴。

青釉羽人纹盘口壶,是一个中等大小的瓷器,和家里的米缸差不多。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从上到下用釉彩绘制了四个衔环铺首、两尊佛像、一对双首连体的比翼鸟、七只异兽、两排共21个持节羽人等众多形象,空隙处还穿插点缀着疏密有致、飘忽欲动的仙草和云气纹,盖钮为一回首鸾鸟,盖面绘一对人首鸟身的神禽,连器盖内壁、内口沿等目力所及之处都绘满仙草、云气、连弧等精美纹饰。鸾鸟气宇轩昂、神禽翩翩起舞、异兽威风显赫、比翼鸟雍容华丽、佛像庄重肃穆、铺首相貌威严、羽人虚幻神奇、仙草栩栩如生,构成一幅浪漫潇洒、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

相对来说,青瓷点彩盖钵则要更小一些,只有一个面碗大小。纹饰上也朴素很多,只是在钵盖上以点褐彩的方式装饰十字纹,钵体外腹装饰一圈点褐彩,其下釉薄见胎,隐现花瓣纹饰,此外再无其它纹饰。

前者是孙吴晚期的瓷器,后者是东晋时期的瓷器,中间仅仅间隔一个国祚51年的西晋,为什么风格会相差这么大?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表示,这跟瓷器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我们猜测青釉羽人纹盘口壶很可能是宫廷用品。孙吴晚期宫廷盛行奢靡之风,釉下彩绘瓷器可能正是在这种风气下应宫廷的特殊需求而烧制。”

西晋灭吴后,晋武帝司马炎继位之初推行节俭,《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绝缣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在这种背景下,这类绚丽新颖的釉下彩绘瓷器转瞬即逝。

青釉羽人纹盘口壶,被称为国内古陶瓷考古界石破天惊的发现。王志高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陶瓷研究界普遍认为,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烧制始于唐代中晚期的长沙窑。“但是青釉羽人纹盘口壶的出土,证明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了烧制釉下彩瓷器的先进工艺,将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足足提前了约500年。”

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2012年、2013年分三批公布了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能列入这个目录的文物只有195件组,可谓是“国宝中的国宝”。其中2013年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就包括这件青釉羽人纹盘口壶(目录中称“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这件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更是反映出东晋贵族们日常精致生活的一角。

砚滴是用来注水入砚的文房用具。砚滴和水盂都是磨墨时向砚中加水研墨的文房用具,只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会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异兽口衔耳杯,头部双角后垂,双耳直竖,背及腹侧羽翼丰满,四肢稍弯曲,雄劲有力,五爪,长尾下垂。腹部中空,背上有圆管与腹部相通,兽口有小孔与耳杯相通,设计奇巧,别具匠心。

异兽背部的圆管为注水口,耳杯前的圆孔是出水口,砚滴倾倒时,水流到耳杯,耳杯原为存酒器,这里成了存水器,而且存水量不多,水再从耳杯流到砚台中用来磨墨。

造型奇特的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的面世,令我们惊叹于古人的奇思妙想及文人墨客对文房四宝审美的极致追求。

另据了解,春节期间,南京市博物馆精心准备了多项线上、线下的精彩活动,欢迎你参与。

春花夏树秋实冬雪,四季风景各不相同。小到衣装、收拾、妆容,大到建筑都留下它们的纹饰以表达美好的寓意,南京市博物馆计划于1月22日大年初一下午2:00开展花艺制作活动,通过纹饰纹样的讲解、手工花艺的制作,为观众们留下新春记忆。

1月23日下午2:00、1月24日下午2:00举办《千年文都纸悦宫墙》活动,纸浆画类似于彩泥彩,就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纸浆画颜色鲜艳,并具有浮雕效果,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活动。

1月25日下午2:00举办《忆童年春节盲盒》活动,通过参观展览《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向游客展示南京的40年,盲盒里的老物件是40年的回忆,唤起这段人的记忆和重温那段旧历史。

1月26日下午2:00、1月27日下午2:00,举办《新年印记》活动,雕版印刷术和拓片技艺是我国的传统技艺之一,南京市博物馆天宫实验室每年都以当年传统纹饰为主题,新春拓福,新春纳福。

如果想参与,可关注公众号“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点击“预约通”报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