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遗址”河南苏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

“遗址”河南苏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3-03-03 10:36:35来源:央广网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央广网的《河南苏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希望大家喜欢。

央广网洛阳3月3日消息(记者 夏莎)3月2日,记者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系统地调查和勘探工作,考古人员在苏羊遗址北部的苏羊区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其中,仰韶时期大型人工环壕、多人埋葬人骨坑、做工考究的房址等遗存的发现反映了当时强大、有序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具体体现。

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北临洛河,南望熊耳山。遗址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

苏羊遗址遗迹分布卫星图(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根据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特征,苏羊遗址被分为苏羊区和下村区两个片区。苏羊区遗存以仰韶文化为主,包含早、中、晚三个时期;下村区遗存以龙山文化为主,还有少量仰韶中晚期遗存。

据悉,苏羊遗址存续时间为仰韶文化早期至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遗址同时含有大溪、屈家岭、红山、大汶口等诸多文化因素,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样本,对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具有重要价值。

苏羊遗址生活区探方航拍图(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些重要遗存的发现使我们对苏羊遗址的范围、文化内涵、聚落形态布局和功能分区情况有了初步认识。”据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任广介绍,人工环壕位于苏羊区西部,环壕西端延伸至遗址西边界断崖处,整个壕沟连同遗址西边断崖,将苏羊区西部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在环壕内侧发现大面积密集分布的文化层堆积和遗迹,偏西侧有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初步推断其应为核心生活区。在环壕外侧西南部发现一片密集排列的墓葬分布区,初步判断为一处经过规划的墓葬区,其年代可能和环壕使用年代相当。

苏羊遗址H31出土屈家岭风格陶器(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同时,在下村区外壕沟外面,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墓葬区,截至目前,勘探发现墓葬300余座,初步推测其时代为龙山文化早期阶段。该墓葬区有可能是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成人墓地,对研究龙山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产技术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苏羊遗址出土兽首石雕(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最新勘探成果表明,苏羊遗址苏羊区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拥有双重环壕的聚落型遗址。遗址东西两侧以自然冲沟环绕,形成天然的外壕,遗址内部修建大型人工环壕,作为遗址的内环壕。双重环壕表明遗址等级可能较高,应为区域中心性聚落。

苏羊遗址出土玉璧(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苏羊遗址出土玉钺(央广网发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从2021年起连续两年对苏羊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还有部分大溪、大汶口、红山、屈家岭等多元文化因素。发现了仰韶时期人工环壕、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瓮棺葬等;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包括出土了一枚红山文化风格的兽首石雕及在居址区发现了一大批保存较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房址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