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状元”李蟠是怎样考上状元的?为何又被称为“馒头状元”?

“状元”李蟠是怎样考上状元的?为何又被称为“馒头状元”?

时间:2022-08-06 09:25:35来源:叮当侃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叮当侃娱的《李蟠是怎样考上状元的?为何又被称为“馒头状元”?》,希望大家喜欢。

李蟠(生卒年不详),字仙李,号根阉,为清朝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此人虽政绩平平,但若论状元经历,他却是中国历代状元中空前绝后的一位,因为他曾举创下了中国状元中的三项记录:考试时间最长的状元、带干粮最多的状元、清朝唯一一个来自徐州的状元。他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父亲李合,是明末弘光年间的拔贡,著有《忖庵诗集》。他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天赋,旧志载:“李蟠幼年聪慧,读书可一目十行,写文章,洋洋数干言,一气呵成、不涂改一字。”

李蟠身材高大,食量惊人,早年喜玩鹞鹰,后摔死鹞鹰,从此发愤苦读。他念书十分努力,在会试、乡试中一路过关斩将,直接冲到了殿试。在别人眼里,经过此番考试,李蟠一定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然而,他本人的字写得不好,清代的科举比较偏重书法,所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此外,他脑子转得慢。要知道殿试(跟我们考申论差不多)拼的就是反应和文笔,半天蹦不出个把字,那还了得。如果仅仅是这两点也就罢了,偏偏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干掉两三个人的口粮。殿试的考生在早上四更天就摸黑起床了。李蟠知道自己的肚子难伺候,所以前一天就早早准备了三十六个馒头,准备考场上顶不住的时候来上两口。

清朝的殿试规定,考生必须在傍晚前交卷。考试当天,各个考生都先后在傍晚前交卷离场,唯有能吃、笔迹差、脑子慢的李蟠奋战了一个白天,还未完成答卷,仍伏在案上苦干。监考官也是人,坐了一天,自然也饿了、困了,所以就不断催促李蟠交卷。他一着急就哭了,哀求说:“我一辈子的事业就在这一天了,请不要催促我,让我成就功名吧!”监考官员无奈只好同意。就这样,他一边啃着馒头,一边低头苦干,直到到次日的四更才交卷,耐力实在非一般人能比。按说迟交卷子这么长时间,李蟠的状元梦肯定没戏了。

谁知康熙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并仔细审阅了他的殿试答卷《廷对制策》,与皇帝本人的《策问》一问一答,遥为对应,满篇2000余字,文笔雄劲,气势磅礴,陈述治国要略,精深之至。其内容对军政、吏治、河防、靖务均有涉猎,且答对贴切,符合事理,条理清晰,切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并有独到见解。

康熙皇帝阅毕大为赏识,钦点李蟠为一甲一名(状元)。这样得来的状元自然有人不服。与他同榜的探花姜宸英心中不服,于是写了一首打油诗加以讽刺: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如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更着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开头两句是恭维话,转而是讽刺。“望”即声望,第一句称赞他声望满故乡。第三句是议论李蟠的仪容。“绛勃”就是被封为“绛侯”的汉初大将周勃,周勃出身低微而没有文化,与灌婴一道担任丞相时,世人有“绛灌无文”之讥。李蟠躯体高大,满脸胡子,就像是一名武夫,姜宸英说他的样子像周勃,讥讽他的文才不佳。第四句是议论李的才学。说李蟠的“刀笔”似汉初的名相萧何,表面上是褒,其实是讽刺。“刀笔”指书写用具,后又将讼师称为“刀笔”,因为这种人的笔就像刀那样锋利,可以杀人。

萧何年青时曾任小吏,而李蟠也曾在家乡干过这种工作,诗人借此来讽刺这位钦点状元。第五、六句是从姓名入手来写的。“木”下“子”就是“李”,暗讽李蟠的家世无文,像木那样愚顿。“虫”边加上“番”就是“蟠”,这一句的讽刺更加刻薄。“虫边更着番”就是虫再加上野兽的脚或再加上鼠妇,说李蟠不是人。最后两句也是讽刺:李蟠有什么地方难学?就是他能吃得完三十六个饽饽。“饽饽”就是馒头。这首诗联想丰富,构思精巧,因此很快流传开来,人们都将李蟠称为“饽饽状元”。

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蟠被命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在主持考试期间,他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从应试的秀才中挑选出许多才俊,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清朝的一代名臣。也由于李蟠的不循私贿,任才为贤,遭到一些落弟举子的中伤和嫉恨。又由于他清高亮节,不谙逢迎权贵,便有人蜚语中伤,散播谣言,说他在主考乡试中营私舞弊。此事传到康熙耳里,于是将他在乡试中点中的举人,内朝廷大臣主考,重新复试。复试结果,无一落榜,洗清污点。但孔尚任根据传闻写了《通天榜传奇》一剧,在京城宣播,—时之间闹得满城风雨。

李蟠终因与此事脱不了干系,被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康熙帝在南巡时,还欲起用李蟠,但李蟠无意再仕,作罢。此后未再做官。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