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太监”此人手握大权,手底下的人都来找他走后门,于是他想一妙计:抽签

“太监”此人手握大权,手底下的人都来找他走后门,于是他想一妙计:抽签

时间:2022-08-07 07:05:26来源:红墙说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红墙说史的《此人手握大权,手底下的人都来找他走后门,于是他想一妙计:抽签》,希望大家喜欢。

万历二十二年,62岁的孙丕杨,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担任吏部尚书,主要是替朝廷挑选人才。而当时没有宰相,吏部尚书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大的官了。

孙丕杨天不怕都不怕,偏偏就怕宦官,除了太监,所有文武百官都不敢求孙丕杨,只有太监经常求他帮忙给自己手足谋的好差事。一来二往的,孙丕杨不敢不答应,但是,安排又安排不了,后来,他采用了一个抽签的方式来安排差事,史料记载:“创‘掣签法’,杜绝权贵请谒之弊。”最终,让那些找求他帮忙的太监们都找不到任何理由了。

那么,为什么孙丕杨要创这种奇怪的选官办法呢?这其实跟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孙丕杨官位比太监们的高,太监的老大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比孙丕杨官职低了很多,而且,太监是不允许参与国家大事的,明太祖就曾经有定过规矩,凡是太监参与国家大事的杀无赦。并且,明太祖在开国初期就把宰相都废了,还把宰相的职位取消了,甚至,为了避免后代群臣有人再提议设立宰相,还留下了:“提出此建议者诛其九族。”的祖训。

所以,如果按照这样来说的话,当时孙丕杨是只归皇帝一个人管的,除了皇上之外,他也不需要惧其他人的。但是,事实也不全是这样的,明太祖取消了宰相一职,那么,其结果就是所有国家大事都需要皇帝亲管了,但都知道一个泱泱大国,如果,皇帝一个人事事都劳心劳力肯定是心力憔悴的,朝中群臣百姓中也是有很多擅长管理的高才呀。

而且,自小在皇宫长大的太子殿下,对民间世事也是知晓的不多,而太子在皇宫所受的教育也是跟名家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的,之后,这样的太子在接替皇帝的位子之后,就需要可以协助他处理国家大事的助手了。一直到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明宣宗为了压制内阁的权势,之后,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

所以,当时皇帝批的奏折都是先有皇帝的助手首查阅之后,再给皇帝奉上批奏处理的建议,再后,将查阅后的奏折送到皇帝那里,皇帝便根据建议来批阅奏折。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于是,“批红”的权力落到了太监手里。所以,这期间太监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处理政事的核心势力也在潜移默化地转移,等于是:太监得到了当时皇帝的权利。

可以说,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丕杨不想听从太监的要求,替他们给亲信安排美差,但是,又不敢得罪他们。最终,孙丕杨只能开始放弃自己替朝廷招纳人才安排工作的权力选择了抽签,所以,太监们也就不能去请求他帮着走后门了。由于,这一切都是通过抽签来决定,通过抽签来安排实施以后,太监们走不了捷径了。史料记载,遇“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

历史上,如:刘瑾、冯保、魏忠贤等人就是司礼监的佼佼者,他们可以说是权倾天下。但是出现这一情况的前提是:皇帝懒散。否则,皇帝可以收回“批红”的权利。比如:嘉靖皇帝,把太监都当成了奴才,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什么的都不敢胡作非为,一时权势被打压下去。然而,如果这个职位上的人被政敌斗倒,那么,其下场将会是极为凄惨的,因为,如果下台,奏折不归自己管,自己的罪状将会十恶不赦也是正常的。

并且,当时明朝引用了元朝的一直任职制度,吏部官员通过三次考试合格就可以去当候选官员,但是,即使已经是候选官员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官的。官位少,候选官员太多,所以,就有人开始走后门了。

当时,绍兴一带兴做买卖,凡是做生意有钱聪明的生意人,大多会去买官,找个好的地方去做官。还有一些人,自己买不起官位,就几个人一起凑钱买官当,买来一个官位一个人当,剩下的其他人就在后面坐等分红了。

并且,在当时如果你知道有人要退休了,那么,你若是想让他引荐你去接替他的位置的话,不但要够资历,而且,你还要有钱,即使是一般的吏员也要五六万,如果是武职,甚至要超过十万。执行抽签之后那些有钱人都少了一条发财之路,除非你胆大包天,或者有什么把柄被别人抓住了,否则,谁都不会去得罪人,而且自己也会没了财源,谁都不会做这种事的。

如果,要找一种大家都相对可以接受的分配官职的方式,那么,应该就是按照资历加上抽签最合适了。如果,你的资历够了,就没有那么多的异议,因为,资历够的人经营的关系比较多,而且,很多年轻人都是他们的后辈晚生,所以,年轻人大多数不会反对。但是,如果是资历差不多的情况下抽签的话,那么,就只能真的把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处理了。

官道上的事情大致就是这样了,那么,下面的黎民百姓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他们每年都要交税,朝廷那么多的官员,他们当然是希望朝廷可以安排更优秀的官员来,要不然的话都会有意见的,但是,有意见也没用,上面的人也听不到下面的意见的。

所以,在官场权衡自身权益的时候不会都不会考虑黎民百姓的想法的,因为,他们对官员没用并且产生不了影响,所以,黎民百姓对于官员来说也只有被欺负跟压榨的份了。在这个时期可以说,如果可以遇上为民着想的官员的话,那么,这也算是黎民百姓的幸事了。

孙丕扬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但是,在大动乱时期却遭到了当地激进分子的严重破坏,现在,也只是仅存了一点遗迹。

参考资料:

『《明史》、《明朝那些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