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明朝”明朝本来有一次最好的机会,却被一个小秘书给彻底毁掉了

“明朝”明朝本来有一次最好的机会,却被一个小秘书给彻底毁掉了

时间:2022-08-09 15:16:18来源:杯中探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杯中探史的《明朝本来有一次最好的机会,却被一个小秘书给彻底毁掉了》,希望大家喜欢。

都说历史大势,浩浩汤汤,谁都无法改变,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细节,无意中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人扼腕长叹:如果没有那一步,历史或许真的可以改写。

比如明朝末年,就发生了一次很小的事故,从而导致了明朝彻底崩溃,再也无法挽回。

那是在崇祯13年左右,大明朝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对外,松锦一战,清军消灭明朝十几万部队,精锐损失殆尽;对内,李自成步步紧逼,一座又一座城池被攻陷,形势极其危急。

从这个形势来看,明朝的气数将尽,灭亡是早晚的事。但就在这个时候,大清却给了明朝一个喘息的机会:提出议和。

当时,大清虽然在军事实力已明显占据优势,但他们还没有占据中原的意思,他们只是希望能与明朝划定边界,然后互通经济,明朝每年支援一定数量的金银财宝,他们再回赠点皮毛,因此,提出议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按理说,面对内忧外患,明朝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响应,先安定一边再说。况且,大清提出的条件也不是狮子大开口,明朝完全可以满足。

崇祯得到议和的消息后,也是打心眼里高兴,可是,他认为自己是一朝天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坚决不能提议和的事。这时,兵部尚书陈新甲揣摩到了崇祯的心思,主动向崇祯提出,自己愿意出面议和。

崇祯一听,太高兴了,由陈新甲出面来办这事,即使将来不成,自己也不用担责任,于是当即批准了,并对其交待:此事务必保密,切不可外传!

陈新甲心领神会,领旨下去了。

这一次议和,双方都很重视,陈新甲派职方郎中马绍愉出关议和。出关后,马绍愉受到了大清的高规格接待,走的时候,大清还搞了仪式隆重欢送,由此可以看出,大清对这次议和是有着相当诚意的。

马绍愉立即将议和的情况写成了密奏,传到了北京。这天早上,陈新甲匆匆看完马绍愉的密奏,心里也很高兴,如果真的能成功议和,那么对明朝绝对是大功一件!

但就在这个时候,马上就要朝会了,陈新甲便将密奏放在桌子上,上朝去了。

历史就在这一刻,改写了。

陈新甲有个小秘书,平时就经常帮他处理一些工作,陈新甲走后,小秘书照例去处理工作,发现桌子上有一份陈新甲看完的文书,也没多想,以为和以前一样,要立即印成塘报发下去。

明朝有邸报、塘报两种,邸报都是记录皇帝旨意和大臣奏陈等信息的,而塘报则是记录地方各省军政大事的,要通过驿邮部门发到驻京大臣及地方各省。

这一发不要紧,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堂堂大明王朝竟然要和关外的清朝议和,这是何等的耻辱!一个又一个奏折从四面八方送到京城,一致反对议和,要求严惩主和官员。

崇祯得知议和消息泄露后,勃然大怒,自己一再告诫陈新甲要绝对保密,可他竟然堂而皇之地印发了塘报!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祯严厉斥责陈新甲,将一切罪名都安在了他的身上。

陈新甲也知道这事儿太大,如果自己扛下来,死罪难逃,于是就上书申辩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你崇祯的旨意办的,并在文中多次引用崇祯的指示。

不料,这一下,更惹恼了死要面子的崇祯,把陈新甲任兵部尚书以来所有的失败都归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最后一个字:杀!

陈新甲被杀后,议和的事自然无人再提,而明朝也失去了挽救自己的一个绝好的历史机遇。

试想:如果那个小秘书再懒一点,或者再请示一下,议和就可能促成了,大明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了。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推倒重来,这或许就是明朝的命运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