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魏国”穿越两千年多年的历史时空,看中国两位“军神“别致的心有灵犀

“魏国”穿越两千年多年的历史时空,看中国两位“军神“别致的心有灵犀

时间:2022-08-17 19:55:29来源:大野壹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大野壹一的《穿越两千年多年的历史时空,看中国两位“军神“别致的心有灵犀》,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古代之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有两条非常著名的战术思想,

其一,“攻其所必救”,其二,“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两条战术思想都在说同一个问题:

与敌大战,在什么地点打,什么时间打,为将者都要想办法充分调动敌人,让敌人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打赢战争。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运动战之鼻祖孙膑,利用"

攻其所必救

"的战法,充分调动魏国大将庞涓率领的军队,不但成功"

围魏救赵

",还在运动中消灭了魏国主力大军,动摇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的霸权。此战之后,孙膑使用"减灶法",引诱魏军深入,并在马陵山地再次消灭魏国主力大军,干掉庞涓,报了自己被庞涓割掉膝盖骨的一箭之仇。

两千年后,中国新一代"

军神

",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

刘伯承元帅

,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使用同样的战法,半个月之内,在

神头岭和响堂铺伏

击战中,消灭日本侵略者近两千人,击毁大量汽车,俘获大量枪支弹药,狠狠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

公元前354年,战国前期第一霸主魏国为了进一步维护霸权,派遣大将庞涓率领大军讨伐赵国。魏军在庞涓这位战国名将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很快攻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告急,派出使臣向东方另一个大国——齐国求救。齐国为了维持天下均势,不让魏国灭亡赵国,一家独大,给齐国造成威胁,于是决定救援赵国。

齐国派出大将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带领八万大军救援赵国。大军出发后,田忌欲率领大军直扑赵国邯郸,与魏军大战,孙膑向田忌建议道: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敝于魏也。"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膑指出直接和魏军大战,对齐军不利,对齐国更不利,不如根据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在攻打赵国邯郸之际,直接引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引兵回救,再设法消灭魏军,这样赵国邯郸之围自然解除,还能重创魏军,于齐国更有利。

孙红雷扮演的孙膑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军直取魏都大梁。

在齐军即将进入魏国边境的时候,为了麻痹敌人和掩盖攻打魏国大梁的目的,孙膑派出小股部队攻打魏国军事重镇平陵,此股部队不但能起到牵制平陵魏军的目的,还为后面消灭庞涓救援大军做准备。孙膑和田忌则亲率主力大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

正当孙膑、田忌猛攻魏国都城大梁的消息传到庞涓军中之时,庞涓刚好攻下赵国都城邯郸。获知齐国猛攻大梁消息的庞涓,来不及多想,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邯郸,即亲自率领轻装主力大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欲挟攻取邯郸之威势,一举将齐军消灭于大梁郊野。

孙膑和田忌获知庞涓已经回兵救援大梁的消息后,立即将主力大军秘密转移至庞涓回救大梁的必经之路桂陵地区埋伏,准备伏击魏军。

原本魏军刚刚打下赵国都城邯郸,兵锋正盛,然而经过昼夜不停的急行军,到达桂陵地区时已经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迷,面对突如其来的齐国大军,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再加之齐军以逸待劳,士气旺盛,结果魏军立刻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很快被齐军大败。

桂陵之战军事地图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也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个计谋——围魏救赵典故的由来。

桂陵之战,孙膑运用自己高超的军事修养,用"攻取所必救"的战术思想,充分调动魏军到自己选定的地点进行决战,大败魏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桂陵之战十三年后的公元前341年,不甘心霸权动摇的魏国,将目光投向了同为三晋(魏、赵、韩三家分晋而立国,因此历史上通常将这三个国家统称为三晋。)之一的韩国。此时的韩国,通过法家士子申不害的变法,国力逐步增强,刚刚有点起色,面对强大魏军的攻击,自然无法匹敌,于是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在和朝臣们充分讨论之后,决定救援韩国。

齐威王命田忌等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援韩国。孙膑和田忌还是采用老办法,兵锋直指魏国都城大梁,正在围攻韩国的庞涓被迫再次撤兵回救大梁。

魏王得到齐国救援韩国,再次干预三晋之事的消息后,气愤异常,决定发全国之兵,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欲与齐国决一死战。

孙膑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使用"

减灶法

",在撤退过程中不断减少兵士做饭的灶台,并派出少量兵士假装逃亡,故意被魏军抓获,以造成一个齐军仓皇逃跑,士卒逃亡,不能与魏军相抗衡的假象,用以迷惑魏军,从而达到不断引魏军深入,调动魏军的目的。

庞涓果然中计,认为齐军兵士大半逃亡,实力大减,正是彻底消灭齐军的最佳时机,生怕齐军跑了,他让太子申带领步兵主力慢慢追击,自己则带领轻装骑兵快速追击齐军。最终轻敌冒进的庞涓,在马陵山地陷入孙膑精心为他准备的伏击圈,全军覆没,自己也兵败自刎。孙膑总算是通过自己的智慧,报了庞涓割掉自己膝盖骨的一箭之仇。

灭掉庞涓骑兵主力后,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太子申率领的步兵主力,并俘获太子申。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减弱,失去霸主地位,再也没有重新崛起,直至被秦国灭掉。

马陵之战军事地图

马陵之战,孙膑先是使用"攻其所必救"的老办法,逼迫庞涓回救大梁,解决韩国的危机,然后再运用"致人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调动敌人,诱敌深入,待敌人到达自己选定的战场后,再全歼敌军。

孙膑也因桂陵、马陵之战,名列中国古代名将榜。

孙膑之后,历代亦有不少将领将"攻其所必救"这种战术思想运用得非常精彩,近代将此战术思想运用得最是炉火纯青的当属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元帅,而刘伯承元帅运用此战术最有代表的当属神头岭伏击战。

刘伯承元帅像

1938年3月,八路军129师奉命进至晋东南襄垣地区,侧击由邯郸向潞城、长治进犯的日军第108师团一部。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市长徐向前根据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救"的行动特点,结合黎城、潞城之间的有利地形,决定打一场"攻其所必救"、"围点打援"的伏击战。他们派出部分兵力突袭黎城,调动潞城的日军出援,然后在神头村以西的神头岭的公路两侧伏击日军。

神头岭伏击战军事地图

3月16日凌晨4点,已经做好战斗动员的八路军突袭黎城的战斗打响,潞城日军按照刘伯承元帅的"指挥",派出1500余人向黎城方向支援。9点30分,潞城支援的日军进入八路军的伏击阵地,遭到八路军的猛烈攻击,全军覆没。

3月30日,刘伯承元帅再次在邯郸至长治的公路线上的响堂铺地区精心布置了一场精彩的伏击战,伏击日军辎重部队,歼灭400余人的日军。

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八路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一共歼灭日军近两千人,给了入侵晋东南的日军狠狠地一击!

此后,刘伯承元帅,将这两次战斗的经验传授全军,成为八路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打败敌人的一个重要法宝。

刘伯承元帅和孙膑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军神",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运用同一种战术思想,起得战争的胜利,这不得不说是两位相隔千年的伟大军事家一种别致的"心有灵犀"。

参考资料:《中国战争史》、《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