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丞相”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一回事吗?

“丞相”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一回事吗?

时间:2022-08-21 14:05:24来源:茶言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茶言说的《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一回事吗?》,希望大家喜欢。

两者的区别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简单地说“宰相”是丞相的俗称,它并非是一个官职,主要是用来代指统领百官的官职,如隋朝的尚书令、唐朝的中书令、宋朝的同平章事、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这些官职都可被称作宰相。

而“丞相”就是一个官职,自秦汉后,它就是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的全国最高行政长官。

宰相

宰相在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上几乎不作为正式官职来使用。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在辽国时期,辽时“宰相”曾被短暂的作为正式官职名来使用,《辽史.百官志》载“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当时辽国设有南北宰相,其主要是协助南北枢密院的长官处理辽国的军政事务。

除辽国外,“宰相”就再未被作为正式官职来使用。

当然“宰相”虽不是正式的官职,但却也有其出处。“宰相”最初其实是“大宰”和“相”的合称,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一书中:“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最初“宰相”意为掌握政权的大官,后来逐渐就被世人用来代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大宰”源于西周时期,周时“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是为百官之首,掌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等六典。“相”源于春秋晋国,《史记.张仪列传》载“惠王乃以张仪为相”,初“相”为晋国卿大夫的家相,主要是总管卿大夫家中和封地事务。后随着原晋国的卿大夫相继成为诸侯王,如赵国、韩国、魏国等,“家相”就成为诸侯国中统领百官的官职。

丞相

丞相作为正式的官职名最早出现在秦武王二年,《史记.秦本纪》载:“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此时武王为了平衡相权与王权的平衡,设“丞相”职,借此来瓜分统领百官的“相邦”的权力。所以这个时候丞相并非是以后的百官之首,而只是“相邦”的副手,协助相国处理朝政事务的。

直到秦王政初期,丞相也一直都是“相国”的副手,比如初期吕不韦为相邦,昌平君为丞相。不过后随着吕不韦借助相邦的权力行干政擅权之事,嬴政对相邦的权力开始起了忌惮之心,随后不久相邦即被废除。

秦统一全国后,始皇帝以“左右丞相”来统领百官,总揽全国政务,并以右为尊,如秦二世时,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为右丞相。此外,在秦二世时期,胡亥为了褒奖赵高的功绩,特意为他设立了“中丞相”一职,与左右丞相并列。当然不管是左丞相,还是右丞相,亦是中丞相,“丞相”作为百官之首的地位已被基本确立。

不过到汉初,因刘邦恢复“相邦”(此时避刘邦讳实际已改“相国”),丞相又重新变成了“相国”的副手,当然此时刘邦废除了左中右丞相,只设“丞相”,如汉初萧何就因诛杀韩信有功得以“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到了惠帝时期“相国”又不再设立,又以“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文帝二年,汉文帝又再次废除“左右丞相”,改为“丞相”,自此丞相成为了真正的百官之首,不再改变。就这样直到东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全国最高政务长官存在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自此从哀帝元寿二年到东汉建安十三年这200余年间“丞相”再也没出现。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丞相”,丞相才又再次成为全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因曹操的关系,丞相还成为了全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最高军政长官,真正做到了“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但此时“丞相”职并没有存在太久。魏晋南北朝370年间,除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设“丞相”,其余时间皆不设丞相。而后,隋、唐、宋除唐玄宗开元元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外,其余时间都不设“丞相”,皆被隋唐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尚书令、门下侍中和中书令,及宋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所替代。

直到元朝,元廷于中书省置丞相,这个时候消失百年的丞相才再一次出现,并再次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直到明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丞相,不再设,此时丞相存在不过百年。此后“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的历史彻底宣告终结,自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