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汉中”王平为何离开强大的曹魏,而投奔弱小的蜀国?

“汉中”王平为何离开强大的曹魏,而投奔弱小的蜀国?

时间:2022-10-17 16:28:14来源:知识大赛场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大赛场的《王平为何离开强大的曹魏,而投奔弱小的蜀国?》,希望大家喜欢。

王平离开强大的曹魏而投奔弱小的刘备,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个原因是曹魏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让王平丧失了继续呆下去的理由,更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自身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探求一下。

一、王平其人其事。

王平是益州巴西郡人,从小就养在外祖父何家,姓也是随着外公姓何,因此叫何平。长大后才回归本姓王,叫王平。

呆在外祖父的那些日子虽有饭吃,可以维持成长的基本元素,可是没有读过书。因此直到长大成人,王平一直都不识字。

由于长期寄离人下,性格孤僻,甚至带着强烈的自卑感,有些自轻自贱。这些性格缺陷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和他小时候成长经历有关,过往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此后的成长历程中,也极大的影响了他日后的发展。

曹操逼降汉中张鲁,随后张郃迁徙“三巴”居民,许多百姓被迁徙到洛阳一带定居,而王平在这个时候随着众人一起来到洛阳。

过后不久,汉中争夺战爆发,曹操又从洛阳附近征发了部分人开赴汉中。然而形势不利,许多人纷纷叛逃,王平在这个时候也一起投奔了刘备,从而成为刘备麾下的一名牙门将。

投靠蜀汉后,王平在军队中接受到严格锻炼,逐步成为一个有胆识,有判断能力的将领。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被派往街亭防守张郃,而王平则被派到马谡身边协助。然后,好高骛远的马谡不听规劝,结果在街亭大败,而王平沉着冷静,因地制宜的指挥麾下的部众缓缓的退出,沿途收集散卒,从而顺利的脱离接触,最大可能保护了有生力量。

街亭之战后,王平一跃成名,被拜参军,统领当时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并且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此后,屡次北伐中,王平表现不俗,获得诸葛亮的重用。

当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发生内讧,王平临危受命,击败了魏延,为蜀汉的稳定做出了解除贡献。此后不久,王平连连进升,成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公元244年,曹爽统帅十万之众进犯汉中,当时留守汉中的兵力不足三万之众,形势非常危急。王平在护军刘敏的支持下,力排众议,派军防守兴势,扼守险要关口拒守曹军,迫使曹爽大军停滞不前,无法进入汉中,而蜀汉大军则源源不断从成都调来,迫使曹魏不得不撤退。

在王平冷静的指挥下,蜀汉以劣势兵力完成了对优势曹军的阻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当时蜀汉有三大名将各自镇守一方,他们分别是南有马忠,东有邓芝,北有王平,保护着蜀汉的安定。

四年之后,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王平死后葬在永安乡凤凰山李家坡,其坟墓是长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

二、王平何时投靠曹魏?

益州巴郡有七姓夷王,世代居住在阆中一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深刻影响,许多人已经汉化,而王平则是其中的一个。

公元215年,曹操占领汉中,随后派张郃带兵进攻巴西,巴中和巴郡。张郃军进入巴郡之后,当地的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立即归顺,并且带着族人迁出巴郡,按照曹操的指示,全部迁徙到洛阳一带开垦农田。

汉化后的王平也在其中,由于表现出色,被任命为代理校尉。

如果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王平大概率是要当一辈子的农民,即使是一个代理校尉,在曹魏这种看重门户的时代,王平想升上去,应该比登天还要难,除非有奇迹出现。

如后来的邓艾,也是屯田民出身,那是由于遇到了司马懿,而司马懿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因此获得了额外的提拔,可是作为识字不过十个的王平怎么又有这样特殊机会获得提拔呢?

因此,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王平大概率就这样老死在种田的事业中。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汉中,曹军在汉中处于不利的状态,而驻守汉中的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远在北方打算攻打孙权的曹操不得不率军赶赴汉中救火,于是洛阳附近的屯田民被征召入伍,成为曹操麾下的曹军进入汉中。

原本离开益州的王平,就这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汉中,当了两年的屯田民,再一次手持武器,成为一名曹军。

三、王平为何要离开强大的曹魏而转投蜀汉?

曹操率军来到汉中的时候,驻守汉中的曹军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不管是在士气上,还是地理条件上,还是后勤支援上,曹军的形势非常恶劣。

即使曹操亲自来,这种趋势也无法逆转,因此刘备非常得意说,即使曹操亲自来也是大事去矣。刘备采取了以逸待劳,以拖待变的方式拖累曹军,并且在对峙中寻找机会进攻曹军。

经过数月的对峙之后,刘备军终于找到了曹军的弱点,派赵云和黄忠一举焚烧曹军的粮草,并且在汉水侧畔发动了一场出其不意的袭击,导致曹军大败,军心彻底崩溃。

这个时候,曹军许多士卒纷纷叛逃,而王平也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刘备。

投奔刘备后,王平被封为牙门将、裨将。按照道理而言,曹魏虽然失利于刘备,可是总体而言,刘备的实力远远弱于曹操,可是已经见过世面的王平却转变了立场,投靠了刘备。

之所以发生这个突然的转变,应该有以下几个缘故:

第一个缘故就是迁徙到洛阳的王平并没有受到善待。从其他地方迁徙人口到洛阳附近的事情一直都在进行,这个是曹操一直以来执行的国策,随着战事日趋激烈,对于这些屯田民的压榨也愈来愈激烈,而他们的负担也愈来愈重,这对于从巴郡前往洛阳的王平而言,这可不是善政而是恶政。

对于定居巴郡的七姓胡而言,享受这许多优惠的政策,可是迁徙到洛阳附近后,所有的优惠政策也没有,还要负担沉重的劳役和兵役,这让他们难以承受,因此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逃往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二个缘故就是曹军在汉中遭受巨大的惨败。在刘备倾力反击之下,曹军接连遭受惨败,先是夏侯渊被杀,接着粮草被焚毁,接着汉水之战惨败,大量的士卒落入汉水中被淹死。接连的惨败极大地摧毁了曹军获胜的希望和信心,特别是恶劣的交通和战地环境导致曹军已经丧失了胜利的希望,许多士卒在死和逃往之间徘徊。

要么选择战死在丛林之中,要么逃亡。部分人不堪忍受,或者没有家属的牵连而选择逃亡,或者投向刘备,另外一部分则选择了继续坚守。

王平正是在这个环境下投奔了刘备。

第三个缘故即是王平原本就是益州人。作为益州巴郡人的王平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投靠刘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原本就是益州本地人。如果此时不做出选择留在这里,一旦曹操撤军,他将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了。

因此,在这个混乱之际,曹军无法防备的时候,王平趁机投向刘备,实现了回到故乡的意愿。

可见,王品宁愿舍弃强大的曹魏投向刘备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并非某一个原因促成的。

四、总结。

王平在汉中之战中乘乱舍弃了强大的曹魏而投向刘备,一方面是因为曹魏在汉中严重失利,另外一方面是迁徙到洛阳的王平并没有过着预料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提升的机会。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王平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回到故乡的机会,这才让他弃曹投刘的机会,毕竟益州巴郡才是他的故乡,而且刘备兴复汉室的大旗同样也激发了他的认同感。

因此,在综合因素激发下,王平舍弃了曹魏而投奔了刘备。对于王平而言,这一步棋其实走得很对,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