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晋国”在家族政权的传承上,父子两人相继违背常规,但都发展了家族

“晋国”在家族政权的传承上,父子两人相继违背常规,但都发展了家族

时间:2022-11-02 17:35:37来源:东兴说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东兴说历史的《在家族政权的传承上,父子两人相继违背常规,但都发展了家族》,希望大家喜欢。

自西周以降,执政者的继承法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否则,将会导致内讧,骨肉相残,乃至政权的丧失。

可是,时任晋国正卿的赵简子(赵鞅),在临终之际,却把赵家的权力之棒,交接给了庶出且其母为狄人之女的赵无恤。

那么,赵简子为什么要违背“继承法则”,将赵氏家族的大任授之于赵无恤呢?

一、见识非凡,虽庶出却被立为世子。

自幼勤学聪慧的赵无恤,时时处处都依规依据地为人处世。庶出的身份,使他必须有自知之明。其父赵简子也从来没拿赵无恤当回事。

可是,当赵家的家臣姑布子卿认为赵无恤非同一般,且极力向赵简子推举后,赵简子开始关注赵无恤了,并逐步认可着他。

为了品评儿子们的优劣,赵简子曾做过一次实践性测试。

一天,赵简子对诸子说,我把一个宝符藏在了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恒山,在河北阜平西北境)之上,你们都去找吧。谁先找到,就重赏谁。

于是,赵氏诸子都骑快马奔向了常山,去寻找宝符。不久,大家竟然都空着手回来了。

赵简子见儿子们都回来了,就问他们找到了宝符没有。就在大家都面面相觑之际,赵无恤亢声说道:我已经找到了您说的宝符。

赵鞅闻听略显吃惊,随即便让赵无恤拿出宝符。赵毋恤答非所问地说:凭借常山的险要地势,可以攻打代国,从而将其变为我们赵家的领域。

赵简子一听赵无恤如此说,内心十分高兴,当即认为,赵无恤明了自己的心思,是赵氏大业的最佳继承者。于是,赵简子把自己的世子由嫡长子赵伯鲁,换成了庶子赵无恤。

赵简子去世后,作为世子的赵无恤接管了赵氏政权。并在掌权的过程中,打败了政敌,壮大、传承了赵氏家族。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二、不负重托,妙用“忍”字诀斗败智氏。

承继赵氏家业的赵无恤,确实没有辜负赵简子的期望。他在忍与不忍之中,斗败智氏,使赵氏家族得以存在、发展着。

1、需要忍则受之。继赵简子之后成为晋国正卿的智伯,总想寻机打压,乃至除掉赵氏家族,以拓宽智氏家族的进发之衢。

公元前466年(晋出公九年),智伯与赵无恤一起率军征伐郑国。当兵临郑国都城后,智伯要求赵无恤指挥军队攻城。

但是,赵无恤怕遭受损失,不想去。于是,他就找了些借口,极力推辞,并试图说服智伯率军进攻。

智伯见赵无恤推三阻四地不想去,就恼怒地责问道:像你这样一个长得丑,性格软弱,胆小怕事的人,怎么就成了赵简子的接班人?

赵无恤听后不卑不亢地回道: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忍得一时之辱,且能够负重前行,应该是一个好的事业的继承者。这样的人如果成为了赵氏家业的掌管者,也绝对没有什么不利之处!

时隔四年之后,赵无恤又与智伯共同出征郑国时,在一次酒宴上,已有醉意的智伯强迫赵无恤饮酒,结果遭到了赵无恤的拒绝。

智伯见赵无恤违背自己,怒从心头起,便顺手拿起酒杯,把酒倒在了赵无恤的脸上。赵无恤的侍从们见主人受到了侮辱,就想杀掉智伯,赵无恤立即予以制止。

事后,赵无恤对侍从们说:先父之所以让我继承赵家的事业,掌管赵氏家族,主要就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

容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力。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不都是忍别人所不能忍者。

2、不能忍则抗之。掌控晋国的朝政以后,智伯就千方百计地壮大智氏,挖空心思地发展自我。不久,智氏就成了晋国权位最高,势力最大的家族。

于是,智伯愈来愈嚣张跋扈、颐指气使,几乎没有人能入他的法眼。而且,不断想方设法地削弱与其并举的韩、赵、魏三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打着恢复晋国曾经的霸主之业的旗号,强令韩、赵、魏三大家族,每家献出一个万户之邑,由国家统管。

韩、魏两家虽明知智伯是在弱他家强自己,以实现他那不可告人的、独霸晋国的目的,但迫于智伯的淫威,不得不遵奉其令。

但是,赵无恤却委婉、坚决地回绝了智伯:“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与他人?”智伯见惟有赵家不听命于自己,不禁怒气冲天。随之,组建智、韩、魏三家联军,攻打赵氏。

别说以一家敌三家,就是单独抗击智氏,赵无恤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为了保住赵家产业,为了不辜负先父,赵无恤率领赵家军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强力抗击三家联军。

赵无恤凭借地利、人和等因素,与三家联军抗衡一年之后,智伯掘晋水汾河以灌晋阳,导致赵家处在了危难之际。

经过深思熟虑后,赵无恤以“唇亡齿寒”之道和均分智氏之地的诱惑,说服了韩、魏两家,使之背弃了智伯。然后,韩、赵、魏三家趁智伯骄狂无备之机,齐心协力地消灭了智氏。

三、审时度势,归家政于嫡长子一系。

智伯兵败家亡后,晋国由四卿割据,变成了韩、赵、魏三家把持。于是,历史上“三家分晋”的格局初步形成了。

尤其是赵无恤领导的赵家,因成功翦除智伯而声威大震。随之,赵家的独立之路不断得到夯实,独立大业不断得到奠基。

这种情况下,赵无恤在赵氏政权后继者的选择上,若任用自己的儿子,属于正常现象,但他的所作所为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赵无恤虽然生有五子,但他没有再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而是把赵氏政权传给了兄长赵伯鲁的孙赵浣。后来,赵浣之子赵籍创建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在那个极为重视宗法制度的时代,庶子被确立为世子,传承政权,是非常不当的做法,是严重地违背宗法制度的,是会隐伏下危机的。

可是,赵简子与赵无恤父子的做法,都有违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属于反常行为,但他们都巧妙地使“反常行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促进了赵氏家族的发展。

在家业与宗法面前,赵简子违背宗法制度,“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因而发展壮大了赵家。赵简子如此作为,无疑是为了赵家大业的将来,堪称目光远大!

在权利与宗法面前,赵无恤冷静地选择了“宗法”。在赵氏家业不断稳固推进的情况下,赵无恤并没有把赵氏的权位留给自己的儿孙,而是又归还给了嫡长子一系。赵无恤如此行事,可谓明智之举,仁德之举。

赵国,就在赵简子、赵无恤父子的超常规运作下,英雄地出现在了中国历史上。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周纪一》、《史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