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藏刀”特写:孜龙藏刀传到了第八代

“藏刀”特写:孜龙藏刀传到了第八代

时间:2023-03-19 12:55:35来源:新华社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新华社的《特写:孜龙藏刀传到了第八代》,希望大家喜欢。

次旦旺加(右)在指导孙子制作藏刀(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新华社拉萨3月19日电(记者曹槟)1999年出生的索朗珠拉是拉孜孜龙藏刀锻制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

拉孜藏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索朗珠拉的爷爷、73岁的次旦旺加是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从日喀则拉孜县驱车70公里便可到达孜龙村。全村149户,只有次旦旺加一户制刀作坊。索朗珠拉从小看着爷爷、爸爸尼玛旺拉和叔叔次旦扎西在作坊里锤锤打打,终于在18岁那年中学毕业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右)在指导孙子制作藏刀(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经过七代人几百年的锤炼,孜龙藏刀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尤其是在淬火时溶入酥油、动物血和藏青果等。经反复锻打的藏刀以锋利著称,除了生产、生活之用外,甚至还能给别的刀当“磨刀石”。

入行六年多来,索朗珠拉很少懈怠,从冶炼、铸模、刻花、焊接、加固、锉磨、抛光等各个环节学起,虽然“工龄”不长,但在他手里制作的藏刀数量“数不清了”。

一把30厘米长的藏刀,祖孙三代四人合作,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完成。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在展示制作完成的孜龙藏刀(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旺加从展示柜里拿出一把藏刀用力拔出,出鞘的刀身带出一丝幽幽的寒意,坚韧的钢质透出的白光像浸润的白杨树枝,刀斧中间有一道银白色的血槽,不带任何装饰却让人望而却步。

“削铁如泥、切石如菜。”他介绍说。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在制作藏刀(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作坊里一个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价目表:拉孜孜龙纯手工藏刀全套五把售价13000元,单买则30厘米4400元,23厘米3500元,20厘米2700元,17厘米2000元,12厘米1200元。

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刀剑收藏者和藏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作坊一年能卖出200多把手工藏刀。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在制作藏刀(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旺加说,铁匠以前在西藏地位低下,从没想过到了他这一代,能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但即便如此,藏族百姓对铁匠职业的固有偏见依然存在,主动上门拜师学艺的人寥寥无几。

在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在制作藏刀(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索朗珠拉说:“只要外面的年轻人愿意来,我肯定倾囊相授。”他3岁的儿子次仁伦珠睁着大眼睛站在他身后。“这是孜龙藏刀的第九代传承人。”他半开玩笑说。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