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为什么当着汉文帝的面重提人彘一事?袁盎后来怎么样了?
袁盎为什么当着汉文帝的面重提“人彘”一事?袁盎后来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袁盎是如何劝谏汉文帝刘恒约束亲弟刘长的及淮南王刘长之死的善后中我讲述看袁盎在淮南王刘恒事件中的所作所为,那么在淮南王刘长身死之后,袁盎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袁盎这个人经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当时,皇帝刘恒身边有一个叫赵同的宦官,他仰仗着刘恒对他的宠幸,所以,经常说袁盎的坏话,袁盎对此事忧心忡忡,好在袁盎哥哥的儿子袁种也在刘恒身边做侍从骑士。时常手持符节护驾。
袁种为他的叔父袁盎出主意道:”你应该和赵同公开斗争,在朝廷当中侮辱他,如此一来,他的诽谤也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了。“袁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在一次刘恒外出的时候,赵同是陪乘,袁盎走上前附在车前对刘恒说了这样一句话。
袁盎说:”我听说和天子同坐六尺大车的人,都是天下英杰,如今汉朝虽然缺少人才,但是,也不至于找不到一个陪乘的人,为何陛下单单和一个受过刀割形体不完全的人同乘一辆车呢?“刘恒听后,觉得很有意思,也觉得有一些道理,便笑着让赵同下了车。
赵同流着泪下了车,袁盎此举也是够损的了,正所谓揭人不揭短啊!当着一个太监的面,说阉割之事,这还是有些过分的,不过,当着刘恒的面与赵同起争执,日后赵同的诋毁,刘恒也就不会全信了。
后来,有一次刘恒从霸陵经过,想从西边的山坡上策马奔驰而下,但是却被身旁骑马的袁盎给拉住了马车的缰绳,刘恒说道:“将军胆怯了?“接下来袁盎的这一句回答很经典,后人时常拿出来引用,太史公司马迁讲此句话收录在了《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我们一起来看下: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
翻译过来就是再说:”臣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坐在屋檐之下,家有百金的人,不会骑在楼栏之上,圣明的君主,必然不会因贪图侥幸而冒风险。如今,陛下驾着六匹马拉的车子冲下高坡,万一马惊翻车,就算陛下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要多想想高祖和太后啊!“后世那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出处,应该就是这里。
众所周知,”人彘“是大汉帝国高后吕雉,为惩戒戚夫人所发明的酷刑,那么,在汉文帝刘恒时代,袁盎又是为何要重提此事呢?刘恒曾在上林苑游玩,身边带着新近得宠的慎夫人。男人么都是好色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刘恒与慎夫人经常同席同坐,这一次,当郎署布置好坐垫,请刘恒和慎夫人就座的时候,袁盎走上前去,将慎夫人的坐垫向后拉了一截,慎夫人因此而生气,不愿意坐下,美人生气了,刘恒自然要大发雷霆。
也没兴致游玩了,起身便返回宫中,袁盎趁机走上前去,劝说道:”臣认为尊卑次序分明,才能够上下和睦。陛下既然已经立了皇后,慎夫人就只能是一个姬妾,姬妾怎么能和主子并排而坐呢?那样不就是搞乱了尊卑的分别了么。
陛下如果是真心宠爱她,就应该多多赏赐她。但向之前那样宠爱慎夫人,则就是在害她了,难道陛下忘记了当初“人彘”的祸殃了么?“刘恒听后不由得转怒为喜,将慎夫人叫到了身边,把袁盎的一席话说给她听,于是,慎夫人便赏赐了袁盎黄金五十斤。
袁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帝宠爱姬妾,本是无可厚非,但必然会引来皇后的嫉妒,刘恒活着的时候还好,一旦驾崩的话,那他之前的宠爱,就会为妃子招来祸患,就如同当年的戚夫人一般。不过,袁盎这样直言敢谏,得罪的人必然是越来越多。
以至于他在长安城是混不下去了,刘恒将其调任为陇西都尉。袁盎在陇西都尉任上,表现得非常好,他十分关心士卒,士卒们也因此都愿意为他效死,所以,因功袁盎被升为齐王的国相,后来,又转做吴王的国相。
吴王刘濞是代王刘仲的儿子,是刘邦的侄子,汉文帝刘恒的堂哥,也是汉初那场著名的七国之乱的发起者,所以,在袁盎前往吴国的时候,家人们都很担心他。他的侄子袁种说道:”吴王骄慢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手下人大多都很狡猾。
你如果想要揭发惩治,那吴王要不就上书告发你,要不就会用利剑刺死你。在南方那种地低潮湿的地方,如果你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定然不会招来祸患,当然,你还应该时常劝说吴王不要反叛,这样才能侥幸摆脱祸患。“
袁盎采用了袁种的计策,才得到了吴王的厚待。没有死在吴国。其实,袁盎这样直言敢谏之人,的确容易与人结仇,甚至,袁盎多次在刘恒家事方面劝说,这样,时间久了也会招致帝王的反感,所以,外放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