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社会热点 > 谁能告诉我现代文的所有描写方法?

谁能告诉我现代文的所有描写方法?

时间:2024-02-09 14:27:01来源:互联网

一、正与侧的结合

谁能告诉我现代文的所有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三、声与色的结合(视与听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 “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五、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六、时空角度

时间上,一天当中时光或一年当中时光的变化。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七、主客观角度

从描写景物的主客观角度,多运用拟人手法。

观察细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细节,包括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从而生动地描绘出景物。

运用五官:运用五官感受周围环境的气味、声音、味道等,将这些感受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

用比喻和拟人: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突出重点:将描写的重点放在最能代表整体特征的部分,例如将一幅山水画中的山峰或流水特别生动地描写出来。

增加细节:增加一些细节,例如在描写树木时,可以描写树干的纹理、枝叶的繁茂程度等。

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谁能告诉我现代文的所有描写方法?

定点换景法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日内变化法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随时变化法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季节特征法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能使文章更富神韵。包括:一、对动景的形象描写二、化静为动,写出景的内涵和韵味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但写景之人是有感情的。面对景物,写作者总有自己的感情。描写景物,要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要么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要么直接抒发情感。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毫无意义的——景中有情

景物描写的拓展深化:一、景中要有人二、要有联想、想象。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在行文中,还要善于渲染环境,景中情、境中情易触动人的心弦。可在记叙描写之后插入简短的抒情议论,在边叙边议之中凸显中心,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灵动多姿。

1、学会用欣赏与质疑的眼光阅读文章。2、学会在写景小文中提取并整合写景散文的方法。3、学会运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方法小结:1、按一定顺序,写景要有条理;2、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景要形象;3、斟词炼字,写景要准确传神;4、多角度观察,动用人的各种感官;(味、触、视、听、嗅等)5、点面结合,写景要全面且突出重点。

1、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

2、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

3、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4、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5、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 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扩展资料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写

描写方法按内容来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有感官拓展法、时间拓展法、空间拓展法、虚实拓展法四种方法。

一、人物描写:

1、概括描写

谁能告诉我现代文的所有描写方法?

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写出来,扼要重写。例如:写作记叙文,有时除了需对其中的一两个场面进行具体描写,还需对其它的场面进行概括叙述,以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2、肖像描写

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动作描写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4、语言描写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5、心理描写

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6、神态描写

专指脸部表情,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二、景物描写:

1、感官拓展法: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声音、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2、时间拓展法。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3、空间拓展法。

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

4、虚实拓展法。

写景不仅要实写,也需要虚写。虚写就是采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方法描写景物。

景物虚写的途径很多:可以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可以借助梦境虚写景物;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

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不仅打开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写景画面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物描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物描写法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