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汽车评测 > 评测起亚KX7及上汽荣威i6 20T怎么样

评测起亚KX7及上汽荣威i6 20T怎么样

时间:2019-12-06 15:52:21来源:黄埔信息网

原标题:评测起亚KX7及上汽荣威i6 20T怎么样

从广州到西双版纳,由于中间需要转机,于是“不能携带三星Note7”这句话,听了好几遍,民航部门简直把它视作爆炸品来看待。同样来自韩国的起亚,最近也是很困惑。诸如新一代K5和K2,怎么看都更像是改款车,已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设计优势。虽然起亚2016年在中国的销量录得微增,但这个微增是建立在2015年并不好的基础上。而且去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即将退出,国内汽车销量经历了一轮井喷,起亚仍只录得微增就更是说不过去。另外,起亚除了高层人士变动,经销商也是负面不断,可谓是个多事之秋。

在去年现代领动的试驾会上,韩国高层曾如此“自我反省”,销量不振很大原因,在于受那些老掉牙的车型拖累。之后我们确实看到,现代大刀阔斧地把悦动砍掉。然后最近更是看到另一种趋势,就是模仿大众的做法,用老车平台套上新车的外壳,推出价位吸引,却不失新鲜感的车型。例如说同期进行试驾的现代悦动,以及我们这台KX7。起亚KX7还未正式上市,除了2.4L和2.0T车型外,还有一款显然是用来拉低底价2.0L车型。

我也特意看了一下起亚KX7的裙底,后悬挂摆臂的细节,确实不同于索兰托L,而是更像上代索兰托。可是平台这种东西,仅作参考,再说原来老索兰托的悬挂规格也对得起这个级别。其实这台KX7,可以说是属于中国特供车这个范畴。起亚原来在7座中型SUV领域,也有台索兰托L,但进口身份很难让它发挥性价比优势。别小看这个性价比,向来铁面的美国媒体《消费者报告》,曾把索兰托L评为年度十大车型,源于索兰托L用RAV4的价格,就能给出跟汉兰达功能类似的车型。

起亚KX7长度为4730mm,跟现代全新胜达一样。这种尺寸定位,很符合起亚向来打夹缝的战略。相比RAV4、CR-V等5座车型,起亚KX7明显更大,而又没到汉兰达、锐界那种地步,介于两者中间。韩系车原来打夹缝是屡战屡胜,不过最近就比较难说,因为有自主品牌,使得夹缝越来越不好钻。

不照搬索兰托L,除了成本之外,也能更大面积切中中国买家的需求。索兰托L是台主要供美国市场的车型,内饰就跟汉兰达一样,说不上有什么不好,但就是平淡。毕竟这类7座车对于美国人来说,属性更多是台工具。可是在中国,这种车型需要承载的需求更多,例如说撑门面。KX7的车厢就比索兰托L更加豪气,除了又厚又柔软的座椅之外,中控台一大片皮质包裹并辅以缝线,上方还有一大块带弧度的木纹饰板,车厢也是用上容易让人联想到高级车的深棕配色。

不过作为一款专供中国的车型,部分地方对中国审美又有过分解读之嫌。尤其是方向盘上的玫瑰金饰板,虽然国内很多人喜欢用玫瑰金的手机,但放在车厢里就比较违和,方向盘看上去更像是车主添油加醋改装上去的。幸好KX7还有全黑车厢配色,看不惯玫瑰金也有台阶可下。

继承了起亚在配置丰富的特点,这台KX7的配置真是多得眼花缭乱,4S店里的销售完全不用担心跟顾客没有谈资。眼睛每看往一个方向,都会发现有各种功能按键,然后小惊喜一下:咦,这个原来你也有!往左看有记忆座椅按钮、车道保持、盲区提示开关、JBL喇叭,往上看有全景天窗。往右看挡杆台,更是按键的重灾区,左右座椅的加热和通风、驾驶模式选择、方向盘加热、四驱控制、Autohold、自启停……好,到此为止,我完全可以继续罗列下去,但这样会有凑字数骗稿费的嫌疑。

中排座椅在厚度上,跟前排座椅相当,乘坐起来比前排不会有落差感。加上座椅可以前后调节,靠背倾斜度也是可调,实际坐起来相当舒服。这里终于想到武装到牙齿的KX7缺了哪项配置,就是后排没有自动空调,只有出风口。

第三排座椅虽然明显比第二排单薄,但在7座SUV中,已经算很人道,例如要比汉兰达厚。除了座椅厚之外,靠背也是做得比较高,不像部分7座SUV那样,第三排靠背很短,部分后背得不到承托。将第二排向前调,第三排腿部空间其实挺可观。以我175cm身高为例,调好第二排,在第三排依然有四指余量。赞了一大段,可惜要来个转折,一切都败在头部空间上。我的头顶已经直接顶到了天花板,途中如果遇上抛跳位,那个情景真是不敢想。这个确实有点可惜,就差一点,KX7就可被列入适合满载长途的7座SUV。

这类7座SUV在满座情况下,尾厢深度都很浅。不过有座椅折叠功能,第三排收折起来后,完全可以把KX7当成5座车来用。除了第三排能完全收平,第二排也能完全放平。这时除了能把它当成台货车来用之外,在月黑风光之夜,也可以用来干些羞于启齿的事情,古诗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去到尾厢,也少不了各种配置的身影。我们这台车顶配车除了电动尾门之外,还有感应尾门,带着钥匙站在尾门附近3秒就能自动开启,连踢的动作也省掉。

大家常说韩系车没底蕴,而起亚更是集团中的老二。事实上,起亚在机械上的表现,经常会好于现代,同级中也是有板有眼,这个跟起亚偏向于欧洲市场不无关系。尽管KX7用的是上代索兰托的平台,但行驶质感更像是台稍软的索兰托L。老索兰托属于硬而扎实的类型,而KX7悬挂则更懂得变通,用柔去化解冲击。西双版纳会有很多铺装不好的公路,看着那些大坑,无需减速直接冲过去,底盘一点失态都没有。不过这副底盘有点却比较像老索兰托,就是在走沥青路的时候,路感会比较丰富,悬挂频密地跳动,没有索兰托L那么干净。

汉兰达在滤震舒适感方面,比KX7做得更加过。可是汉兰达的代价是操控像只大象,而KX7则是能很好兼顾两边。这种两边讨好的7座SUV,类似于传祺GS8和福特锐界。在取舍的天平中,KX7比GS8和锐界要稍偏滤震这边,GS8和锐界悬挂在日常会给人较硬的感觉。或者说GS8和翼虎的悬挂软硬度似橡皮糖,而KX7就像棉花糖,外软但内里又有韧劲支撑。KX7的方向盘做得很轻,起亚的方向盘一直有种想模仿奥迪的感觉,手感很轻,而且反馈干净得显然是被修饰过。对于广大用家来说,这种方向盘其实很舒心,又轻又快,使得KX7在低速时不觉得有任何大车拖沓感。

之前我们长测过现代全新胜达2.0T,同样发动机和变速箱,却是截然不同的调校风格。KX7的输出更为斯文,或许考虑到这是台偏家用的车。油门不像以往很多现代集团的车型,一踩就蹿出去,而是不缓不急地往前。降挡响应也是偏慢,少了点激情,但这样能滤掉部分错踩动作,以另一种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平顺,只是度稍微有点过。降挡之后也不像当时全新胜达那样,立刻如饿狼般前扑,而是先降一个挡试探,不够再降两挡。之前试驾用6AT的现代领动1.6L车型时,变速箱也有类似的逻辑。整体来说,这副动力系统平顺度很高,但不适合急躁节奏驾驶,否则会生气于它经常对你的加速指令慢半拍来执行。

现在ACC很普遍,但KX7的ACC却做得很全面。大部分ACC都会有个下限值,低于40km/h便会罢工。KX7的ACC工作范围无下限,意味着在红绿灯,或者收费站等地方,可以跟着前车一直刹至停止。还没完,ACC还能跟随前车起步。带起步功能的ACC,让我想到了沃尔沃,而两者区别处在于操作方式。沃尔沃起步时要点一下油门,然后ACC自动恢复,而KX7只需按一下方向盘上按键。前者比较安全保守,而后者则真正解放右脚,将ACC的便利性最大化。不过现实总是骨感,ACC在自动停定时,跟前车足足隔了一台车有余的位置,不被插队也会被后面按喇叭,这个问题在沃尔沃那里,其实也是无解。

结论:韩系车向来看价格,这次尤为如此

起亚的想法不难揣摩,造一台功能相当,却比汉兰达便宜的车型,也就是所谓的打夹缝。毕竟7座SUV仍是个蓝海,很多人想买,但碍于汉兰达和锐界门槛不低。本来这个算盘很容易打得响,只是恰巧有台传祺GS8,同样便宜、配置丰富,且机械素质过硬,某些层面甚至做得更好,例如设计。而且经过这几年,起亚相比自主车而言,能带来的品牌附加值不多。虽然起亚表面上不会将自己跟自主品牌相提并论,但无可否认是个威胁。考虑到上述客观情况,加上起亚有销量复苏上的压力,现在就看这台车,最终是否能给出一个破釜沉舟的定价了。

不知道身边的朋友,你们是否有留意到国内汽车市场,大家选车除了有品牌偏好以外,外表设计够体面的款式,通常都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就算车型本身有些明显的缺点也没问题,只要不是缺陷就好。反而那些长得一般,但内核有某些方面做得很好的内秀车型,销量却一直没办法有起色,以前底盘口碑很好的传祺,就是陷在这怪圈里面,直至GS4出现救市,传祺品牌才不至于垮掉。

不需要惊艳登场 稳妥耐看是主旋律

我一直认为传祺和荣威很像,它们都拥有海外汽车品牌和技术,传祺自己擅长底盘,荣威和MG就将当年的英伦味道带来,只不过早期还在做搬运工,车型没什么更改,美其名曰英伦风味来销售。确实,它们也没骗我们,这些车用起来都很英伦,维修率不低,车型也慢慢显老。情怀是可以搞定不少人埋单,但是温饱问题没解决,这些情怀肯定是没法持续的。

后来,荣威和MG似乎慢慢懂得自己的定位,分开两条路来走,起码基本的技术层面,上汽跟通用直接组队,共享动力总成的技术,对双方来说,这是件好事,毕竟共同摊分研发成本,新车售价压力和匹配成本也不会那么高。至于设计,传祺、吉利都相继开窍,上汽也将曾经的大众高级设计师卲景峰挖角,RX5是很鲜活的样板,荣威做出设计水准,消费者也乐意给好的设计埋单,原因很简单,RX5开出去有面子,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一二线城市,除开网点布局,我觉得RX5形象工程真心做得成功。

而作为第二期作品的荣威i6,这次我单纯觉得设计看着顺眼,或许是之前看过RX5,i6身上有很多元素都有保留,新鲜感或者惊艳度就没多少。从设计角度看,i6会是一款设计成熟的新车,元素都拿捏得很准,重点就是让大家看着顺眼,做到耐看有面子。虽然在我角度看来,荣威只能算国产品牌一员,可是设计水准早已跟合资品牌平起平坐,这就足够了,也是我希望看到的。

大屏幕YunOS系统是核心 内饰做工仍有待改进

荣威i6内饰风格同样跟RX5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厂家口径可以解释成“家族风格”,节省成本也是有道理的,哈哈。不过无论怎样,我觉得i6依然是走稳妥路线,既然大家都很受落RX5那款大屏设计,足以支撑厂家加大大屏配置产能,i6也可以有理由如法炮制。我们这辆试驾的是次顶配的款式,顶配车型我也进去过,内饰用料差别没多少,基本是配置上的差异,例如液晶仪表盘、车窗升降、自动大灯等等。

单纯说设计,我觉得i6内部也是不激进且容易让消费者接受,能摸到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很舒服,副驾驶那块小荔枝纹皮料,触感确实很好。配单色液晶屏幕的机械仪表虽然看起来朴素,但这是主流配置的款式,功能性不多,只能满足温饱罢了。顶配那块液晶屏幕,只能说是厂家宣传的工具,我还是鼓励各位多点看看这次顶配,有好用的中控大屏幕和互联功能,那些只能看看的配置就没多少,算是比较实在的版本。

方向盘、排挡杆、门板和副驾驶这些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i6都用了不少皮料做包裹,务求做到出色的手感。乐观点看,i6确实让我们觉得这些部分用起来舒服,座椅虽然是普通的皮革制品,但是整体坐着还算舒服,关于这些位置我都没什么好挑剔的。

只是中控下方的通道,还有除开门板扶手附近的皮料包裹区域,i6还有不少是硬塑料区域。在我看来,硬塑料也没什么,做工到位就行。很可惜,在场这么多台试驾车,硬塑料部分装配很一般,我们这辆试驾车还有些部分地方出现割手的毛刺,皮质包裹的部分位置还有缝线出现明显偏差,这些都让我对做工部分不甚满意。乐观点想,我希望这是这批试驾车的装配原因,但我还是很善意的告诉各位有考虑i6的朋友,到展厅留点心思好好看我刚才说过的部分。

给中控配一块大尺寸屏幕,我可以很肯定说,任何一个能做好成本控制的自主品牌,都能做出这效果,但荣威想要达到的并非做出大屏幕这么简单。其实上汽跟阿里共同投资了一家公司——斑马,这是一个整合阿里移动端系统和数据资源,以及上汽汽车主机资源的公司,专门就是做好中控系统这块。这套YunOS系统用起来跟平常智能手机没啥差别,年轻用户应该很容易可以上手,真正让我觉得好用的,其实是语音识别、在线互联和移动支付这三部分。

语音识别在3月份还会有粤语配对,这是件好事情,而目前这辆i6系统还没有做到完全匹配,部分北京同行的声音都不能被辨认,而我这么普通的普通话,却能够达成80%左右的识别度,说来也让人有些奇怪。系统界面还有很多是RX5的操作内容,部分功能还是封闭的,这目前只能怪厂家匹配硬件没做好就给媒体试驾。

在线互联是数据间传输,目前我可以完全把中控当手机用,类似于大众点评的移动支付功能也存在,例如洗车或者维修保养都能做预约并支付,有点团购埋单的感觉。其中移动支付,这块就用上阿里看家的支付宝,目前在上海已经有10家停车场在运营免现金支付停车费,直接开进去停车,从停车场出来就会直接从车内支付宝扣费,未来这些功能还会拓展到加油站等领域,这是件好事,说不定支付宝还想吞并ETC那块领域呢。无论如何,移动支付普及,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进步,中国在这块确实做得很好。

至于空间,我182cm身高在前后排都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部也没觉得压抑,这感觉很舒服。后排看起来空间适中,不算是充裕,座垫长度估计占据掉不少纵向空间。以我的标准判断,这座垫长度是足够的,只是扬起角度差了些,长途坐着会有些不舒服,但对于普遍用户来说,这后排舒适度还算不错,别太高就好。

i6尾厢开启方式是我觉得最有档次感的部分,开关的声音都很好听,藏在LOGO内部的电控按键灵敏,尾厢平整好用。但要批评的是拓展性,就算是顶配车款,后排座椅只能整体翻倒,操作起来不够灵活,行李箱跟车厢的通道偏小,真要放东西会觉得麻烦些。

共享动力总成的果实 自己理解的匹配做出水准

为了降低动力总成部分的研发费用,上汽跟通用有着很多深度的研发合作,我们之前在科鲁兹见到的1.4T发动机,威朗用的1.5T,还有最近通用装车率非常高的双离合变速箱,这些都是上汽跟通用合作研发的产品,各自都有知识产权。从先进性来看,上汽这次是尝到动力总成的甜头,不少自主品牌都还为新发动机抓狂,上汽就进入了一线动力阵营,这是好的起步点。

上汽初期会先给i6配上1.5T的发动机,这副发动机我们在RX5、威朗身上都见到过,最大马力169hp,峰值扭矩250Nm,这数据跟以往没有区别,调校是一模一样的。至于变速箱,同样是老搭档,是那副熟悉的7速干式双离合。这副变速箱从硬件上看,针对耐热性做改进,简单点说就是堵车的时候,这副变速箱能耐扛些。还有之前的大数据做支撑,匹配部分应该会有更好的基础。在后期,i6还会有1.0T的三缸发动机,据说成本远远比1.4T发动机更高,那为啥还做出来呢?这跟严格的车企整体油耗有关系,虽然贵,但是能降低整体油耗水平,这交易是挺划算的。

关于后悬挂我有一点要提醒的,前期不少媒体同行都很敷衍且被动地接受信息,以为i6 1.5T车型全系列都会有独立后悬挂。但实际上,只有顶配和次顶配会采用多连杆独立后悬挂,对于主流销售的版本,更多朋友应该会选择扭力梁的款式,因为价钱和配置会让你觉得性价比高些。放心,两个版本我都试过,会慢慢跟你细聊的。

对这副1.5T发动机,我自认比较熟悉,之前在不少通用车型已经试过,动力部分我是没有疑惑点,开起来感觉很爽快,底气是足的,就算是跑高速满载再加速,这副发动机都能够很轻松应对。另外,这副发动机还有一个优势在油耗,只需要吃92就能满足,同时高速特别省油,这些对用车成本降低是有效的。

双离合变速箱,这是一个关键点。相比以往的威朗、科鲁兹或者荣威360,这次i6进步最明显是平顺性。根据工程师口吻,i6能够保证6km/h以内都不抖,事实他也没有骗我,正常在市区开车都是挺平顺舒服的,90%以上的用车情况都是顺的,换挡是正常的水准,当然,跟大众那些7速干式双离合的效率依然有差距,动作还是不够利索。

要挑瑕疵依然是有,例如是堵车很严重的时候,慢慢往前挪,拖扯感会有些明显,包括停车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小概率事件是有,但我觉得还能勉强算无伤大雅,稍稍迁就一下就过去,起码跟RX5来比是好不少。真正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声音,因为在低速蠕动期间,为了保证变速箱不抖,它的换挡逻辑跟我们新手开手动有点类似,当变速箱觉得我们有可能会在1/2挡切换的时候抖,它会预先断开动力连接(跟我们踩下离合动作差不多),可是油门并没有松开,等于踩离合不松油门,发动机会有很明显的空转,刚上手经常听到这些无聊的空转声音,会让你觉得很无奈,大众那副DQ200可没有这些多余的动作。对变速箱我是这么理解的,现在平顺性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声音部分的享受,却没解决。

上汽跟通用虽然共用动力总成,但是底盘部分还是独立去做的。i6有两副不同的后悬挂,独立后悬日常开起来或者做些激烈的驾驶动作,只要是有ESP介入作为前提,独立跟非独立的差别一般人感受不到,你或许会觉得它们开着都挺稳,属于很顺手的类型,在底盘稳定性上,两者差别不大。真正有差距还是在烂路部分,独立后悬版本确实会明显舒服些,有追求的朋友可以考虑,但价格不便宜,这配置更多是为了给i6做面子工程的,接地气的依然是扭力梁的版本。

论舒适性,i6是偏中庸的,后悬走烂路跳起明显,整体觉得调校稍稍偏硬。而同样没有独立后悬的福睿斯,倒是在舒适性和静音部分做得比i6好很多,即便你拿出独立后悬的版本,它也不能算是同级最舒服的,只能让你觉得好接受点而已,整体真的偏硬,就算是用米其林3ST,你依然会有这感觉。i6底盘值得肯定的是高速稳定性,还有开起来顺手的程度,

对于隔音的部分,i6是做到环境隔音让耳朵舒服,胎噪也被有效压抑。i6在风阻设计部分做得非常出色,0.25Cd风阻系数已经能够在全球汽车阵营中名列前茅,这真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低风阻最明显的收益是在高速,i6乱流也抑制很好,跑高速我会觉得挺安静的,外界隔音也能做到舒服,这点足够i6拿出来炫耀。整体评价,i6静音效果让你觉得很舒服,但距离最安静还是有距离。在这点上,我依然觉得主观效果,福睿斯的隔绝感做得更好。

总结:独立后悬是面子工程

我得承认有不少人选车是很肤浅,只要这辆车长得妥当,基本上跟热销就能够挂钩,并且这部分以貌取人的消费者不在小数。荣威悟出道理,RX5是成功的样本,i6继续把设计摆在重点位置,而且这是一套符合家轿审美的稳重风格,我觉得这点是没有做错。当年550搞数字化家轿,就没能将逻辑搞懂,销量也表明大家都不懂怎么回事。现在i6互联网概念跟RX5都很清晰,有阿里作为数据和技术支持,这套大尺寸中控屏幕就会变得吸引,移动支付和互联在线,这些操作的便利性是目前其他厂家所没做到的。另外,以前一直被诟病的动力总成,现在都跟通用是同步的,动力水平有的同时,那些烦扰已久的油耗都压下来了,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最后说点实际的话题吧,i6上市发布会挺有趣的,预定i6还给你赠送7000块支付宝红包,可以用来冲抵除开最低配以外的车型购车款,对于我觉得好用的互联系统,基础服务部分和基本流量,都能够实现终身免费。8.98-14.38万的价钱是有些敏感,这会让i6跟RX5很贴近,加上两者都属于紧凑型规格,算上终端优惠啥的,对SUV有偏爱的消费者很自然会继续往RX5倾斜,这是自身内部竞争的问题。其次是同价位的选择,如果你倾向于合资品牌,思域、朗逸或者威朗,基本都是可以拿下低功率版本,i6配置稍微齐整的自动挡版本,到手裸车价是11万,我试驾这款属于中配互联版本,需要12万才能埋单,配置会比合资对手亮眼很多,动力也不差,但底盘水准会稍微差些,这是两者选择部分的分水岭。或者还有动力规格低端点的福睿斯,这是辆偏舒服和安静的车型,轩逸也能做到车厢环境舒服,i6需要面临的问题挺多的。

RX5可以靠脸吃饭,加上自身机械素质相对合理,很容易得到消费者肯定。而i6靠脸并不容易,毕竟这区间有太多设计不赖的车款,在我看来,撇开外貌而言,i6低配真不怎么吸引,只有要求动力需求同时认可荣威品牌,这才会下手。真正有吸引力的是互联网大屏版本,花费12万你会有很多好好玩的互联网功能,这也是目前其他车款所没有的,差异化标签是明显的。如果未来1.0T版本机械品质能靠谱,同时拉低售价,或者再有1.5L加入,这将会是i6最辉煌的第二春。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