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汽车评测 > 评测福特福克斯RS及宝沃BX7 28T海外怎么样

评测福特福克斯RS及宝沃BX7 28T海外怎么样

时间:2019-12-09 14:12:19来源:黄埔信息网

原标题:评测福特福克斯RS及宝沃BX7 28T海外怎么样

福克斯RS的全球媒体试驾活动1月中旬在西班牙举办,随即整个1月底,无论Youtube、Facebook(没错我基于工作必须会翻墙)还是国内的社交媒体上,都被这款车刷屏了好几天。无他,这是进入2016年以来全球关注度最高的性能车型(之一吧),之所以受关注,一是它出身亲民,二是它的性能话题点很多,三是它铁定会正式引入中国——前两条达标的车不少,但做到第三条的真不多。

为了配合中国上市时间,这篇首试“被保密”了两个月。但如今我再次看回当时的试车笔记和当时的视频,那种驾驶的快乐感还是涌上心头,历历在目。下面我还是冷静一点,慢慢道来。

为什么要四驱?

这已经是第三代的福克斯RS。上代生于2009年的福克斯 RS挑战了物理极限,是一台超大马力的前驱小钢炮。采用5缸2.5T发动机,输出305ps马力、440Nm扭矩,最后限量500台的RS500版本更是刷到350ps、460Nm。那是迄今为止最疯狂的量产前驱车。

新一代福克斯RS不再那么疯狂了。因为疯狂的车只能卖给一小部分疯狂的人(集中在欧洲),而福特希望新一代RS和其它福特新车一样,成为全球化车型。于是他们决定福克斯RS的马力不能小,但必须从前驱变成更容易操控的四驱。

对于四驱技术,福特抛弃了业界最常见的Helix电子多片式离合器,改为专门研发的一套扭矩矢量分配全驱系统。这套系统可以精确地给后轴左右车轮单独分配动力,而且幅度变化很大,在过弯时能让外侧的车轮加快转动,缩小转弯半径,增加过弯速度,原理和三菱EVO那套四驱颇为相似。

【三种驱动形式的对比】

换言之,福克斯RS采用四驱,并不仅仅是为了驾驭强大的动力。它的四驱还担当着改变整车操控特性的任务。具体怎么改变呢?福特工程师想到的是:我们要让这台小钢炮开起来像后驱车!

由于历史原因,这星球上绝大部分小钢炮都是前驱的——包括大众的GTI,雷诺Megane RS,本田思域Type-R等。进化版本则是以前驱为基础加上四驱,以承载越来越进步的动力输出,高尔夫R、奥迪S3、奔驰A45 AMG都属于这类。后驱不是没有的,宝马M135i是其一,但定位高高在上,并不符合“小钢炮”的本义——大家之所以喜欢“小钢炮”,就是因为它们有亲民的价格。

福克斯RS鬼迷心窍地,要通过四驱来实现后驱效果,它的如意算盘能打响么?试试便知。

漂移和赛道体验

先说福克斯RS的最大重点(卖点):这是一台可以漂移的钢炮。四个驾驶模式中,有一个业界首创的漂移模式(Drift Mode),这个模式下最多可将70%的动力分配到后轴,而动力在后轴两个车轮之间的分配可以从0到100%——即做到外侧车轮有动力,内侧车轮完全没有动力,这样的分配方式最有助于制造漂移。

选进漂移模式,挂着1挡原地转圈,大脚油门一踩,福克斯RS就能“开甩”。它的漂移是典型的四驱车漂移,不用大角度反打方向,只要把方向回正,保持并调节油门(在干地上要踩很深,几乎到底),就能维持漂移姿态来转圈。油门足够大的话,它可以做到四个车轮一起拉着轻烟在漂移,那气态和气势,跟WRC拉力赛车颇有几分相像。

论漂移的难度,这车比纯后驱车要难一些,需要一定的控车技巧,并不是初学者学漂移的理想道具。但当你看到别人玩漂移时,你也可以加入一起耍,而且飘起来的气势还相当壮观,这就是它的价值吧。

相比炫技成分居多的漂移模式,在赛道上驾驶福克斯RS,更能体会到“后驱特性”带来的优越感。在弯心向油门施压,车尾会在动力驱使下向外滑动,这动作确实能让你更快地转弯、更早地出弯,有时候甩尾的幅度比较大,你还需要轻轻地用反手救一下,带来如假包换的后驱车操控乐趣。

福克斯RS保持了福克斯入弯超级灵敏的特质,所以开它跑赛道,最美妙的操控方法是在弯前刹车后,轻带一点制动扭进弯心,让车尾在惯性作用下发生一点点外甩,这时候马上油门跟进,动力就会推着车尾向外滑移。这时你可以专注于出弯的线路,在车尾开始滑移时稍稍回正方向,让车子最快、最稳定地出弯;你也可以故意晚点回方向,让车尾真的横扫起来,然后才去反打一点点方向救车,同时继续加大油门……这就能让福克斯RS凶悍地横扫着尾巴来出弯,从车外看是酷毙的。(觉得这一段不好理解的朋友可以等着看视频)

重要的是,由于这车的车身动态清晰且渐进,容错率又非常高,我在赛道上开着它,连120Km/h的三挡弯都敢漂着过,其给我的信心之强可见一斑。虽然它有一个赛道模式,提供更强的底盘刚度和抓地力,但我更喜欢用漂移模式来跑赛道,因为动态丰富太多,真是让我玩得不亦乐乎,心花怒放。

相比起赛道,福克斯RS在日常道路上的乐趣要逊色一些。跑山路,它的极限高得让人有些没底,虽然真的很快,但我主观上并不喜欢用那么快的速度在公开道路上撒野。会介入转弯的四驱系统确实大大削弱了转向不足,但对街车而言一定程度的转向不足其实是更安全的,会让你不敢造次,而开福克斯RS跑山的感觉,其实快得来让我都有些胆战心惊。另外,它的刹车踏板行程很长,刹车与油门踏板的横向与高低距离都太大,在赛道上重刹可以做出跟趾动作,但在山路上半重刹时,刹车力度和跟趾动作都相当不好掌握。这是我对它日常乐趣扣分的一大把柄。

说到底,这车绝对是赛道上的尖子生,但我并不情愿看到它成为街道上的坏孩子。想要体验它最好的一面,必须去赛道。

为什么是手动挡?

说完兴奋事,下面说个可能让相当一部分人扫兴的事儿:福克斯RS是手动挡的,而且只有手动挡。

这车有坡道起步辅助功能,新手开不会溜车。而且每个挡位的动力衔接很自然畅顺,所以要开得动并不难。但是要把它开好,尤其是想把它的运动性能发挥出来,也并不容易——它没有什么自动补油之类的傻瓜技术,你需要掌握娴熟的跟趾动作,才能在赛道上开得行云流水。否则每一次降挡,你得忍受粗暴的顿挫,乐趣享受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福克斯RS不提供自动挡或者双离合?开发负责人的解释是:自动变速箱的动力损耗大、响应性差,不考虑;双离合变速箱加速数据是快,但实际上只有弹射模式才够快,平时多数时候反应迟缓,而弹射模式用多了是伤离合片的,使用有局限。另一个开发者也不回避的重要理由是:厂方希望福克斯RS保持一个亲民的价格,手动挡是成本最适宜的方案。

工程师的思维也许是成立的,但在市场角度,只有手动挡肯定说不过去。至少在中国,就必定会天然摒弃了一大群买家。这是福特自己的选择,他们要自己承担后果。但他们也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说服力,比如说:前所未见的手动挡弹射模式。

手动挡要做百公里加速是极其考验技术的,我为此还写过一个近万字的连载。但福克斯RS提供的弹射模式,实现了傻瓜都能“秒”对手。玩法简单:在仪表菜单里激活“Launch Control”,离合油门同时踩到底,转速会自动保持在5000转,然后飞快地弹起离合——不用管什么接合点、油离配合等,就是瞬间放掉离合,车子就会毫无纰漏地以最快速度弹射出去。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是4.7秒,理论上只要路面抓地力够好,人人都能做出这个成绩。重要的是这个弹射模式没有寿命限制。有了它,你就再也不怕别人和你比起步了。

第二个手动挡的说服力,来自超完善的动力匹配。它的2.3T发动机低转扭矩很够,市区道路只要保持在1千多转,就可以从容地行驶,发动机在2千到5千转之间平顺得无可挑剔,1挡走走停停全无拉扯感,把转速拉升到4、5千转也没有压迫感。因此在日常驾驶中,它的挡位宽容度很高,你想用什么挡都可以,勤懒换挡随意,可驾性(Driveability)之高,在性能车当中可以打满分。

关于形象和装备

作为性能车,福克斯RS的输出数据毫不丢人——马力350ps,扭矩440Nm,还有15秒的超增压模式,可以逼出470Nm的最大扭矩(没有开关,油门到底便是)。实际表现,4.7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266km/h的极速,相信没有买家会有怨言。以这车在赛道上的超强操控功底来说,我觉得这副骨架再承受多20%的动力都没问题,当然那也有点强人所难了。

现在开福克斯的小伙伴可别沾沾自喜了,我不是在夸你们的车。福克斯RS的底盘是经过全方位强化的,整体刚性比福克斯ST高9%,比普通福克斯高出23%。转向比例也更快更灵敏。悬挂软硬和转向轻重都可以根据驾驶模式而改变,我最欣赏的是它常规的悬挂硬度,已经极具兼容性,既可以从容得体地应对马路的起伏,又能在赛道上漂移(漂移模式用的就是常规的悬挂硬度),功力真是深厚。此外这车在120km/h巡航时,静音程度和一台普通福克斯无异,对性能车买家来说,简直是一大惊喜。

轮胎尺寸是235/35R19,标配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还可以选装接近赛车规格的Pilot Sport Cup2——之前这种级别的轮胎只见于超跑。而且这轮胎还是米其林专为福克斯RS开发的,可见它对性能的讲究有多极致。我们在马路上开的是PSS胎,在赛道上开的是PS Cup2,后者确实有更高的极限和更强的沟通感,只不过它很贵、很不耐用罢了。

声浪也相当讲究。常规模式下排气声毫不扰人,很适合日常驾驶;运动模式就会出现明显的放炮声和“突突”声,这些声浪一部分会通过车内的喇叭对你播放(新一代性能车都会有这技术了,别笑,你得接受),一部分则通过尾部的排气管真实地回传到车里。 声浪雄壮又有机械感,没有奔驰A45 AMG那么虚张声势,但已经能给人相当大的满足感。

认真的还有外形。那副孔武有力的大包围,出自福特WRC赛车设计师之手,没有半点多余装饰,所有造型都有对应的功能。前部大包围实现了零升力,而且能给发动机和前刹车做足导流。后部的高耸大尾翼确保了下压力,底部气流扩散器让整车阻力下降,有助于极速表现。国内改装店家想要开发福克斯两厢的包围部件,照这套抄就对了。

如果说有什么不够认真,车厢和坐姿算是吧。整个车厢和普通福克斯没有不同,只有方向盘和座椅是RS专供的,有运动感,但也不算很热血,尤其是那买菜车般的高坐姿、踏板间距和变速箱行程,都不够热血。

福克斯RS有多强?

这一轮小钢炮、性能车的热潮下,明星车型不少。一定有朋友想知道,福克斯RS能站在什么位置。我找两个参照系:一是同为四驱高端钢炮的高尔夫R。它很快,双离合比福克斯RS更容易开,但底盘和排气声浪不如福克斯RS那么适合日常使用。二是86/BRZ,同为手动挡,福克斯RS动力更强还更平顺,行车品质也更高,车身又更实用,作为日常用车的分数高出一大截。但论人车沟通感和线性感觉,还是86/BRZ更强。可以说,福克斯RS给你的是结果,而86/BRZ给你的是过程。

其实还有一个参照系:我前不久开过的思域Type-R。它是前驱手动挡,底盘更接近赛车,而福克斯RS更接近日常用车,还有漂移的乐趣。所以这两者可比性其实不高(我还是会另写一篇文章对比它们)。

福克斯RS明确会引入国内,但具体价格未定,就连卖多少台、用什么方式卖(有可能是限量进口)也还没定,保守估计能在国内上街的时间是2016年中。无论如何,这台福克斯RS已是当今世上可玩性最高、最能给人驾驶满足感的小钢炮车型。我唯一要提醒的是,福克斯RS在赛道上玩耍的乐趣要比街道上高得多,所以如果你从不参加赛道日,买福克斯RS会有点可惜。

在进入主题前,我想是很有必要跟你们解释清楚,“宝沃”到底是什么来头?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宝沃确实是陌生品牌,上一次它出现在公众面前,已经是50多年前,而且还只是限于德国人才熟悉它。

早在1919年,宝沃品牌就在德国创立,当年它可是跟奔驰、宝马并驾齐驱的“大牌”。凭借着丰富的配置和合理的价格,高峰期甚至占据德国汽车出口总量的六成,车型全面覆盖,综合实力确实很强。之所以销声匿迹那么久,则是由于公司之间的竞争,宝沃品牌资金链发生断裂,最终陷入破产的窘境。但即便如此,宝沃很多经典的作品,例如Isabella、P100、Hansa 1500等,现在都成为收藏家的宝贝,据说现在全球有超过2000名宝沃老爷车的忠实收藏家。

单从品牌来说,宝沃确实是历史悠久的德国品牌,拥有经典车型,数不清的荣誉,还有很多故事能说,但这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可是就今天的主角——BX7而言,它跟老宝沃品牌并没有多少关联,属于全新加入的成员。而我跟你们一样,很好奇这断档超过50年的德国品牌,会拿出什么样的作品。

基因当中必须充满德国元素

虽然有中方投资,但宝沃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血统。BX7设计部分是有德国设计中心参与,从2009年开始做这个项目,2015年成品就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BX7成为宝沃品牌复活的首款车型。宝沃的设计师班底曾在德国豪华品牌服役过,实力不会弱,全球设计总监Roland Sternmann更有着在大众集团服役超过10年的资历,有德国元素加入,最终BX7呈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细节上还引用不少宝沃经典车型的元素,例如Isabella的Wingline,让BX7轮拱的肌肉感呈现很自然。

BX7看起来很饱满,档次感营造得恰到好处,是合资品牌该有的水准。前大灯给人感觉精神,转向灯组是LED灯粒,做法跟当年奥迪很像,但与现在主流的LED灯带相比还是有差距。至于尾灯,夜间辨识度倒是挺高,还会延伸到即将推出的BX5、BX6,形成家族特色。

在细节上,BX7的开关门声音很厚实,门边上用了不少胶条,对车厢静音的帮助很大。同时,门把手触感也在强调厚实感,所以我们从上车那一刻开始,就被德国味道“毒害”。

皮料包裹占领车厢 用触感软化乘客

BX7将有五种颜色搭配的内饰,其中有着看起来很优雅,用起来很心酸的全白色,还有保守的全黑,以及新流行的黑棕色混搭装。其实现在厂商都很爱用车厢颜色来吸引消费者,而棕色使用频率很高。但要记住,车厢颜色是有欺骗性的,并非看到的就是好材料。宝沃为了让自己更接近豪华品牌,拿来跟奔驰、宝马触感相近的皮料,特别是硬度,尤其像是双B。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座椅坐起来感觉很好,确实有欧洲车的味道,门板上也有大量的皮料包裹,触感得到保障。用皮料占据车厢这招来讨好消费者,BX7确实下了不少成本,但在细节上的做工上,目前宝沃还没够火候。

中控台布局也营造了恰当的气氛,有皮料包裹是加分项,人机工程想得很周到,每项功能用起来都是挺顺手的。至于那套叫做B-Link的中控系统,其实能看出是基于宝马iDrive开发而来,界面和操作逻辑都很接近,但不同的是,它这块12.3寸的屏幕除了能用物理按键操作,还能触控,并且支持Carplay,运行速度也不拖沓,属于好用的一套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在线互联,收集路况、新闻、导航等数据,功能是挺全面的。可惜,我们在国外暂时没能试到这项功能。

对了,顶配BX7是带有360全景影像功能的,但特别点不在于这功能,毕竟很多自主车型都配有,没啥好惊讶的。而特别的是,这些摄像头除了能够辅助停车和看路以外,还能充当行车记录仪的角色,并且提供夜视版本,功能的想法是不错。可是,目前看来摄像头的清晰度一般,颗粒感明显,跟普通行车记录仪的效果相差很远,所以呢,如果你有需求,我还是建议你买行车记录仪会更好。

2.0T+6AT“保险”组合 强调舒适才是主线路

宝沃品牌重生并非易事,冒险去用便宜的双离合,这不是件靠谱的事,所以宝沃最终是去了采购爱信的6AT变速箱,虽然贵,但是胜在稳定。发动机部分,宝沃就没法直接从别家借用,只能依靠自己去研发,有消息说是从大众EA888系列逆向开发的。目前BX7仅有2.0T一个排量,分别有148kW和165kW两种功率,可最大扭矩是同样的300Nm,峰值输出区间也是相同的。这事情是很简单,就是以发动机功率来区分配置,实际上,两台发动机构造是相同的,功率的差异也只是电脑的变动,至于为啥最大扭矩只停留在300Nm?那是爱信这副6AT承受不了。

对于这动力组合,我对平顺性和动力都很满意。用6AT变速箱虽然看起来很保守,但在堵车的时候,你就知道好处。这副6AT换挡不快,但是开起来很聪明,节奏好掌握。高功率的2.0T发动机,底气很足,起步时虽然涡轮没介入,可本来它的排量就不小,这力气已经能轻松带动满载行李的BX7,而且没多久,涡轮介入,中段加速同样爽快,想要高速超车,非常轻松。

其次是BX7底盘调校,宝沃让它有着明显的舒适性格,油门和刹车都偏软,转向很轻盈,女生用起来毫不费力。开着BX7走烂路很舒服,悬挂动作干脆,坐在车内感觉很好。高速巡航是BX7擅长的事情,我不太察觉到自己跑快,开着80km/h,还以为是走着60km/h。可它也有个缺点,就是跑山路的时候,过弯侧倾明显,太快通过的话,后排乘客会觉得不舒服。另外高速一遇到侧风,还会感觉Hold不住太轻的转向,安全感会打折扣。简单点说,BX7底盘整体稳定性是稍稍优于同级日系SUV,但与大众等老品牌来比较,仍不够踏实。

BX7的动力开起来好掌握,堵车也可以开得很顺,底盘性格偏舒适,这都是些会讨好消费者的因素。此外,宝沃在静音上也花了心思。刚才也说过,BX7门板和防火墙都用了足够的隔音材料,底盘虽然我没升起来看,但是能感觉到花了不少功夫。60km/h时车厢内的路噪和风噪都很微弱,即便到了80km/h,或者120km/h,噪音增长的幅度也不大,乘客可以保持低分贝聊天。但发动机在2500转附近会有明显的咆哮声,这时候车厢良好的感觉会被打扰,高出或者低于这区间,声音就会消失。我跟工程师沟通过,他表示可能是发动机程序的原因导致,市售车型会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发动机声音的事情,我会在国内试驾的时候继续留意。

至于BX7那套四驱系统,日常是前90%和后10%动力分配,其中扭矩转换的速度还算挺快。异常极端的情况下,能做到后100%动力输出,不过维持时间很短。即便还能选装eLSD,实际效果也只是能帮助我们日常走烂路,提高些许湿滑路面的安全和通过性,真不能较真地去翻山越岭,属于同级中上水平,与途观接近。

这几天接近1000公里的长途驾驶中,我留意过BX7高速的油耗表现。根据车显数据来看,这副2.0T发动机并非省油的灯,有雪地轮胎和四驱系统,油耗几乎稳在9L/100km附近,成绩与福特翼虎2.0T接近。

空间是基础设施 长途乘坐需要舒适

这次试驾的是BX7的5座版本,北京车展上市还会有6、7座布局的车型提供,6座的布局跟杰德很像,第二排是两张独立座椅,图片效果很好,可惜现场没能提供试乘。

单纯从数据上对比,BX7是要比同为7座的科帕奇和胜达更胖,车内横向发挥的空间更大,前排距离合适,不会觉得压抑,效果跟胜达、昂科威接近,部分横向宽度,其实是被腰线浪费掉了。

第二排座椅横向距离足够让三位成年男士坐进去,座垫长度对于我来说,长途也是足够的,腿部活动空间也充裕,满座不会让乘客有投诉欲望的。

而那未知的第三排座椅,从目前行李舱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不容乐观,效果估计跟科帕奇接近,应急可以,长途乘坐的话,除非你是跟第三排的两位有啥过节了,才会如此安排了。

总结:已下重本在用料 细节需要注重

撇开品牌的层面,BX7这位宝沃首发的选手,性格特征鲜明,知道自己要把舒服做好,动力调顺,静音做足,综合水平已与合资品牌接近。而用料部分,BX7也不马虎,制造成本已经是和君越不分上下,硬件早已是做足功夫,可是在细节部分仍需花心思改进,例如内饰缝隙不均匀、按键阻尼感一般、发动机油耗偏高和区间声音偏大等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在品控和调校上做功课,这样才能拿到好成绩。毕竟钱都花了,不认真做就浪费了。

至于品牌层面,认识宝沃的德国人会觉得这是机会,让经典重回自己身边,毕竟宝沃品牌在德国仍有很高认知度,宝沃其实也有回归欧洲的计划,只是把第一步放在中国,其次是印度,最后想着站稳脚再回去欧洲。

对于我们来说,宝沃确实很陌生,在中国,它更多是被看作是新品牌,或许跟观致有点像。宝沃背后资本来自于福田,设计和工程上中国团队也主导了大部分工作,目前宝沃仍然是被看做独立品牌运作,运营团队由原奔驰亚太总裁华立新带头,没受福田全权控制,它轿车领域的视野是该更开阔的。在产品线上,宝沃产品也有BX5和BX6储备,今年内也会全部推出,算是个好兆头,毕竟宝沃是会用材料的品牌,但记住,细节决定一切。价格还没出来,北京车展的时候,我们会知道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