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打草惊蛇的典故是什么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的典故是什么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时间:2017-08-05 18:5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成语释义:

原意为惩办某人或某一些人,却使有同样情况的人受到震动,引起警惕。现用来比喻行动做事不缜密,致使对方觉察到了其秘密的意图而有所防备。

来源追溯: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四: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贿,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故事链接:

南唐,五代时十国之一。王鲁,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本来就行为不检,营私舞弊之事时有发生。当上当涂县令后,利用手中的权势,更是贪赃枉法,假公济私, 搜刮了不少钱财,而衙门中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官吏,见县令如此,也都心照不宣,互相勾结,串通一气,收受贿赂,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百姓见了,个 个摇头叹气,怨声载道。

后来,有人写了一份状子,告王鲁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职务)贪污受贿。王鲁接过状子,打开一看,却不免心 中打起了寒颤。因为状子上写的那些主簿的罪行,都是证据确凿的事实,和他所干的坏事大同小异,有些就是在他包庇纵容下干出来的。更令人可怕的是,其中不少 罪行和他有牵连。

王鲁有些害怕,但又感到十分幸运,因为状子落在他的手中,要是落在别人手上,他不仅罪行暴露,而且县令这个官位也保不住。他越想越为自己庆幸,随手就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中的蛇,却已受惊而有所警惕和戒备了。

学以致用:

公安人员在办案的时候,一定要计划周密,部署严谨,以免打草惊蛇,让犯罪嫌疑人得以逃脱。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