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邹元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的灭亡埋下祸根为什么和他有关

邹元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的灭亡埋下祸根为什么和他有关

时间:2019-01-25 09:29:00来源:黄埔信息网

明朝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时就显露自身聪明才智的人,比如:陈洽,杨慎等,但这些人物的经历对于明朝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而在明朝中叶历史上,却有一位并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后来的经历却直接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他就是明朝中叶历史上著名的邹元标。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正直之臣。

邹元标小时候,那真的可以用神童两个字来形容。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通晓了《五经》里面内容的真正含义,智力水平绝对和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杨士奇(12岁中举)不相上下!

嘉靖年间,邹元标跟随泰和人胡直外出游历山川,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胡直当年跟着大儒欧阳德,罗洪先学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并且深得王阳明心学真传影响。他在带领邹元标游历山川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口头教授,让邹元标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邹元标是王阳明的隔代传人。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邹元标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刑部去工作。在刑部工作期间,邹元标结识了很多好友,比如说伍惟忠等人,在这些人的影响下,让邹元标变得原来越正直。

但就在同一年,一件足以改变邹元标人生的事情发生了。

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因为父亲张文明去世,本应要按照祖制回家丁忧守孝,但是在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深情挽留之下,张居正夺情起复。一时之间,张居正夺情的事情,引来了无休止的弹劾和攻击。

在明朝官员的思想中,对于张居正这种“不孝顺”的行为自然是相当鄙视的。再加上明朝推崇的是以孝治天下的理念,而张居正作为百官表率,做出这样的举动,自然是不能让百官信服的。而深受儒家思想的邹元标自然也对张居正的夺情行为非常不认同。于是他“抗疏切谏”,希望不要让张居正夺情。

邹元标在奏折里把张居正批的一无是处, “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意思就是说张居正虽然有才,但是心思不正,志向虽然很远大,但是太自我专权。

其实邹元标对于张居正的评价还是比较客气的。在很多地方还是有所保留,并没有点透。他认为张居正应该在父丧期间,老老实实回家丁忧,而不应该违背人情,继续为朝廷工作,这样有悖大明的祖制。

如果说邹元标是出于正直和客观的态度去上疏谏言的话。那么张居正打邹元标,就显得有点挟私报复的感觉了。

在邹元标上疏之后,张居正非常生气,命人在朝廷上当了邹元标八十廷杖。打完还不算,还把邹元标“谪戍都匀卫”,将邹元标赶到当时荒蛮之地的贵州都匀,以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

邹元标被谪戍到的都匀卫后,闲来无事,便安心在当地研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谪戍的这段期间,他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正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俗语。

邹元标被谪戍了,但是张居正依旧没有打算要放过他,暗中派巡按御史暗杀邹元标。也许是因为老天有眼,这个去暗杀的巡按御史在刚到镇远的时候,就暴死途中了。

张居正去世后,邹元标在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重新回到朝廷,并被万历皇帝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回去之后的邹元标积极建议万历皇帝“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弹劾罢免了和张居正关系不错的礼部尚书徐学谟和南京礼部尚书张士佩。

后来邹元标一直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直到天启年间,邹元标再度复出,并且为朝廷举荐了很多人才,为大明最后的辉煌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

邹元标除了是明朝万历时期重要的大臣之外,同时也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万历十八年,邹元标的母亲去世,邹元标于是便辞官回家为母守孝。直到万历三十八年,这三十年间,邹元标一直都在老家讲学,教育学子。由于邹元标和顾宪成,赵南星讲学的地点是在东林学院,这三人思想又相近,因此被称为东林党三君。

或许连邹元标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的几十年,自己所亲手创建的东林党会衍变为朝廷上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派别,并让大明一步步走向灭亡。

其实邹元标本人是极为反对拉帮结派的,他还曾经向万历皇帝上疏申明朝内党派纷争的害处,主张大臣间要相互和睦。但世事难料,如果邹元标泉下有知,肯定不希望会有东林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这样的情况发生。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